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琳
(華南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631)
潮劇是粵東的地方戲曲,其歷史悠久,藝術積淀深厚,其孕育于潮汕文化,用潮州方言演唱、以潮州音樂伴奏,極富潮汕地域特色。潮劇不僅是一種地方戲曲藝術,更是僑鄉連接海外僑胞血緣親情的精神紐帶。自改革開放以來,潮劇更是涌現出一批富有較強生命力并深得廣大觀眾朋友喜愛的舞臺作品。
隨著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進步和信息社會突飛猛進的發展,電影電視、互聯網文化的普及,流行音樂文化的影響,潮劇的發展與傳承在一定程度上收到沖擊。
普遍潮州市民接觸過潮劇但都只是淺層了解,喜愛并且能夠欣賞潮劇的群體范圍更是縮小到中老年群體。經了解,現階段學習表演潮劇以中年人和老年人居多,他們大都是因為物質生活無需擔憂,平日空閑時間較多,再加之出于個人的興趣愛好將學習潮劇作為充實精神生活的一項娛樂活動,也有小孩子很小年紀就去到專門學習潮劇的曲藝學校進行學習,這些小孩便是以潮劇作為其未來的發展方向,潮劇也不至于說是后繼無人,但選擇藝術尤其是潮劇藝術的小孩是占極其少數,也有在中小學開展潮劇的興趣班課程,但大多數家長擔心影響孩子的正常學習也不會選擇讓小孩深入地學習潮劇。
在表演者方面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兩個方面:難度高和資源少。
對一曲潮劇劇目的學習系統地概括下來必定要求質量,要唱得好聽,氣息、表情、感情和腔體各方面要到位。把背誦譜子的基本工作做完對于一些不識字的中老年學習者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還要對腔調、動作、神態等各方面細節做出技巧性的要求。
資源少則體現在人力、物力、財力各個方面。人力就是上文提到的專業學習潮劇的生源在不斷減少。除此之外,除了大型的曲藝團,大多演出團都沒有太多專項資金的支持,可用的表演資源也不多,戲曲演員自然也就流失到對其更有發展前景的地方去。
1、創新表演內容,豐富劇目主題。新一代年輕人是當下精神消費生活的主要消費者群體,潮劇戲曲表演作為一項傳統精神文化,必定要吸引新一代年輕人的注意。因此為了迎合年輕人的審美偏好,也要保留潮劇的“潮味”特色,劇團的表演可以更多鼓勵創作符合新時代主題的劇本,用經典的潮音傳播時代主題等等,將劇本內容進行創新。
2、改革劇目表演形式。傳統的潮劇表演形式經過長時間的代代相傳,形成一個較為龐大和完整的表演體系,從舞臺服裝到表演配樂,都有較為固定的形式。因此,在實際的演出中,我們可以對一些“小部件”來進行現代化處理。比如在某些地方可以適當地加入合唱、換一種配樂方式等等來豐富。
1、給予當地潮劇社團一定的支持。如上面提到的,潮劇表演社團表演的可用資源并不多,也沒有太多的資金支持,因此政府可以在當地設立專門的潮劇社團并給予社團一定的支持。
2、開發更多的培訓基地和拓寬普及面積。雖然現在潮州有潮劇演唱基礎班等公共文化服務免費開放,但其普及面并不廣泛而且招生數量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限制了潮劇的普及與發展。
3、鼓勵城市的潮劇表演。在傳承路線方面,應當走由農村到城市的傳承路線。當下城市的生活節奏緊張,人們忙于工作,幾乎沒有空閑時間欣賞一場潮劇表演。所以相比較之下,應當由農村的潮劇表演推動到城市的潮劇表演,政府應當動員農村潮劇表演人員到城市表演,并提供一定的資金支持,也可以設立一定的獎項調動表演者的積極性,由此帶動城市地區潮劇更好的傳承。
學校在推動潮劇文化傳承發展方面是一個重要的主體,學校應當積極鼓勵和響應學生創建有關潮劇文化的社團,并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活動基金,有能力的學校還可邀請有關的潮劇表演者到學校對社團內學生進行培訓和教導,這樣可以有助于學生社團的發展,也可以更好的傳承潮劇文化。
1、重視相關資料的整理和保護。潮劇的代代相傳依賴于相關資料包括劇本,唱譜和影視資料的傳承,在對潮劇名家的訪談中了解到,在其私人創立的曲藝團中學習潮劇的學員,都是通過伴奏錄音光碟進行反復練習,學習唱曲則需要人手一份唱譜再結合老師講解示范進行學習。因此,對相關資料進行分類整理,必要時進行簡化批注,同時也可以借助電子信息化時代的優勢將相關資料上傳到專門的網站,為業余學習者也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途徑。
2、采取多樣化宣傳方式。居民們對潮劇的了解來源于家中的口口相傳,電視廣播的傳播和地方性的表演。除了傳統的這幾種宣傳方式,當今信息時代網絡和手機媒體的傳播速度和影響力范圍也不容小覷,潮劇節目的宣傳可以綜合利用各種新媒體,通過微博、微信公眾平臺優勢互補地進行宣傳,讓潮劇在年輕人群體中也能煥發生機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