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玉龍
摘 要:對制造企業來講,成本管理的好壞不僅對經濟效益具有直接的影響,對可持續發展也具有很大的影響,并且日漸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在日漸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制造企業想要占據有利位置,需要不斷提升成本管理工作,對產品成本進行準確計量,并以此作為成本控制與決策的依據。本文針對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如何應用作業成本法進行深入分析,希望可以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能,實現將本增效,促進企業長遠發展。
關鍵詞:制造企業 ?成本管理 ?作業成本法
作業成本法,遵循“作業消耗資源、產出消耗作業”的原則,以作業為核心,利用科學合理的統計手段,對企業現有資源進行分析處理,進而尋找成本動因,再合理分配已有的作業,最終動態形成產品成本。作業成本法和傳統的成本核算模式相比,更加合理、精準。制造企業把作業成本法應用于成本管理中,通過準確核算、作業標準控制、績效考核控制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成本管理質量和水平,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結合本企業實際情況,對作業成本法進行靈活應用,進而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能。
一、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優勢
(一)有助于提升產品成本數據的可靠性
在傳統成本管理中,制造費用以直接人工工時或機器工時分配,會低估生產量小而技術復雜程度高的產品成本,反之高估產品成本,導致不同產品之間成本相互轉移,造成產品成本失真。而作業成本法則進行了細化和完善,使產品成本計算變得更加精準,并且還可以通過作業改進有效降低經營成本、提升生產效率。此外,在作業成本法下,成本信息具有及時性的特點,有助于對產品進行市場定價。
(二)有助于提升制造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業成本法,把作業作為中心,通過分析價值鏈,消除無效的作業,可以有效防止部分不盈利的產品降低企業經濟效益,還可以有效提升產品輸出率。此外,通過作業成本法的應用,可以在對原有財務數據基礎上,對部分非財務數據進行提供,進而幫助企業對成本價值進行更好的確定,以便于更好的做出決策。
二、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作業成本法的策略
(一)在制定標準成本時對作業成本法進行應用
企業需要對實際生產經營的過程進行深入分析,并結合作業實際情況,來對應進行企業標準成本的制定。在該過程中,應注意的是需要把企業實際生產情況作為前提,對生產過程中的作業項目進行明確,在確定所有作業項目后,對其實施劃分。與此同時,還需要深入分析每個作業項目。在對作業項目進行劃分時,需要考慮產品能否給企業帶來更多的顧客價值,再把項目分為增值和不增值。然后,結合經營特點、生產管理需求,突破各個部門的界限,把具有相同性質的增值項目進行集中和整合,成為一個單元,并結合各個單元的特點,對相應的成本要素進行挑選和分析。
企業需要把作業單位作為基礎,對標準成本進行制定。首先,以重要作業為主,將與之相關聯的作業歸集形成作業中心并分析。其次,分析作業與成本相互間的內在關系選擇并確定成本動因,設置相應的成本庫并歸集資源耗費到作業中心。最后,歸集各作業中心成本費用后,按其產能測算各作業單位產能下的成本作為該作業標準成本。在作業成本法下可以實現對成本的精細劃分,把作業標準成本動態變化過程進行呈現。
(二)執行成本管理過程中對作業成本法的應用
通過計算產品標準成本,實現產品報價的事前控制。企業制定完作業標準成本以后,在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產品報價時,銷售員可以在系統中通過組合生產產品所需要的作業,加上個性化材料以及公司確定的銷售費率、稅率等生成報價成本,避免了報價沒有統一標準及報價不夠準確的問題;也精簡了報價流程,提高了報價效率。完成產品報價審批后,通過報價單的導入生成該產品的標準直接材料消耗成本,標準作業及標準作業成本,進而在事前控制生產過程中的直接材料領用量,從而消除了不必要的生產作業。
利用作業標準成本來進行成本監控事中管理。可以通過獲取一段時間內某個作業的實際成本信息與標準作業成本比較,及時分析實際作業成本與標準作業成本之間的偏差及其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隨時對作業進行管控;通過某個時間段內的實際作業產量與作業標準產量之間的偏差校驗,及時調整對生產訂單的生產安排,提高作業執行效率。
通過作業標準成本的運用,實現差異分析的事后管理。在作業成本法中,企業計算出最終的實際成本以后,需要對比分析實際數據和標準成本數據,對其中存在的差別原因進行總結分析,從中可以發現各個部門和相關人員是否在出現了和計劃不一致的行為,并找出改進措施控制成本。如果發現測算作業標準成本時的相關基礎信息發生變更,需要對其進行適當調整,以確保其科學性。
運用作業標準成本計算各成本中心的價值貢獻,并進行績效評價。通過產品的實際成本與標準成本對比來確定生產中心的成本控制效果,通過產品售價與標準成本對比來判斷營銷部門的價值貢獻程度,從而與各單位績效考核掛鉤,激發生產和銷售人員的積極性。
(三)作業成本法有效實施的內部環境
為確保作業成本法在企業成本管理中得到有效的實施,需要具備以下關鍵要素。
首先,需要有較高的信息化水平。因為核算要處理的信息量大,只有通過公司的信息化處理方可予以快速實現,否則將導致以作業成本為基礎的成本核算及產品報價變得不易操作或者扭曲最終的計算結果。
其次,要有健全的制度體系。實施作業成本法通常會改變原有的統計方式從而增加工作量,同時也會改變原有的報價流程和各成本中心的績效分配方式,如果沒有制度的保證,相關工作可能會受到抵制或是流于形式,將不會得到真正的貫徹落實。
再次,員工要具備良好地業務能力。企業必須編制業務操作規程,強化生產及財務人員對作業成本法和產品的生產工藝流程及生產經營環境的了解,提高相關人員素質,為順利運行提供人力保障。
最后,需要各部門間積極有效的配合。作業成本法是貫徹“三全”成本管理思想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它需要跨部門協作來共同完成,否則將會影響其執行效果。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背景下,在制造企業成本管理中應用作業成本法可以有效提升成本管理效能,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長期穩定發展,是非常必要的。但是,現階段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部分制造企業在應用作業成本法時還存在一些問題,阻礙了成本管理的提升。因此,相關人員需要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并通過多種合理有效的手段,對作業成本發進行研究并靈活運用,進而有效提升企業的競爭能力,為企業獲得更多的經濟利潤,使企業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
參考文獻:
[1]羅彩紅.論作業成本管理在制造企業的應用[J].中國石油和化工標準與質量,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