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寧
(湖南師范大學,湖南 長沙 410006)
中國古代文人音樂,是由宮廷、宗教、民間音樂共同組成,是我國古代音樂的總體名稱,是歷史各朝代知識淵博人士寫作或創作的音樂。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包含了豐富的文學素養和音樂內涵,具有一定的歷史意義。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與人文歷史的發展有著同步性,人文歷史的發展決定了音樂的產生、發展、興盛和衰退。中國音樂產生于古代新石器時期,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產生和發展是在古代文人和音樂二者產生和發展的基礎上而產生、發展的。因此,創作者、創作環境和音樂,這三者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古代文人音樂的發展體現了中國古代文學和音樂藝術的發展狀況,也是文學和音樂藝術的綜合。古代文人音樂世界里,用文字為載體豐富了音樂的內容和含義,反過來說以音樂的形式表達了文字的意思,把單純、枯燥的文字變得生機勃勃,大的方面,傳承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學文化,體現了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悠揚文化。
中國古代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于原始社會,原始人類的生產生活中就已經融入了音樂文化。在七千年前新石器時期出現的骨笛,見證了中國古代音樂發展的開始,音樂的發展與樂器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由于我國古代音樂發展較慢,沒有遺留下來一定的書面資料,雖然如此,但音樂的發展離不開音樂器具的產生和發展,沒有樂器的出現更沒有音樂的多樣化和復雜化。只有樂器多樣化了才能為人們提供更多樂器的選擇,從而達到豐富音樂內容的效果,提高音樂的欣賞性和娛樂性,使音樂被更多的人關注和喜愛,使更多的人向往音樂、學習音樂,為文人音樂的發展提供了文化音樂基礎和樂器基礎。
中國古代音樂發展追溯到了七千年前,那么,縱覽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文人”這一主體要從“士”這一身份來考究,據歷史記載,春秋時期出現了“士”這一名詞,“士”在這一時期代表著的是帶有崇高地位相對固定的一種職業,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改朝換代“士”這一名詞也在跟著改變,到了戰爭時期,“士”被叫做軍事,出謀獻策;在和平時期,文官大人被稱作“士”,其職責是謀劃制定朝廷規范、管理一切大小事務。不難看出,在中國古代“士”代表著高級知識分子,擁有無尚崇高的地位,“士”也是文人的代名詞,擁有一定的知識水平、較高的社會地位、受人尊重、自身修養高的上層人士。“士”的產生和不斷發展,為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優質的人力資源。
隨著音樂和文人的其并發展,文人音樂的產生和發展得到了一定的推進。由于文人的上層社會地位,使音樂在各時期的發展定格在上層人士中,包括各時期的統治者。所以說,各時期統治者的對文人音樂帶來了一定的正面影響,使文人音樂興盛起來。在西周時期,實行了禮樂制度,禮樂制度的產生和嚴格執行,使音樂得到了快速的發展,音樂的發展使上層人士對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之,出現了上層人士、達官貴人都跟著學習研究音樂,這樣音樂就在上層人士間興起了,這為文人音樂的發展路徑指出了方向。到了春秋戰國,也是百家爭鳴時期,音樂被各個學派關注和應用,都非常重視音樂的發展和學習,并把音樂作為各自學派學習的主要內容,廣泛的傳教世人音樂知識,培養和涌現出了一部分有音樂情操的文人,為文人音樂的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在秦朝時期,秦統一六國,統一文字、統一貨幣,整個社會出于豐盛、穩定狀態,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就越發的重視,在上層人士的帶動下秦朝的樂舞發展了起來,并成立了“樂府”,音樂在社會中的位置有了顯著提高,為文人音樂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漢朝時期,社會安定,加之武帝重視與西域的溝通和交往,這時候西域音樂文化被大量的引進,豐富了漢朝音樂文化,也為中國古代的音樂發展開辟了新篇章,也促使音樂文化的發展區域多種風格,擴大了文人音樂的發展。到了魏晉時期,音樂發展進入了的里程碑,音樂不再單單是上層人士、達官貴人的專屬,音樂成為所有文人書法感情、表達情意的方式,文人音樂展現出了新的藝術特征。從此,文人音樂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領域。在南北朝時期,引入了少數民族音樂,為音樂的發展提供了不同風格的音樂資源。隋朝末年,統治者對音樂教育重視起來,發展起了琴樂。后來的唐代、宋元時期等等各朝各代對音樂的發展都有著不同的推進作用。在發展民族音樂的前提下不斷的引入新的元素,包括音樂、樂器;學習音樂到創作音樂,這都是音樂發展的起步。因此,文人音樂的產發生、發展和衰退這整個過程,與統治者對音樂的重視度、支持以及采取和頒布音樂文化制度是分不開的,文人音樂的發展代表了音樂文化發展,同時也代表了各個時期統治者弘揚精神文明文化的成果。
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才有時間、精力和投入金錢去學習音樂文化,因此,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發展從上層人士、達官貴人之間開始。文學和音樂知識融合在一起促成了文人音樂的發展,不單單是需要有詩詞歌賦的天分,需要更多的是后天努力的學習和積累。所以,文人音樂發展是需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為基礎。
我們前面談到過,在中國古代,文人就指的是“士”,“士”的地位是至高無尚的,在中國古代是四大階層之首,也是古代知識分子的代名詞,是代表文化涵養及修養較高的人群。統治者比較器重他們,所以賦予了崇高的地位。基于“士”在中國古代的重要政治地位,決定了文人擁有廣闊的知識資源,從而接觸音樂,并能夠學習音樂知識,同時,把音樂和詩詞融合在一起,創造了文人音樂,并提升文人音樂的社會地位,促使了文人音樂的傳播和發展。
通過對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發展的認識,從古到今,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離不開古代文人音樂的元素,古代文人音樂為中國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新時代下的中國音樂,代表了中國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建設的進步,音樂獨有的地位、作用和價值決定了其發展的合理與必要性,很大程度上豐富了世界文化資源。隨著現代化社會的發展,音樂文化的發展逐漸的由民族性向世界性發展,音樂文化不分語言、國度、民族,它是各國、各民族之間文化交流、溝通的工具,是世界語言溝通的橋梁。當今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首先是民族性和世界性兩者的合二為一;再者是音樂與樂器的同步發展;其次藝術與音樂并存和發展,使其相輔相成、互相促進。音樂文化的發展不局限于音樂單方面,而是要做到多元化、多方面,促使音樂文化的發展,促進世界文明的進步。
中國古代文人音樂反映了中國古代文人追求音樂、發展音樂的超越精神,也體現了中國古人的審美意識追求,驗證了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發展,和其源遠流長的歷史。同時,也為中國音樂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為當代音樂發展指明了方向,豐富了中國音樂文化的內涵。因此,中國古代文人音樂的發展與中國音樂文化發展,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前者為載體為后者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的資料,以偉大的歷史來發展現代的中國音樂文化,推進社會文化進步,促進中國音樂領域實現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