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些年我國退化土地日益嚴重,中國黑土地每年退化程度日益嚴重,黑土地的退化是紅壤、棕壤、黃土、紫色土地退化程度總和。而我國黑土地主要位于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等地區,其中黑龍江占總黑土地面積44%,吉林占總黑土面積的18%,遼寧占總黑土面積12%,內蒙古占總黑土面積的26%。由于土地退化與全球環境變化有著密切關系,全球環境基金也資助預防和控制土地退化的活動,我國退化土地生態修復規劃也在展開進行著,目的是為建設預防土地退化,建立良好的土地防護環境,讓更多的植物和動物能夠生長在這片土地上,維護動植物生長的同時促進土地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總產收入,因此研究土地生態修復規劃十分重要,而本文以中國退化最嚴重的黑土地為研究對象,了解黑土地生態修復規劃,為以后提高土地生態環境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退化土地;生態修復;土地規劃
從目前來看,土地退化現象已經成為全球性重大環境問題,各個國家開始重視土地退化的問題,并開始研究土地退化的原因。土地退化在亞洲出現的問題比較明顯,國外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對土地沙化退化的成因和結構方面做出了系統的研究,我國研究土地退化問題則是在上世紀70年代,但是由于當時我國經濟條件略差,整體缺乏一定技術人才,研究的效果并不是很明顯,直到21世紀初,我國土地退化相關研究取得了一定進展,并在長江三角口和珠江口等地區實施了生態化修復,實施后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而目前我國土地退化問題依然存在,尤其是在東北的黑土地,由于水土流失等原因導致土地退化現象越來越明顯,而生態修復規劃還在進一步落實當中,因此研究我國退化土地生態修復規劃具有重要的意義。
1 中國黑土地退化原因
我國黑土地目前水土流失面積27.59萬km2,占總土地面積的26.79%。其中:黑龍江省11.52萬km2,吉林省3.11萬km2時,遼寧省341萬km2時,內蒙古自治區9.55萬km2。出現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和凍融侵蝕。根據相關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黑土地水蝕面積18萬km2,風蝕面積3.36萬km2,凍融侵蝕面積6.23萬km2,而這些數據統計每年還在不斷遞增。據不完全統計顯示,黑土地區由于土地流失產生的侵蝕溝超過了25萬條,這個數量只是暫時的,每年還在不斷地增加,這些侵蝕溝可以吞噬農田超過9.5萬公頃,我們要知道黑土地是國內糧食最大生產基地,由于土地嚴重退化,黑土地每年糧食產量也會受到一定影響。
2 黑土地退化的危害性
1)耕地減少。每年黑土地耕地都在減少,完全影響了當地居民人口流失,由于黑土地地處東北,人口相比南方較少,近些年來經濟又不太景氣,土地出現流失,很多年輕人都選擇除外打工,并定居在一線城市,導致耕地大量減少,大量土地用來開發再利用,土地退化現象更加嚴重。目前,黑土地平均每年流失厚度為0.7到1cm,而形成1cm厚的黑土層至少需要300年或400年的時間。黑土層平均厚度為20到30cm,如果不快速治理,那么黑土地則會出現生態災難。
2)肥力下降。根據黑龍江省有關調查顯示,黑土地層從原來的100cm下降到20到30cm厚度,甚至有一些地方的黑土地已經面臨流失,很多地區黑土地已經逐漸轉化成其它土母質,嚴重影響了土壤肥力,一旦土壤肥力下降到零,將不再有種植莊稼的能力。據相關數據調查顯示,由于水土流失,黑土區土壤有機質每年以千分之一的速度遞減,肥力逐漸下降,土壤有機質含量隨著開墾年限的推移而逐年減少。
3)加劇洪災。一旦水土流失水土退化,那么則會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積江河湖庫,降低了河道泄洪能力,水土流失退化會降低水源的涵養能力,導致徑流匯流時間縮短,出現山洪暴發情況越來越嚴重。根據相關數據表明,最近十年內,由于松花江附近含有大量淤泥,導致松花江第二主干河流產生了偏移,河床抬高了約2m,洪水湍急的速度開始增加。位于東北最大的水庫,豐滿水庫每年平均有淤泥量達到了526萬t,嚴重影響了水庫調洪能力。有相關新聞顯示,在2019年8月,哈爾濱市松花江水量暴漲,大量洪水從松花江上游流入下游阿什河,導致附近村鎮封道,嚴重影響人們正常生活,出現這些洪水加劇的原因正是由于水土流失淤泥增加造成的后果。
3 退化土地生態修復規劃
1)目前國內研究土壤修復技術的地方比較多,但是最研究和發展土壤修復技術的最具有權威性的是中科院南京土壤所“土壤與環境生物修復研究中心”,自從2005年開始,研究中心早就開始開展重金屬、持久性有機物及其復合污染上壤的風險評估與基準,目的是檢查污染土壤環境的可物質,找到保護土壤環境的有效方法,并通過方法進行修復,在2010年、2013年,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通過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5年開始對松花江主干流區域進行土壤物質調查,目的是希望通過物質調查得出相應結論,并通過專業人員進行合理治理,目前依然在實施中。
2)對退化土地生態進行修復,可按照黑土地生態養護與退化生態系統恢復學研究執行,黑土地生態養護系指生態養育與生態保護兩層涵義,生態退化較輕的黑土地,這種方法是一種積極的技術措施。生態退化較嚴重或嚴重的黑土區,應有針對性的選擇某種有效或綜合性的生態恢復技術,一般來說是把自然作為主要的條件,通過人工的方式進行修復,開展長期觀察工作和恢復工作,而且恢復的濕度應大于退化的進程。
3)水土出現退化現象,這是水土流失導致的主要原因,那么如何解決水土流失問題這是最主要的問題。首先我們要保護好自己所處的環境,可植樹造林,維護生態健康,阻止大量土層流失,當地政府應定期組織群眾植樹造林,傳播植樹相關知識,讓更多的人重視植樹。解決水土流失,全面、長期實施小流域生態治理是有效的生態恢復技術途徑。除了植樹之外,我們需要維持生態健康,組織黑土流失,禁止出現破壞土地現象發生,如開墾等。修復土地生態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當地政府必須要起到帶頭作用,治理與恢復的強度應始終大于退化的程度,力爭新賬、老賬一起還,逐漸走向良性循環之路。
4)黑土地生態修復,應以自然恢復為主,人工修復相結合的辦法,采用生態技術,堅持長期作戰,堅持全面行動,才能收到理想效果。黑土地的生態恢復,必須與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在黑土地耕種和管理的過程中,要多施用有機吧,少用無機肥,改善肥料結構不合理的問題,不斷提高土壤肥力。
參考文獻
[1]孫啟星,趙嘉棟,楊垣鑫.生態環境退化的成本效益分析[J].智庫時代,2019(41):16-17.
[2]謝文棟,旦久羅布,何世丞,嚴俊,次旦,張海鵬,高科,李艷容,拉巴扎西,邊巴拉姆,次仁宗吉,才珍.藏北高寒草地植被退化及其治理對策研究[J].中國畜禽種業,2019,15(08):9-11.
[3]李貴雷,曹衛軍.土地荒漠化和沙化及林業發展現狀與建議[J].現代園藝,2019(14):172-173.
[4]張建龍.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動綠色發展[J].內蒙古林業,2019(07):4-5.
[5]朱英武.基于生態化的土地整治開展[J].新農業,2019(13):100.
[6]毛曉雅.我國提前實現“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J].山西農經,2019(12):74.
[7]楊磊,張鳳榮,趙婭茜.修復山區退化土地分類實行鄉村振興[J].中國發展,2019,19(01):56-59.
作者簡介
王亮力(1984-),女,漢族,甘肅省天水市,喀什地區草原站,畜牧師,法律本科,動物醫學本科,研究方向: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