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今,教師對多媒體的應用過于表淺,單純地將多媒體教學看作在課堂上使用的PPT教學,把書本上的內容以多媒體的形式呈現在PPT上,學生仍然處于填鴨式學習模式,體現不出學生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將多媒體信息運用于教學活動中時,就被稱為教學媒體。現代社會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多媒體的應用也與時俱進。本文將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多媒體;教學策略;參與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43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30-0014-02
引 ? ?言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明確提出:將多媒體技術普遍運用于教學中,將信息技術與課程進行有機的結合,努力做到教學課程的展示方式最優化,最大化地實現教學方式、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為學生創造最優化的學習環境。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有助于推進新課程改革,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存在著較多的問題,為了更好地提升教學質量,讓多媒體更好地輔助教學,本文將對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一、相關概念
何克抗教授在《當代教育技術的研究內容與發展趨勢》中指出:“多媒體”不僅僅是多種媒體的組合,而是以計算機為核心技術把處理多種媒體信息的技術集合起來,用來體現人與多媒體交互作用的技術的綜合[1]。國內學者在文中提到,多媒體是運用電子信息技術將大量媒體資料,依據其自身教學的需要,合理地整理加工在一起[2]。在將多媒體信息運用于教學活動中時,就被稱為教學媒體。現代社會電子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多媒體的應用也與時俱進。
20世紀80年代末,多媒體教學的出現將多媒體如PPT帶入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被稱為電化教學。20世紀90年代開始,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高速發展,多媒體技術也隨之取代了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質量顯著提高。隨著信息技術的卓越發展,公眾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快捷,從互聯網獲取信息是現代人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多媒體的應用可以顯著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多媒體在各學科的應用。國內學者將多媒體教學概述為:多媒體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根據教學目標為接受教育的學生安排具體的教學活動,多媒體與傳統教學方式的合理應用,將實現雙方的最優化組合,能在教學過程中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教學結構更加科學化、合理化,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效果。
二、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可以激發學生對學科的興趣。例如,在語文課上,教師可應用多媒體展示圖像、聲音等方式讓學生對學科產生興趣,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多媒體網絡應用圖像、視頻等媒介設計提供學生學習的信息材料,能夠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學習內容。例如,在《一個中國孩子的呼聲》一文中,現代的學生是無法真正體會到戰爭帶來的苦難與痛苦的,沒有身臨其境,只能從書本中獲取相關信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重現當年戰爭的情景,應用歷史視頻資料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教師借助真實的視頻資料讓學生對戰爭年代有更直觀的了解,能使其深入理解戰爭中的人民所承受的痛苦,讓學生真正明白戰爭的無情與現今世界和平的可貴,珍惜革命烈士為我們打下的和平年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師經常照本宣科,無趣、乏味,甚至讓學生對課堂失去興趣,嚴重者可能會對課堂產生厭惡的情緒。在課堂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生動的圖像與文字有機結合,能輕松解決難點問題,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學習《爬山虎》一文時,單純地依靠課本中的形容詞來描述爬山虎,學生很難理解,利用多媒體技術可通過圖像或視頻向學生展示爬山虎,能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爬山虎。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無須進行過多的講解[3]。在新課程改革的實施下,教師要在注重學生理論成績的基礎上,同時要求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的提高,要求學生能夠將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例如,對于物理這門科學性比較強的學科來講,要求學生能夠用所學的知識為科學服務,關心科學技術的進步,所以在物理教學中,利用傳統的教學模式是無法真實還原物理現象的,僅僅通過對理論知識的講解,很難使學生感知到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所以,物理教師應改變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在不脫離教材內容的前提下,大量收集相關資料,在物理課堂上通過應用多媒體講解和展示物理知識。教師在給學生講解“振動產生聲音”時,就可以應用視頻,將振動產生聲音的現象展示出來。在多媒體應用到實踐教學的過程中,過度地應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也同樣存在弊端,雖然應用多媒體可以更好地實施物理教學活動,但是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可操作性很強的學科,讓多媒體教學和實踐教學充分結合,才能夠顯著提高物理教學的效果[4]。
在政治教學中的理論知識大多屬于非常抽象化的定義,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政治與現實的結合性較強,要求教師的授課內容與時俱進,而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順應了現代教學模式的發展,優勢突出。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政治概念以具體的情境呈現在政治課堂中。在具體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政治教學內容,通過多媒體播放相關的聲音、圖像、動畫等,以講述故事、典型案例等方式建設教學情境,使學生能夠在實際存在的情境中理解政治知識點的內容,從而顯著降低了單純理論教學的理解難度,促進學生更加快速、深入地理解相關政治理論知識,從而提升教學的效果。在“人格不可辱”的課程教學中,教學內容涉及姓名權、名譽權等相關的知識點,教師可以聯系現實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通過應用多媒體播放視頻的方式,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中結合情境討論受害人被侵犯了什么權利。在充分討論后,讓學生總結“公民的人格有依法受到尊重、不受非法侵犯的權利”,之后再通過各種不同的實際案例,讓學生了解人格尊嚴權包括幾種不同的權利,同時讓學生了解如何通過法律保障自己的人格尊嚴權。利用多媒體技術能夠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及總結掌握了政治理論的知識點,同時也獲取了利用政治理論知識武裝保護自己的能力。
結 ? ?語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傳統的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學生的全面發展,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及主觀能動性,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王本陸,趙婧,等.好技術:如何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5.
韓保來.多媒體教學——教學電腦化、網絡化[M].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2006.
高麗.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問題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馬曉遠.多媒體技術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有效應用探討[J].學周刊,2019(26):146.
作者簡介:靳亞虎(1990.3—),男,甘肅平涼人,小學一級教師。報送的課例《太陽的話》被評為教育部2015-2016年度“優課”。2015-2016學年度省優質課大賽榮獲一等獎。在第十八屆“語文報杯”全國小學生作文大賽中,獲得優秀指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