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鋼 馬學春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家庭農場的優勢逐漸顯現出來,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家庭農場的發展。江蘇省作為我國綜合發展水平最高的省份之一,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來發展家庭農場,但在發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問題。深入研究江蘇省家庭農場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問題;對策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8-0038-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324.1 ? ? ? ?文獻標志碼:A
家庭農場是一種新型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其主要收入來源為農業經營收入。家庭農場與傳統農業經營模式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即以家庭成員作為勞動力、以家庭承包土地作為耕作用地,但不同之處在于家庭農場實現了農產品商品化、農業生產活動規模化,能夠為農民帶來更多的收入。這就意味著不能將所有農場都當作家庭農場,首先要明確農場的規模和農場經營者的農民身份,其次要明確家庭農場的勞動者是經營者的家庭成員,并且還要明確農場的收入為農業經營收入[1-2]。
1 ?培育和發展家庭農場的意義
長期以來,我國存在著農業用地分布零散的問題,這不利于農業資源的合理配置。大部分農民以人力為主進行農業生產活動,效率較低,如果發生氣象災害或市場行情劇烈變動,會導致農民收益降低甚至血本無歸,因此我國大多數農民的收入都不高。家庭農場能夠有效地整合土地資源,集中資源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實現農業生產規模化,家庭農場經營者能夠有目的、系統化地管理農場,極大地提高了農業生產收益[3]。
家庭農場有一定的規模,可以充分利用現代農業技術,如機械技術、灌溉技術。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影響下,農場經營者能夠節約大量的人力資源,并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與此同時,家庭農場對農產品的質量要求更高,經營者可以在農產品質量方面取得一定的市場競爭優勢,如果家庭農場生產的農產品能夠滿足某些當地生鮮超市或餐廳的需求,那么就能夠形成長期合作,從而使家庭農場獲得較為穩定的收入[4]。
2 ?江蘇家庭農場發展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這不僅加快了我國工業化進程,還提高了我國城市化水平,使得農民趨向于進城務工。農業從業人員不斷流失,農村從業人員以留守婦女與老人居多,農村荒地面積不斷增加。為了扭轉農村經營現狀,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鼓勵支持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自2013年以來,江蘇省家庭農場總體呈現良性發展的態勢,具體發展情況見表1。
經過多年的發展,截至2018年底,江蘇省家庭農場經營總面積達到63.7萬hm2,約占耕地面積的14%,平均每個家庭農場經營面積13.6 hm2,全省經營面積6.6~20 hm2的家庭農場超過53%,糧食類家庭農場的平均經營規模17.4 hm2。江蘇省家庭農場的經營作物種類以糧食類為主導,全省55%的家庭農場從事糧食種植,經營面積占全省家庭農場經營總面積的63%;園藝類家庭農場數量和經營面積分別占總數的19%和13%;水產類和種養類家庭農場也占據較高比重。
江蘇省家庭農場主呈現知識型、年輕化特征,全省中專及以上學歷的家庭農場主接近43%,其中本科及以上學歷的有703個,占1.66%。全省家庭農場主平均年齡48.3歲,90%的農場主年齡在60歲以下,50歲以下的占58%,40歲以下的占19%。
3 ?江蘇家庭農場發展過程存在問題
3.1 ?融資問題
與傳統農業經營模式不同,家庭農場的規模較大,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來支付土地流轉費用、農具費用、種子和肥料費用以及相關的農業生產設施建設費用。對于家庭農場經營者而言,他們自身的資金有限,只能通過向他人借款和政府支農專項資金來填補資金缺口。事實上,向他人借款的作用較小,政府支農專項資金的作用更大。然而,江蘇省所設立的政府支農專項資金并不是專門用于扶持家庭農場發展的資金,因此融資問題是對家庭農場經營者影響較大的問題。
3.2 ?土地流轉問題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而保證每家每戶都能夠進行農業生產活動,但同時也造成了農業用地分散的狀況。發展家庭農場來解決農業用地分散的問題,前提是農場經營者需要處理好土地之間的流轉問題。在土地流轉的過程中,存在土地流轉年限不明確、某一方臨時改變年限等問題,這些都不利于家庭農場的長期發展。另外,有些農場經營者通過親戚、朋友關系來進行土地流轉。雙方如果沒有形成正式的書面協議,或者協議中的一些條款不夠清晰,那么可能導致土地流轉糾紛,從而影響了家庭農場的正常經營。
3.3 ?家庭農場經營者綜合素質較低
我國明確規定了家庭農場經營者必須是農村戶口,因此只能由農民來經營家庭農場。目前,我國大部分農民的文化素質不高,對科學技術的掌握程度較低,因此由農民轉型而來的家庭農場經營者也存在同樣的問題。他們習慣于傳統耕作方式,忽視現代農業技術的便利性,極大地限制了現代家庭農場的發展。因此,江蘇省政府還需要繼續加大對家庭農場的重視,積極培育專門指導家庭農場建設的人員,以便為家庭農場經營者提供相應幫助,進一步提高全省家庭農場的發展水平[5-6]。
4 ?江蘇省家庭農場發展對策
4.1 ?為家庭農場經營者搭建良好的融資體系
對于家庭農場經營者而言,良好的融資體系是開展后續工作的前提。只有建立好融資體系,家庭農場經營者才能夠更好地施展拳腳,從而推動我國農業經濟發展。
首先,必須要完善江蘇省政府對家庭農場的扶持政策。政府財政部門應對當地的家庭農場經營狀況進行實地考察,根據當地家庭農場的總體規模、農業技術普及率、基礎設施完善情況等制定相應的補貼方案,進一步發揮江蘇省在全國范圍內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為家庭農場經營者提供一定的信貸保障。一些大型金融機構對家庭農場的支持力度不夠,政府應積極引導這些金融機構在農村設立辦事處,為農場經營者提供便利的信貸服務[7]。
再次,對于早已扎根于農村的農業信用合作社、農業發展銀行,要鼓勵其繼續加大對家庭農場的經濟支持。
4.2 ?完善土地流轉渠道
對于家庭農場經營者而言,要實現規模化發展,必定要進行土地流轉工作。從目前來看,大多數農民不愿意進行土地流轉。一方面是他們將土地作為一種“退路”,即便他們從農村轉移到城市,生活水平得到了改善,但還是不愿意將土地交給他人;另一方面是農民將土地視為一種保障,認為有了土地就能夠實現自給自足。因此,要使農民主動地進行土地流轉,先要解決他們的后顧之憂。對于在城市發展的農民而言,政府要制定合理的購房優惠政策,使他們能夠在城市中立足,從而主動地將土地流轉給家庭農場經營者,并獲得額外的收益。對于安全感較低的農民而言,政府和農場經營者可以為他們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使他們在沒有土地的情況下能夠維持正常生活,從而主動地將土地流轉給家庭農場經營者[8-9]。
4.3 ?提高對家庭農場經營者的要求
家庭農場作為新型的農業規模經營主體,要配備綜合素質較高的家庭農場經營者。這就要求政府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其一,積極引導一些受教育程度較高的農民創辦家庭農場,同時為他們制定相應的補助和優惠政策。其二,通過開展與家庭農場相關的定向培訓項目,做好家庭農場經營者的培訓工作,使家庭農場經營者能夠積極地運用現代科學技術來進行農業生產活動,并進一步對其他農民創辦家庭農場產生積極影響。另外,家庭農場經營者要發揮自身的能動性思維,積極探索新的農業生產方式,并逐漸擴大家庭農場的影響力,使越來越多的農民能夠加入到創辦家庭農場的行列中。
參考文獻:
[1]曹慶穗.江蘇省發展家庭農場面臨的問題與對策建議[J].江蘇農業科學,2014(11):464-466.
[2]陳麗麗.論農村經營的內涵及對策選擇[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3):11-15.
[3]于洋.中國農業合作經營模式研究[J].農村經濟,2005(9):122-124.
[4]陳俊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再思考[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05(5):22-24.
[5]吳瓊.江蘇4萬多個家庭農場前景喜人農村真的越來越值錢[EB/OL].[2018-10-13].http://js.ifeng.com/a/20181012/6940059_0.shtml.
[6]肖化柱,蘭勇,鄧玲.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典型模式探析[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40-43.
[7]屈學書.我國家庭農場發展問題研究[D].太原:山西財經大學,2014.
[8]朱啟臻,胡鵬輝,許漢澤.論家庭農場:優勢、條件與規模[J].農業經濟問題,2014(7):11-17.
[9]伍開群.家庭農場的理論分析[J].經濟縱橫,2013(6):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