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鑫
摘 要:新時代高校輔導員隊伍總體上是一支學歷較高、學科來源多元、年輕化的隊伍,輔導員普遍具備較高的職業認同,擁有較強的職業信念,愿意堅守在輔導員崗位上立德樹人。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構建已初俱基礎和條件,但距離其平穩發展還存在發展條件不足、團隊氛圍缺乏、保障制度不佳等問題。本文結合自組織理論,探討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
基金項目:此文為四川省教育廳教育部高校輔導員培訓和研修基地(西南交通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高校輔導員專項)課題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JSFZ18-07)。
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在高校的組織協調下正在萌芽,現有的制度政策和環境也為輔導員專業提升提供了一些外部條件,但距專業化發展還有很大空間。
1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具有自主性,呈現積極的意愿傾向
輔導員發展屬于高效教師隊伍和管理隊伍系統的子系統,其專業化發展屬于發展中的一部分。開放、非平衡狀態、非線性相互作用和漲落是一個系統形成自組織的條件,這四個條件緊密結合且相互作用。任何一種復雜的處于開放環境中且在非平衡狀態下的系統,“若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當內部某個參量變化達到臨界值時,通過漲落,系統會發生突變”[1],逐步由原來的無序狀態轉變為有序狀態,且結構完整、功能全面。因此,一所高校的輔導員群體客觀來說是一個自組織,但由于沒有建立自組織機構,所以更多的是自生長、自修復。
哈肯對于自主性做出分析,指在無外力干預自我積極主動的一種傾向特性。[2]輔導員作為高校人才培養的子系統,其專業化的學習帶有自主性,這是在沒有外力強加干預下自我認知的結果。各社會要素的變動和影響是發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條件,但終歸要在本質的驅使下依靠環境條件得以優化。首先高校輔導員是一個自主學習者。自主學習者是內在學習自覺和外在行動能力的結合體,高校輔導員的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決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反思基礎上的學習行為。其次,輔導員工作除受社會和學校因素影響,也在自我進行適應性地改變和修正。
事物的發展是內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隊伍是一支由若干專業的輔導員組成的,其建設工作的發展也同時受到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影響,但隊伍外部環境的營造是外因,隊伍自身動力是內因。從這個角度來講,如果整個輔導員隊伍沒有強烈的動機、興趣和態度組成的動力來推動輔導員開展專業化發展行動,專業化的輔導員發展隊伍也不可能建成。
2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具備開放性,素質結構造成開放性的局限
目前高校輔導員的動力普遍不足,影響到了輔導員行動的落實和學習氛圍的形成,阻礙了輔導員的培養和隊伍的建成。究其原因,在這個過程中還有困惑伴隨著。
第一,輔導員隊伍素質結構問題造成專業化發展的“先天不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出身的輔導員所占比例不高,大多來自于各個學科門類,專業結構復雜,缺乏科學管理知識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知識,整個輔導員隊伍的理論基礎薄弱。在年齡上,一面方面隊伍呈現年輕化的特征,大多數年輕輔導員缺乏相應的工作經驗和工作能力,基本忙于應付適應工作,另一方面專家型輔導員和隊伍領軍人物尚未成為一定規模,“傳、幫、帶”的引領機制未完全發揮,學習互助推力不足。其次,缺乏科學的考核和退出機制,一些不適合從事輔導員工作的人沒有其他出口,這部分人影響了整個隊伍的狀態。對于專業化發展的建設,當前輔導員隊伍素質和能力是一個重要影響因素。
第二,輔導員隊伍工作職責不清晰。一名輔導員需同時負責兩三百甚至三四百名學生,陷入繁重瑣碎的工作中脫不開身時,他將如何保持工作的熱情與耐心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這幾乎是對高校輔導員工作生存狀態的真實寫照,只要是與學生有關的事情輔導員都要抓、要管、要協調。這樣,不僅影響了學生工作的質量,也使得輔導員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提升自己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不利于高校專業化輔導員隊伍建設順利開展。輔導員崗位人員流動性大造成學習投入不夠。表面上看,每年高校都招聘一批品學兼優,具有較高的學歷的人作為新鮮血液補充到輔導員隊伍中,輔導員隊伍儼然己經成為了一個規模龐大且始終呈現年輕化的群體,卻沒有能夠像專業教師一樣形成一支相對穩定隊伍梯隊。
3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存在競爭與協同,但隊伍建設的聚合力不足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是內部力量和外部環境共同作用的互動過程。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發展的競爭與協同。一般來說,發揮系統作用的關鍵是環境內的子系統不斷進行信息熵的交換,維持競爭流動的狀態。輔導員隊伍的競爭過程,會進行自身隊伍的優勝劣汰,產生自組織性良性循環運動。若隊伍競爭到一定程度,會在一定時刻趨于協同,再循環往復繼續發展。
對于專業化發展而言,僅僅有對輔導員職業的熱愛和對學習的熱情是不夠的,還要依賴于行為的科學有效,歸根到底關鍵還是要看是否有條件,那就是外部保障的問題。首先,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建設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其理論也應該是一個系統理論,應該緊緊圍繞隊伍建設“是什么”、“為什么”和“怎么建”這四個問題建立系統,構建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實現研究從經驗到科學,由分散到集中,由具體點位到整體系統的躍升和發展,進一步深化和豐富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律和輔導員成長規律,探索出一條適合我國國情和職業實際的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職業化發展道路。其次,國家、學校相應部門,在輔導員隊伍本質研究、發展培養研究、體制機制等方面建設不足,少部分高校初探新的建設方向和模式,但從理念的提出到實踐探索時間還不長,無論是制度制定還是實踐工作總體上處于一個初步探索的階段,尤其是激勵和引導的作用并不顯著,這是到導致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相對滯后的主要原因。正是因為缺乏有效的規劃引導導致了建設工作在很多問題上無法有效推進。
4 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系統受參序量支配,缺乏人本價值的理念
哈肯認為,序參量起兩方面作用,它能通知各子系統如何運作,又能指導第三方觀察系統宏觀有序態的變化情況。[3]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運動著的過程,在這一過程里面,存在一定的序參量,以供各子系統支配與運用。高校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發生著一系列的結構更替,比如國家發展目標、文化價值和高校自我認識等,漸漸從不穩定性轉化為穩定性序列。序參量不僅推動高校輔導員隊伍的發展,也給高校管理和內部參與者以指導,推動不同層次高校人才培養的發展。
耗散結構論主要研究遠離平衡態的開放系統如何從本來的混沌無序狀態轉變為穩定有序的狀態。一個耗散結構由許多元素通過非線性相互作用形成,這些元素的運動是永恒的、隨機的。耗散結構形成需要系統滿足一定條件:一是系統必須是開放的,可以和外界進行信息交換;二是系統必須遠離平衡態;三是系統內部各子系統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四是可以通過對子系統的發展進行漲落調整,使系統形成新形態。高校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如同一個由許多子系統組成的系統,輔導員專業化本身是對外開放的、遠離平衡態的;輔導員專業化發展是一個不斷跟外界進行信息交換、汲取有價值信息提升自身的過程;專業化發展由生存發展和人本價值發展組成,且二者之間存在非線性相互作用;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存在無序性,但是通過對內部各子系統之間的調整,會從無序變為相對有序。基于此,輔導員專業化發展這一系統內部已存在生成耗散結構的可能。輔導員的專業化發展(身體發展、專業發展、職業發展等)和人本價值發展(精神發展、人格發展等)存在嚴重不平衡,且重專業發展、輕人本價值發展傾向嚴重。我們要對輔導員專業化發展的各子系統進行漲落協調,設法平衡生存發展和人本價值發展,使輔導員專業化發展從混沌無序轉向穩定有序。
參考文獻
[1]王啟松.新時代背景下輔導員隊伍專業化建設策略[J].文學教育(下),2019(09):174-175.
[2]馮剛.高校輔導員隊伍專業化、職業化建設的發展路徑——《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頒布十年的回顧與展望[J].思想理論教育,2016(11):4-9.
[3]高瓊,梁俊鳳.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專業化問題與對策——以專業學科背景與職業能力標準的二維視角[J].高校輔導員學刊,2019,11(03):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