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宜林
摘要:在融媒體環境中,隨著用戶的交互意識、主體意識的增強,媒介和用戶對新聞播音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聞播音員代表著媒體的形象,只有主動擁抱媒體融合,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能力,才能守住話語陣地,不斷創新發展。
關鍵詞:融媒體 播音員 核心素養
目前,移動互聯網技術和數字技術正處于飛速發展階段,我國已經進入了融媒體時代。具有交互性、開放性、多元化等特點的新媒體打破了原有媒介生態的平衡,也促使了傳統的廣播電視媒體主動與之融合變革。在融媒體環境下,隨著用戶的交互意識、主體意識的增強,對廣播電視從業人員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新聞播音員代表著媒體的形象,同樣要適應融媒體的發展,主動融入,提升自身的核心素養能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員面臨的挑戰
傳播渠道分散化。融媒體時代,移動互聯網的出現顛覆了過去傳統媒體單一的傳播模式,電視新聞的傳播渠道日漸多元化,受眾隨時隨地收看新聞節目成為可能,形成了“電視無處不在”的傳播效果。不僅如此,傳播渠道的分散化使受眾使用媒體的習慣悄然發生了變化,電視的收視率逐年降低,不論是年輕人還是中年人,甚至有些老年人花在電視上的時間越來越少。人們更傾向于在手機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收看新聞,而不是固定時間端坐于電視機前,主流媒體的受眾正在被移動端分流。
受眾身份具象化。媒體融合的發展、媒介技術的進步,使受眾逐漸擺脫了“播音員播什么,我就聽什么”的被動局面。受眾擁有了話語權,主動性日益提高,不僅可以選擇自己想要接受的信息,而且還可以成為信息的生產者和傳播者,這說明受眾已經不再是傳播鏈條中的“被動受者”,而是融媒體的“積極用戶”。對于新聞播音員來說,他們面對的不再是模糊的、群眾性的“大眾”,而是一個個明確的、具體的、有個性特點的“個體”。對于這些個體,播音員只有強化自身素養,滿足用戶的新聞個性化需求和社會交往需求,才能使用戶樂于接受新聞,樂于接受自己。
新聞節目專業化。傳統電視新聞的內容和形態都比較單一,受眾沒有明顯的差異性,新聞播音員按照提詞器的提示播音無差錯即可。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電視開始分眾化傳播,走向專業化和頻道化,新聞頻道被分離出來。頻道的專業化必然要求新聞播音員的專業化與之相對應。尤其是融媒體的發展,對播音員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播音員向復合型人才轉型。
互動要求常態化。在傳統的電視新聞中,播音員對于新聞的主題、敘事角度、傳播價值都有較強的話語權。而融媒體時代,這種話語權的壟斷被打破,各種新媒體手段越來越多地應用到電視新聞中,受眾被細分,播音員的“全民明星”時代也宣告終結。受眾需要同自己喜歡的新聞節目播音員進行交流互動,播音員需要主動設置議程,利用新媒體平臺與受眾就關心的新聞事件進行互動,這樣才能提升自身的吸引力和影響力。互動的常態化無疑會對播音員的應變能力有不同于以往的要求。
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員應該具備的核心素養能力
融媒體浪潮下,播音員的就業門檻兒變得相對模糊,以前要求新聞播音員具備的字正腔圓、為受眾所喜聞樂見的素質在融媒體時代隨著網絡主播的出現、知名主播的平臺跳槽,似乎顯得不那么重要了。其實,縱觀媒體發展不難看出,在碎片化的傳播中,成為網絡主播的門檻確實降低了,但成為有知名度的、有內在品質的、大量受眾真正喜愛的融媒體新聞主播,門檻變得更高了。新聞播音員只有具備融媒體的核心素養能力,才能經得起考驗,為公眾所接受。
堅定的政治素養和社會責任感。新聞播音員與其他節目主播不同,新聞播音員肩負著傳遞黨和政府聲音、傳播社會價值、捍衛公共權利、教育社會公眾、培植社會倫理的重要社會責任和使命。從核心素養能力來看,新聞播音員首先是新聞工作者,合格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堅定的政治素養和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提高政治敏感,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因為這關乎主流媒體引領正確的輿論導向,關乎新聞的真實、客觀、準確,關乎真實地反映民情民意,關乎社會和諧和穩定發展。新聞播音員對問題的引述、所持的觀點、表現的態度等都直接會影響到新聞的輿論導向。而涉及中國的、地方的形象問題,就更需要播音員體現良好的政治素養,把傳播正能量的目的與新聞播報有效結合起來。
扎實的專業素養。對于通過聲音傳遞信息的播音員來說,專業素養是新聞播音員應該具備的基本素養。一要提高語言的傳播質量。在融媒體時代,優秀的新聞播音員只有深諳融媒體的規律和特點,以受眾為中心,才能在語言上去官方化、去程式化,深刻理解播音語言的特點,提高語言的組織駕馭與信息傳播能力。二要堅持職業訓練。俗話說“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作為專業的新聞播音員,職業要求其在播音過程中不能有任何閃失。這就需要長期堅持發音吐字、語言表達、氣質表情的訓練,使新聞節目得到完美呈現。三要具備融合能力。融媒體環境中,表達能力、圖文編輯能力、新媒體產品制作能力等也是播音員需要具備的基礎能力,只有擁有這些能力,播音員在新聞播報工作中才能融合和銜接各種形態的新聞,并且表達順暢。
全面的綜合素養。融媒體時代,話語權掌握在受眾手中,全民都可以做主播,但并不是人人都能成為合格的新聞主播。因此,新聞播音員若想體現出主流媒體專業播音員特有的價值,在加強專業素養的同時必須穩步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成為復合型主持人。一要提高文化素養,只有加強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文化底蘊,才能增強對內容的理解能力,使新聞播報更有深度、更有特色。二要提高道德修養,在工作中嚴格要求自己,培養嚴謹的工作態度,遠離新聞的娛樂化、低俗化。三要提高新媒體素養,了解和掌握新媒體技術,使自己具備綜合傳播的能力。
及時的應變能力。在融媒體背景下,信息以裂變方式傳播,會瞬間傳遞到每個角落,新聞播音員面對的媒介環境更加復雜,突發事件時有發生,若不能及時有效處理,則會給新聞節目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和不利影響。這就要求新聞播音員要具備隨機應變的能力,面對緊急情況時,能夠冷靜地面對,機智靈活地處理,保障節目順利進行。
個性化的主持風格。在媒體高度發達的今天,信息一方面高度發達,另一方面極易下沉,若要在同質化嚴重的播音員中脫穎而出,使受眾耳目一新,新聞播音員就需要培養自己個性化的主持風格。播音員要用有辨識度的聲音、干練舒服的氣質留住受眾,用長期積累的智慧和風格表現個人魅力,與節目真正融合,塑造品牌形象,增強節目生命力。
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員核心素養能力提升途徑
樹立融合發展理念。融媒體時代,新聞播音員要主動求變,提升核心素養能力,就必須改變自己舊有的思維模式,適應新的傳播方式。融媒體是媒介發展的必然趨勢。融媒體環境下,受眾的思維習慣與獲取信息的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他們希望更加及時、便捷地獲取更多、更優質的信息,同時優化新聞體驗。基于此,新聞播音員要主動樹立融合發展思維,堅持共融、共通的互聯網精神,積極利用新媒體平臺,拓寬傳播渠道,創新傳播形式,在有聲語言的傳達中增加更多的活力和時代感。
堅持終身學習。融媒體環境下,新聞播音員所擔當的責任越來越大,特別是新媒體的發展帶來了新技術的層出不窮。直播節目、深度報道節目增多,播音員要適應媒體融合需求下的各種轉變,就要不斷學習,樹立終身學習的目標。要學習政治理論、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學習廣播電視播音知識,學習新媒體對于硬件設備的操作、軟件設備的運用,及時更新工作技能。
加強培訓教育。媒介的飛速發展使得新聞理念不斷更新,為了提升新聞播音員的核心能力素養,使其能夠學習到業界最新的理論和知識,廣播電視媒體應該對播音員進行專業的培訓。一要組織他們到開設專業的相關高等院校進行學習培訓,或邀請相關的專家學者進行業務指導,使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二要鼓勵他們積極參加各種技能培訓班、研討會,了解行業最新發展情況。三要與高校播音專業積極合作,改進專業教育,為學生提供實訓基地,從而增加專業人才儲備。
結語
媒介的融合發展對新聞播音員提出了更多新的要求,新聞素養、審美情趣、個人魅力、文化涵養,這些要求在融媒體時代被無限放大,因為播音員在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融媒體在對播音員帶來巨大挑戰的同時,也為播音員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播音員只有樹立媒體融合意識,提升核心素養能力,堅持探索和創新,才能不斷地獲得領悟和前行,成為一名融媒體時代合格的新聞播音員,更好地為社會和受眾服務。[課題項目:河南省南陽師范學院2019年校級科研項目(青年項目)《融媒體時代“智慧型”新聞播音員的發展路徑探析》(課題編號:2019QN028)](作者單位:南陽師范學院)
參考文獻:1.王卓越:《媒體融合背景下播音員主持人職業素養的提升》,《傳媒論壇》,2019(4)。
2.袁 ?威:《播音員主持人怎樣更好適應融媒體時代》,《聲屏世界》,2018(7)。
3.吳曉晗:《媒介融合背景下再論播音員主持人的政治素養》,《視聽》,2018(5)。
4.唐 群:《論融媒時代播音員主持人的職業素養》,《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