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翼
(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東 廣州 511400)
奧爾夫音樂教育自上世紀八十年代傳入我國,在一批辛勤、無私的教育工作者的推廣下,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這個音樂教學法所具有的創造性、參與性、綜合性、本土化等特征對優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自十五世紀科學萌發時代以來,人們逐漸習慣用分析主義的理性思維去剖析所有的事物和現象特質,在技術理性的思想框架下,課程設置常常被固化為以單一學科為中心的;教學內容呈線性的、互相沒有關聯的形式;并忽視教學對象的存在,學生缺乏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缺少聯結知識與建構整體思維方式的過程,從而導致學生思維方式單一、只得到支離的知識片段、學生因此失去自主創造的學習行為與聯結學科知識的能力。隨著我國音樂教育的改革的逐漸深化,國家全面實施音樂新課標標準、藝術新課程標準,走出以單一學科知識為中心的課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重視,僅就音樂新課程標準實施的近十年來,學科綜合性教學逐步成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話題。這才引起我們思考“何為綜合?”是不是將音樂課和美術課的內容加起來就是綜合藝術課?還是在音樂課中有節奏、歌唱、律動等內容就是綜合音樂課呢?怎樣界定綜合性課程?如何實施綜合性課程?我們有必要對這種教學實踐進行進一步的分析研究,本文試圖以整體課程論、綜合課程論、后現代音樂教育視角、后現代課程觀為理論依據,以奧爾夫教育實踐為切入點,通過奧爾夫綜合性教學實踐的研究,進一步把握奧爾夫教學對課程綜合性實踐的意義,對我國的教育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
本人通過十幾年的奧爾夫音樂教育學習,認識到奧爾夫以人為本的綜合性教育特征,以及領悟奧爾夫強調通過語言、音樂、舞蹈、動作、戲劇等原本綜合的行為方式來實現完整的人的教育實踐。這個教育理念與音樂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學科綜合”恰恰相同,新課標之所以倡導“綜合”的理念,根本的要義在于“綜合”有益于改變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諧發展。基于奧爾夫教學符合音樂教育改革的新課標,結合筆者在研究生階段學習的后現代音樂教育學,音樂人類學等課程,以及結合筆者近年對奧爾夫教學的實踐,筆者選擇了奧爾夫教育中顯著的特征——綜合性教學實踐,研究生畢業后,筆者進入高職高專院校工作至今,現對奧爾夫音樂教育的綜合性在高職高專院校教學中進行研討。
高職高專院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操能力,關注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崗位,以及工作崗位中所使用的重要技能與學校課程掛鉤。因而學生的綜合實操能力成為了技巧技能的重點培養內容。在經濟“全球化”現象的影響下,進入21世紀以來,世界各國都不同程度的從政治、藝術、哲學、宗教、心理學、美學等研究領域出現了文化的轉向,中國也不例外。中國音樂教育正處在反思現代音樂教育學科定位、音樂教育與文化的關系、音樂課程的設置、教學形式、教育理論依據等在傳統教育出現的一系列問題。這些反思都帶來了我們對從線性課程轉向非線性課程設置,從單一文化和單一學科向多元文化和多學科綜合,以及重視人文與理解等問題的關注。這個影響是巨大的,從音樂教育體制來看:我們承襲了西方過去的教育體制,接受的是“條塊分割式”①的教育。從基礎教育到高等專業教育,多年以來由于受到單一學科及技術理性支配下,我們音樂課程培養了一批解決音樂“疑難雜癥”問題的學生,并且學科與學科之間涇渭分明,互不往來,這種教育使得學生習慣于線性,單一思維方式,不能夠把各門學科的知識關聯起來,頭腦中只是支離破碎的知識片段。當我們在進行對這些觀點進行反思的時候:中國的音樂教育應要怎樣改革?怎樣的課程才能夠培養一個具有完整人格的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提出,要“調整和改革課程體系、結構、內容、建立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②2001年新課標在全國38個國家級實驗區進行實驗。改革加強課程內容的綜合性,淡化學科界限,加強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和學生經驗的聯系,增進各學科之間的知識和方法上的聯系,如綜合藝術課程,從單門的音樂,美術學科體系的設計轉變為建立多門藝術學科的溝通和融合,從而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與聯合貫通,綜合的藝術課讓學生充分體驗藝術的意義與價值,引導學生進行藝術創造和表現,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在高職高專院校,尤其是我院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哪些內容會更加適合學生學習?國內現在常見的是廖乃雄先生編著的《節奏-旋律教材》,以及翻譯過來的奧爾夫原著,包括《學校音樂教材》,《為兒童的音樂》主要是音條樂器與打擊樂器的合奏譜例。另外,近年來國內涌現出一些翻譯教材,例如《奧爾夫學校音樂教材入門》:(德),凱勒 著;金經言 譯;《音樂花園》,與臺灣楊惠燕編著的《第一千零一場奧福研習》內容包括節奏合奏,世界多元文化,以及律動表演。這些教材當中大多運用奧爾夫教學法以及奧爾夫教學理念,其中實綜合性實踐教學的課例對筆者的研究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2001年6月,我國教育部制定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并出版了《藝術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促進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整合發展,是新型藝術課程規定的總體目標。當我們發現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當中的綜合性特征與新課標的總體目標及教育理念恰恰相同時,給予我們綜合藝術課程的發展很大的啟示,思考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的綜合性教育理念給予綜合藝術課程發展的幫助。也因此為高職高專院校得到諾大的啟示,高職高專也要在此教育理念下繼續發展,不斷前行。
注釋:
① 指將課程安照指定領域、非指定領域進行條塊分割,分別安排在不同的課時或者不同的年級分別開設,這一模式機械理解并分割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定領域與非指定領域的幾塊內容。摘自萬偉:《試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模式》
② 摘自:藝術課程標準 解讀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