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明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通過旅游來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開闊自己的視野。隨著旅游事業的過度開發,導致大量歷史古跡歷史文物古跡受到了嚴重破壞,給歷史文物古跡保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過對歷史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事業發展之間的矛盾進行深入分析,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明確歷史文物古跡保護與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提出加強旅游事業中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方法,促進旅游事業的繁榮發展,讓更多的歷史文物古跡發揚光大。
關鍵詞:歷史文物古跡;保護;旅游事業;關系;對策
歷史文物古跡承載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為我們研究歷史、了解歷史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在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對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力度,能夠有效傳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但在旅游行業迅猛發展的同時,兩者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明顯,如果沒有恰當的保護策略,很容易造成歷史文物古跡受到毀滅性的破壞。為此,要加大對歷史文物古跡的合理利用,通過發展旅游的形式來推動歷史文物古跡保護工作,促進兩者之間的有機結合,這樣才能夠形成良性發展,讓更多的歷史文物古跡轉換為旅游資源,推動我國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
1 歷史文物古跡保護和旅游發展之間的關系
1.1 歷史文物古跡是最主要的旅游資源
歷史文物古跡作為人類社會活動只有歷史價值的重要遺物和遺址,是人民群眾的智慧結晶,也是人類文化的寶貴財富,如何加大對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力度,是各民族、各國之間最關心的課題[1]。通過對歷史文物古跡的探索,能夠幫助現代人們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對國家文化和歷史進行深入的了解,滿足人們的好奇心。
相比較來看,歷史文物古跡對我國旅游事業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國作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歷史文物古跡俯拾皆是,諸如“世界第八大奇跡秦始皇兵馬俑”、“東方藝術明珠”的莫高窟,這些豐富的歷史文物古跡能夠充分展現我國先民們的智慧,更是世界了解中國的重要途徑。我國目前大多數的旅游線路都以歷史文物古跡為主,充分獨特的中國特色,讓更多的國際游客來到中國旅游。
1.2 旅游發展能夠提高歷史文物古跡遺跡保護的整體效果
旅游業作為朝陽性產業,具有文化含量高、投資回報快的特點,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不會對自然生態環境造成污染。旅游業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門類之一,新加坡更是以旅游業作為國家發展的重要支柱[2]。
在旅游行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所需要的資源包括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兩大類,大多數的游客除了對自然風光感興趣之外,更對人文景觀表現出非常強烈的興趣。在旅游業不斷發展的過程中,為了能夠更好的吸引人文景觀,往往會更加小心謹慎的加大歷史文物古跡的保護力度。例如,北京故宮博物院通過對古代歷史文物古跡進行修繕,讓破舊的歷史文物古跡煥發新的生機,吸引廣大游客的參觀游覽。歷史文物古跡一旦被人們利用起來,就能夠有效的將歷史文化資源轉變為旅游資源,提高旅游收入。
由于我國的歷史文物古跡非常多,現階段國家資金有限,無法對全部的旅游資源進行保護。只有在大力發展旅游事業之后,獲得充足的資金才能夠加大對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投入力度,有效解決經費的問題,吸引更多的人投身到歷史文物古跡保護行業之中。
在旅游事業快速發展的同時,還能夠對歷史文物古跡進行大規模的宣傳,讓更多的人對歷史文物古跡有著深刻的認識,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歷史責任感。由此可見,旅游事業的發展對歷史文物古跡保護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
1.3 旅游事業發展對歷史文物古跡造成的負面影響
歷史文物古跡一旦被大力開發,就很難恢復原有的模樣,在大力發展旅游事業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對歷史文物古跡造成的破壞[3]。
一方面,很多的旅游景區為了擴大自身規模,往往會擅自對景區進行過度開發,導致歷史文物古跡出現嚴重的破壞行為,還會對景區的安全造成嚴重影響。例如在景區內大量私搭亂建,導致很多木質結構的歷史文物古跡付之一炬,原本的藝術設計美感也蕩然無存。
過于短視的開發行為也會造成歷史文物古跡破壞非常嚴重,例如許多旅游部門目光短淺,為了在短期內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往往會對歷史文物古跡進行掠奪式開發,甚至超負荷的接待游客,導致歷史文物古跡老化、損毀非常嚴重,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
有許多的旅游部門為了能夠提高歷史文物古跡對游客的吸引力,通過采取一系列的維護手段來對歷史文物古跡進行翻新處理,盡管表面上歷史文物古跡更符合現代社會的審美,但其歷史時代特點已經蕩然無存。
在現代旅游產業快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大量車、船等交通工具會排放出大量廢氣,嚴重影響了景區的空氣質量,也會對歷史文物古跡造成一定的腐蝕。由于現在我國人口素質比較低,多數的游客缺乏歷史文物古跡保護意識,在游覽的過程中很容易對歷史文物古跡造成破壞,踩踏、攀登歷史文物古跡的行為隨處可見,都很容易導致歷史文物古跡受到嚴重影響。
2 在發展旅游事業中加強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重要策略
保護歷史文物古跡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開發歷史文物古跡,在適當的條件下對歷史文物古跡進行開發與利用,能夠有效推動旅游產業的發展。歷史文物古跡作為最重要的旅游資源,能夠為旅游事業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和收入,又能夠對人們起到一定的教育工作。為此,在旅游事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定要加強對歷史文物古跡本身的保護,在旅游發展的同時對歷史文物古跡會產生一定的破壞作用,最主要的就是轉變旅游產業的發展觀念,增強對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意識,減少經濟效益的影響[4]。通過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發展方針,采取多種政策措施加強對歷史文物古跡資源的合理利用,避免旅游事業的發展對歷史文物古跡保護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要想推動旅游事業的發展,最主要的就是對現有的歷史文物古跡進行保護,同時深入挖掘旅游資源。例如,很多著名景點由于建筑房屋年久失修、破敗不堪,導致對游客的吸引力嚴重不足。為此,當地的旅游部門必須要對年久失修的歷史文物古跡進行搶救性,保護運用現代的工藝來復原歷史文物古跡的原始面貌。歷史文物古跡,以更加真實生動的形象展示給游客。
3 結束語
讓歷史文物古跡帶動旅游發展,加強對制度法規的制定,提高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總體水平,并對具有重要意義的歷史文物古跡采取恰當的保護措施,提高歷史文物古跡保護的整體效果。
參考文獻
[1]鄧康麗.新常態下文物古跡保護利用研究——基于廣東省湛江市的調查[J].延邊黨校學報,2016,32(02):52-54.
[2]張妍,董衛.我國建筑遺產的保護性再利用模式初探——基于UNESCO亞太文化遺產保護獎研究[J].城市建筑,2018(17):6-10.
[3]劉笛.民族特色地區文旅小鎮建設研究——以新疆吐魯番魯克沁鎮為例[J].中外建筑,2018(05):81-83.
[4]張夢頔.振興東北經濟需先文化振興——對吉林市歷史文化資源開發利用的幾點思考[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16,33(0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