摘 要:與大學英語、思想道德修養、計算機等必修課程一樣,體育也是一門大學公共基礎課程,我國比較重視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型人才的培養。由于人的心理特征主要是以人腦為有機體,人腦是組成人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心理得以健康發展必要前提是要具備健康的神經系統以及中腦系統,而通過體育活動可以有效地促進人體健康發展。體育鍛煉在增強體質的同時還為健康的人格提供物質基礎。
關鍵詞:大學體育;教學改革;問題;對策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競爭逐漸演變為人才之間的競爭,各國將人才培養放置在戰略發展的首要位置,國家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與重視程度的提高,使得很多專家學者將目光轉移到教育體系改革之中。而體育作為學校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各階段教育的基礎性學科。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不僅要符合現代化時代發展的背景需求,還要迎合教育體系改革發展的趨勢。
一、大學體育課程改革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教師理論知識相對匱乏
大學體育教師同其他學科教師一樣,都需要具備專業的理論知識,體育教師理論知識是影響體育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教師理論知識的匱乏正是現今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一類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高等院校體育教育的改革進程。就現階段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而言,需要一套科學、合理的理論教學體系作為基礎指導。然而在改革中,如果沒有真正的領會改革的目的及教育精髓,盲目的引入新名詞、新概念,會使大學體育教程改革出現體系混亂的現象,無法從本質上體現出改革的有效性。目前大學體育教學缺乏科學的、系統的理論基礎,導致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缺乏應該的指導作用,甚至會出現教育偏差,對當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順利、有序開展產生一定的影響。
2.觀念方法相對落后
改革開放以來,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重視對大學體育的教育工作。而我國大學體育的改革起步比較晚,很多教學觀念、思維理念以及教學方式都處于相對落后的狀態,想要在短時期內改變落后的現狀比較困難。一直以來,“體制教育”是影響我國體育教學改革事業發展的根本。所謂“體制教育”是指教育機構與教育規范相互融合形成有機的統一體,是由教育的機構體系與教育的規范體系所組成。然而,大學體育教育卻單純的被認為是一種追求增強學生體魄的一門學科,教師也始終將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作為教學宗旨,卻嚴重的忽視了對學生思想道德的教育工作。以此同時,以教師占教學主導地位的落后的教學觀念在教育工作中已經根深蒂固,在教學中,教師始終以一種“灌輸式”的教學方式進行知識的傳授,使得學生一味地被動接受知識。教育過程片面的追求教學的進度與技巧的掌握,這種單一式的教育手段使大學體育變得枯燥無味,同時這種被動式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產生了嚴重的抑制心理,同時對學生終身體育教育意識的培養也產生了負面影響。故而,教學理念及教育方法的落后是影響我國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順利進行的一個重要因素。
3.教學評價體系存在缺陷
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教學科目,大學體育教育受到傳統模式的制約,使得有關教學評價體系管理存在著一些缺陷。現階段,我國大學教育體系評價的標準主要關注的是學生在體育課堂中的教學結果,是一種比較量化的教育評價體系。這種評價體系的管理結果看似公平合理,但是從本質上進行分析,這種評價方式存在的嚴重缺陷,因為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及體育基礎不同,針對這種個體差異性卻采用同一評價體系標準有失公平。例如對于一些自身條件具有先天性缺陷的學生來講,采用同樣的評價體系在某種程度上否定了學生為體育學習所付出的努力與辛苦,這樣會嚴重的摧毀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與個人的自信心。
二、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1.豐富教學理論
大學體育雖說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教育科學,在我國教學體系改革過程中,要想做到與時偕行、不斷推陳出新,就需要全面豐富教育指導思想理論知識,要理性、系統的對大學體育教育理論知識進行研究。因為哲學是一切科學理論的指導基礎,體育教學亦是如此,故而,我國在對大學體育教學進行改革時,要結合哲學的思維理念。體育教師要正確識別教育改革的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摒棄傳統陳舊的教學思想,用創新的思維模式積極參與到新型教學思想的探索中,不斷豐富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對教學實踐起到更好的指導作用。在不斷豐富教育理論知識的同時要積極找尋課堂教學發展規律及指導原則,進而提高教師對事物的邏輯分析及總結能力。
2.轉變體育教學觀念及教學方法
在對大學體育教學改革過程中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及教育方式,對此需要各職能部門、高校管理者及體育教師給予高度的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培養學生對大學體育的學習興趣及主動性,還應該摒棄傳統的“教與學”的教育模式,運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在增強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還要注重思想道德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融入多元化及人性化教學理念,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以充分發揮,進行形成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全新型教學模式。
3.建立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目前高校大學生多數都來自于不同城市、不同地區,這就使得學生之間的身體素質、心理特點及體育基礎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鑒于此,針對學生個體差異性的特點要對考核評價體系也應當存有一定的差異。因為學生之間的不同屬性是先天性的,后天無法彌補與改變,所以在對學生進行大學體育學習效果評價時要充分考慮到這些客觀影響因素,進而制定出一套科學、合理的有助于提高體育教學質量及學生素質的綜合性評價體系。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在大學體育教學的改革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然而,由于受到傳統教學方法及思維模式的影響,體育教學改革時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在日后的教學實踐中,各種教學改革難題等待著我們去攻克,俗話說“惟其艱難,才更顯勇敢,惟其篤行,才彌足珍貴”,我們要在改革大軍中不斷的摸索前行,在一次次的教學踐習“摸爬滾打”中總結經驗,完善教學短板,推動大學教育改革的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1]勾鳳云.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方向的思考[J].赤峰學院學報.2012.(6).
[2]黃晰曦.大學體育課程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及對策研究[J].網絡財富.2010.(9).
[3]黎國慶.當前大學體育教學存在的弊端及改革思路探索[J].才智.2011.(1).
作者簡介:
孫福才(1986-),男,漢族,哈爾濱體育學院,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