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立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邏輯和數學思維的重要階段,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除了讓學生掌握數學的基礎知識和必備技能,還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一、激發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創新是以新思維、新發明和新描述為特征的一種概念化的學習過程,有更新、創造、變化這三種含義。而數學學習的創新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而是需要循序漸進,經過長時間的引導和練習才能達到的。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好動,專注力比較弱,所以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創新思維。
比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播放與數學課程相關的動畫,形象生動的動畫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或者教師創設一些與課程相符的情境去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在學習“乘法的初步運算”時,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小計算:①2+2+2+2+2;②3+3+3+3。教師先讓學生找出這兩個算式的不同之處,然后再讓學生動手數數是幾個2相加,幾個3相加,接著小結“這些算式都是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同時設疑“如果是100個2相加,怎么列式”,提示用加法列式,算式很長,最后引入“今天我們學習用一種簡便的方法來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就是乘法”。學生計算正確時,教師要及時表揚,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熱情。
二、鼓勵自主學習,提高創新意識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教學目標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幫助學生形成自我發現、自我探索、自我實現的自主意識,逐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時要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提前將下節課所涉及的課堂資料準備好,幫助學生更好地去理解所學內容。比如在學習五年級數學上冊“多邊形的面積”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預習,將多邊形相關的計算公式整理出來,并用相應的數學語言表達出來。這種自主預習和總結知識內容的學習方式,提高了學生的知識歸納能力,培養了創新意識。
三、開放課堂練習,拓寬創新空間
開放型的數學課堂教學突出了“以人為本”,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能力的有效途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創設有利于學習的環境,創設和諧愉悅的心理環境,提供富足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學生擁有敢于創新的機會。例如,在學習二年級上冊“乘法口訣和除法口訣”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一些與課程內容符合且有趣的小視頻,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下導入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專注力。課程結束后,教師可以設置一些開放性題目,促使學生多角度思考,讓學生在應用中實現創新。
綜上所述,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重要階段,而培養創新意識的關鍵在于教師對學生的細心引導。教師一定要積極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豐富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讓學生積極探索數學世界,培養創新意識。
(責 編 帕 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