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醫療保障制度是國家重要的基本保障制度,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但也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擬對我國現行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及問題進行分析,以期對醫療保障制度改革有所助益。
【關鍵詞】醫療保障制度;現狀;問題;展望
【中圖分類號】R969.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7484(2019)12-0004-01
醫療保障制度是指勞動者或公民因疾病或其他自然事件及突發事件造成身體與健康損害時,國家和社會團體對其提供醫療服務或對其發生的醫療費用損失給予經濟補償而實施的各種制度的總和。我國現行的醫療保障制度體系主要包括社會醫療保險制度、補充醫療保險制度、醫療救助制度三方面。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發展過程主要分為三個時期:計劃經濟時期;市場經濟時期;新醫改時期。在不同時期,國家醫療保障制度均為人民生命健康和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現有的醫療保障制度中一些問題也逐漸凸顯出來。因此本文通過對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加以分析,探討“十四五”期間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發展方向。
1?醫療保障制度的現狀
新中國建立后,我國醫療保障制度經過了長期的探索和發展過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和全球多個國家的贊譽。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發展,以及脫貧攻堅的持續深入,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人民生命健康,不斷推進醫療保障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加受益人群,降低群眾負擔。現在我國已基本建立起覆蓋全人群的醫療保障制度,主要包括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三項制度。根據《2019年全國基本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止到2019年,全國已實現95%以上人群參保[1]?,F行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是從之前的勞保醫療制度演變改進而來的。原勞保醫療制度是職工個人不需要繳納費用,由單位和企業承擔職工的醫療費用。改革后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則由個人和單位分別承擔一部分費用?,F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前身是50年代起發展起來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現行的新農合制度主要特點是以政府各級財政籌資為主,農民個人承擔較小的一部分費用。為了擴大醫療保障制度的覆蓋面,2007年起國務院正式啟動了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主要是面向城鎮地區無正式工作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以及在城鎮就讀的大、中、小學生[2]。在三項制度之外,還有補充醫療保險制度,主要是個人自行購買的各類商業保險。特別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不斷發展,傳統的商業保險形式已經逐漸式微,新興的互聯網保險越來越受到群眾的認可。
2?執行中存在的問題與原因分析
普及程度仍有待提高。雖然我國已經基本實現醫療保障制度的全覆蓋,但由于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部分邊遠、貧困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以及部分貧困流動人口等群眾還未能加入到醫療保障制度中。因此,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各級各部門應進一步加強醫療保障制度的普及和推廣[3]。對于沒有工作單位的人員、務農人員應加強社區管理、居委會勤于統計、村委會積極落實保險政策,居民也要提高保險意識。
有些重病大病的報銷具有地區性。比如延邊地區的重病大病醫保只針對20種特殊疾病給予補助。然而還有一些重病大病不在補助范圍內,也許是這類病種在延邊地區并不常見但這并不意味著這類病種不需要補助報銷。巨額醫療費用必然會導致家庭因病致貧,患者不能及時得到相應的治療[4]。
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仍需加強。隨著我國醫療保障制度和公共衛生體制的改革,國家逐步加大對基層衛生機構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強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力度,通過訂單式培養、資金投入、設備購置,以及降低鄉村全科醫生準入門檻等方式,推動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進一步完善。然而不同地區,特別是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的地區,基層公共衛生服務仍面臨重重困難,最主要是缺少衛生服務人員。因此國家應進一步通過宏觀調控,充實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擴大人員規模,完善基層醫療衛生服務。
3?展望
隨著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不斷推進,國家已經從宏觀和微觀多方位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在醫療方面,加大對醫療衛生的財政投入,減輕個人醫療負擔;公立醫院管辦分開,鼓勵社會力量辦醫;健全基層衛生服務體系,保證醫療保障的公平性。在醫保方面,改革和完善各項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全覆蓋;完善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健全城鄉居民大病醫療保險制度;探索醫療保險支付方式改革。在醫藥方面,建立基本藥物制度,增強醫保用藥的科學合理性,改革藥品定價機制。但仍有一些不足之處:基層醫療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醫療保險碎片化不利于醫療保險制度的公平發展與可持續發展;基本藥品和服務目錄的補償范圍較為狹窄,補償水平依然較低。
4?結語
在全國衛生工作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重要講話,他強調:“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國家已經從多個層面不斷加強全面健康的推廣和深入。2016年8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將健康中國概念從國家衛生計生委層面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將健康的理念貫穿到政府的施政理念中,并成為中國夢的一部分。隨著新醫改拉開攻堅序幕,國家不斷加大力度,創新體制機制,優化頂層設計。只有不斷健全醫保,創新醫療,規范醫藥,才能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醫療衛生需求,讓人民群眾共享醫改紅利。
參考文獻
[1]?仇雨臨,王昭茜.從有到優:醫療保障制度高質量發展內涵與路徑[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4(4):55-62.
[2]?楊立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及改革建議[J].中國軟科學. 2016(08)。
[3]?楊思斌.論社會救助法中的國家責任原則[J]. 山東社會科學. 2015(01)。
[4]?陳佳貴,王延中主編,中國社會保障發展報告[M].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 2004。
作者簡介:洪英姬,1987年9月出生,女,朝鮮族,吉林延吉人,延邊大學在職,研究方向:醫療護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