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仲春
(湖南人文科技學院,湖南 婁底 417000)
中小學之所以開展舞蹈課程,必然具備一定的科學性,舞蹈教育不僅能夠促進中小學生的身體發育,還能促進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對學生的審美能力、肢體協調能力等多種能力的提升都有促進作用。因此,舞蹈教育要從中小學開展,要想提升中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與修養,必須加強舞蹈教育工作。但是,目前我國中小學舞蹈教育方面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舞蹈教育的發展,影響了中小學生素質提升,面對這種情況,本文對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困境與對策進行探討。
大部分中小學生都是活潑好動的,青少年舞蹈與中小學生這一特征十分符合。此外,中小學生大部分運用感知、依靠表象對事物進行認識,青少年舞蹈也很符合這個特征。舞蹈能夠在節奏、動作中幫助中小學生提升自身的模仿能力,加強他們對于外界的認識與理解。舞蹈動作雖然是無聲的,但是中小學生能夠運用豐富的想象體會舞蹈的內涵。這些舞蹈動作能夠使學生產生聯想,開拓學生的思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得學生充分幻想、想象、感知,最終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
舞蹈屬于一門整體性的藝術,中小學生的舞蹈常常是以集體群舞的形式排練或者演出的,隊形整齊,動作整齊,往往是衡量是否具備美感的重要因素。舞蹈教育是最好的美育教育,其本身就是展現美、傳遞美的最好的途徑,也是表達內心態度與沖突的極好的媒介。假如某個學生出現動作不協調的情況,就對影響整體美感。運用這種步調相同的訓練方法,會促進中小學生形成一種熱愛集體、自覺守紀、注意寫作的習慣。
青少年舞蹈還能使得中小學生更為活潑與堅強。尤其是現代獨生子女,在家備受寵愛,面對陌生人或者在公眾場合,會比較害羞。因為舞蹈需要當眾進行表演,能夠現場交流,在教學時,舞蹈教師應該充分激發學生表演。參加藝術活動,能夠開闊學生眼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培養他們活潑開朗的個性。此外,舞蹈雖然美妙,但是訓練過程卻是非常痛苦的,能夠培養學生頑強的意志和吃苦精神。
實際上,目前將舞蹈作為必修課程的學生非常少,大部分中小學都將舞蹈課程作為第二課堂的內容。大部分學生建立相關的舞蹈表演隊伍純屬為了應付外出演出的需要,出現這種情況,與學校舞蹈設施、舞蹈教師等等有較大關系。大部分人認為舞蹈課程會影響學習,導致舞蹈課程難以深入開展。
要想使得舞蹈學習能夠達到一定的高度,必須付出一定的時間作為保證,并且會受到年齡與身體條件等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中小學生在年齡增大之后對舞蹈學習的興趣越來越淡,此時舞蹈學習對他們而言就是一種負擔,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舞蹈學習的傳播與發展。同時,校園舞蹈大部分都是以舞臺形式表現的,學生參與性相對較弱,因此對培養與提升學生素質的能力也相對較弱。
中小學舞蹈教師不僅應該具備專業的舞蹈技能,還應該懂得教育學、生理學、美學與心理學等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只有這樣的舞蹈教師才能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全面發展,發揮舞蹈的功能。實際上,大部分中小學并沒有專業的舞蹈教師,僅僅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學校有專業的舞蹈教師,這部分老師卻僅僅為特長生服務,導致大部分中小學生難以接受到專業的舞蹈教育。
要想加強中小學生的舞蹈教育工作,應該教會中小學生如何欣賞舞蹈。實際上,對欣賞的理解應該是全方位的,應該欣賞舞蹈相關的音像作品,應該欣賞藝人走進校園的表演,或者還可以運用課間時間播放舞蹈相關音樂或者與舞蹈相關的活動與游戲等等。運用這些方法,教會中小學生如何欣賞舞蹈,接觸到更多的藝術文化,從而對舞蹈產生一定的興趣。
舞蹈教育應該依據學生的心理與年齡層次開展不同的實踐活動,并且運用交叉合作的方法,使得學生感受和學習舞蹈的過程更加豐富與立體。例如:針對低年級同學,應該進行音樂律動與舞蹈模仿等等,針對高年級同學,應該進行展示與表演等等。另外,還可以將各個年齡階段與各個年級的學生進行穿插,使其相互合作,并且共同參與、感悟與表現舞蹈的魅力。
此外,舞蹈教育可以挖掘具備代表性與特色的舞蹈韻律與動作,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舞蹈中有很多模仿動植物體態的動作,還有很多模仿禽獸、昆蟲的叫聲,教師能夠開拓這部分趣味性非常濃的內容,從而吸引學生,使得學生對于產生興趣,由淺入深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綜上所述,學生會在舞蹈教育下受到潛移默化的感染與熏陶,形成對美的追求并且提高欣賞藝術的素養。舞蹈教育走進中小學課堂,是基礎教育面臨的全新的問題,需要學校、社會與師生的共同努力。各級教育部門與中小學應該關心并且支持舞蹈教育工作,就目前舞蹈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采取上文提出的各種措施,切實加強中小學舞蹈教育工作,使得中小學舞蹈教育不斷創新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