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帆
【摘要】高等教育改革不斷深入,為帶動學生全面發展,對高校藝術教育提出了更多要求。尤其是古典舞基訓對提高學生身心素質有著重要意義。但實際上,高校古典舞基訓教學形式化,訓練方法與模式等都有待完善,表演效果不盡理想。特別是在新媒體時代,需要加強教學經驗總結,摸索出符合學生特征與教學實際情況的訓練方案,確保教學成效。
【關鍵詞】高校;古典舞基訓;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J722.4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向前推進,如何在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中不忘初心,特別是發展民族古典舞蹈方面,如何更好的運用科技手段結合時代潮流,傳承古典舞蹈文化成為當下的熱點問題。古典舞蹈文化是我國傳統文化凝聚的精華之作,是經過時代變遷的洗禮后依舊璀璨的明珠,利用新媒體、大數據等手段有效的促進古典舞蹈文化發展,對傳承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播我國的燦爛文明具有重要的意義?;柺枪诺湮柩輪T的根基,基本功不扎實,表演的藝術感染力與動作流暢性等直接受到影響。通過基本功訓練,能夠規范舞蹈演員動作,使其掌握正確的舞蹈技術,從而克服形態缺陷,增強表演自信心與藝術效果?;杻热萆婕傲α坑柧?、柔韌性訓練、協調性訓練等,是復雜且繁瑣的過程,對教師的專業水平與職業素養要求較高;對此,還需采取多措并舉方式,全面提升古典舞基訓教學效果。
一、高校古典舞基訓存在的問題
(一)未實現因材施教
學生身心素質與古典舞基礎水平不同,面對學生個體差異,教師未靈活采取訓練方法做到因材施教。采取一刀切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基礎水平高學生的發展,使得基礎水平低的學生無法完全吸收與消化,甚至跟不上教學進度。
(二)未掌握古典舞特征
古典舞表演對演員的素質能力、軟開能力等要求較高,涉及四肢與頭頸等全身的大幅度回旋動作;對此,應具備軟開度與力量感。高校古典舞基訓以普通訓練為主,教師專注蹲跳等技術動作訓練,但古典舞特征并未突出,雖然學生掌握了基本動作,無法到位地掌握與展現出古典舞的神韻精髓[1]。
(三)訓練方案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
受課時等因素影響,學生無法進行充分的放松訓練、準備活動等,全身筋骨舒展不到位,處于疲勞的基訓狀態,易出現肌肉拉傷等情況,沒有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不能與時俱進,學生抵觸與厭學情緒隨之增加。
(四)對古典舞與戲曲武功的聯系認識不夠
古典舞與戲曲武功的起源的相同,他們都深受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縱觀歷史,儒家思想在藝術領域的發展過程,就是古典舞和戲曲武功的發展過程。特別是從訓練技巧角度來看,他們遵循同樣的訓練邏輯和表達方式,在與觀眾互動的過程中,古典舞和戲曲武功的藝術概念和操作方式也是從傳統的儒家思想出發。因此,要想在實踐中得到更好的訓練,一定需要理論的深入研究,特別是講古典舞與不同類型的藝術形式進行對比,這樣有助于在實踐中得到啟發。
二、高校古典舞基訓改進措施
(一)注重學生個體差異
學生個體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包括律感與舞蹈基礎、身體條件等,決定了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靈活性。教師在主導舞蹈基訓教學時,應當通過考核或自我評價等方法,全方位了解學生個體差異,合理采取教學方法,實現學生舞蹈潛能最大程度發揮。針對基礎差的學生,應當注重開放性學習氛圍的營造,加入游戲教學與情境教學等方法,提高學生基訓樂趣與積極性,潛移默化地掌握舞蹈動作技巧。針對于舞蹈基礎水平高的學生,積極營造創造性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在訓練中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包括舞蹈動作自主設計編排等。
(二)突出舞蹈風格
古典舞的韻律風格獨特,教師應當積極轉變職責理念,擺脫傳統教學觀念與教學模式,多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學習觀摩,根據舞蹈獨特風格科學設計訓練內容,讓學生快速掌握舞蹈精髓與動作技巧。為了讓學生掌握古典舞的剛柔并濟,實現柔和與力量的融合,還需注重舞蹈韻味的挖掘,讓學生掌握更多舞蹈風格元素。明確基訓教學目標,理論知識傳授與作品欣賞等教學方法穿插進行,加強學生審美能力,從而深入了解藝術美感,通過知識內化與感悟能力提升,進一步規范舞蹈動作。尤其是在扭擰等動作訓練中,教師應當突出肢體重心點與動作中心點,通過不斷訓練提高肢體的協調性、靈活度。學生對韻律的掌握是尤為關鍵的,教師應當明確講解基訓中的用力方法、節奏特征等內容,提高學生韻律感,使之能夠在開合與松緊等動作中,實現對肢體的良好控制。
(三)制定科學訓練方案
在制定古典舞基訓方案時,應當借鑒新媒體資源,考慮綜合多種要素,包括學生身體情況、生物學規律、教學任務等因素,確保基訓方案的可行性與有效性。在古典舞基訓中,首先應當加強學生理論知識結構體系完善,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使其了解骨骼結構與關節發育、運動狀態等情況,提高舞蹈基訓的安全性與針對性。其次注重學生力量控制能力的培養,反復播放學生力量控制效果視頻,讓學生通過調整與改進,正確掌握舞蹈動靜結合的特征。最后注重學生肌肉控制能力的培養,尤其是在跳躍動作訓練中,腿部肌肉控制不當,會損壞肌肉組織,動作協調性與藝術感染力隨之降低。教師應當告知微蹲等動作技巧,減少跳躍動作對腿部肌肉的緩沖,實現對腿部肌肉的有效控制。最后在訓練中,注意做好充足的拉伸與熱身、整理活動等工作,通過身體調整緩解肌肉疲勞狀態,以此實現身體機能充分調動,確?;柕某志眯耘c科學性[2,3]。
(四)注重提高自身藝術修養
古典舞是一種優美、自由、輕松且具有高超技藝的舞蹈形式,在表演時需要身體各部分的協調,同時加以情感的配合,達到美的感覺。古典舞者在訓練時,一定要注重提升自身的藝術修養,這樣才能更好的表現古典舞蹈獨特的魅力。為了在舞蹈時更好的展現古典舞蹈的美,舞者需要具備一些基本素質,例如靈活性、爆發力和舞者編導能力。靈活的肢體控制是為了最大限度地塑造人物形象。演員的編導能力是對身體的更高要求,即對演員情感表達的要求。演員需要豐富的舞臺實踐經驗、非凡的身體素質和豐富的知識經驗才能達到這一要求。
三、總結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加劇,國與國之間的競爭也愈演愈烈,在十九大中提出了“四個自信”,而文化自信是最根本最深遠的自信,大力弘揚傳統文化,樹立牢固的民族自信,對于增強民族歸屬感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新時代的舞蹈教學工作者,應當主動肩負起傳播傳統文化的責任,將我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而古典舞蘊藏著中國許多的傳統文化,是經過歷代專業舞蹈工作者提煉、整理、加工、創造,并經過較長時期藝術實踐的檢驗,流傳下來的被認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義的和古典風格特點的舞蹈。當前,高校古典舞基訓教學不能重復利用多媒體資源,不能與時俱進,一定程度影響了其教學地位,同時,還存在訓練模式與方案的科學性、系統性不足,導致基訓結果與表演藝術效果不盡理想。究其原因與教師專業教學水平不足、高校不重視古典舞基訓、在新媒體時代教學方法創新力度不足等原因有關,還需加強師生的雙向交流互動,在全面了解學生學習需求與困難、意見的基礎上,優化古典舞基訓教學模式與方法,真正實現因材施教與因需施教。
參考文獻
[1]胡夏.淺析普通高校中國古典舞基訓課程中的音樂教育[J].大眾文藝,2017(24):240-241.
[2]胡夏.大眾化教育下普通高校中國古典舞基訓教學探究[J].藝術教育,2018(15):99-100.
[3]胡夏.淺析普通高校中國古典舞基訓對于審美教育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8(9):22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