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 杯 成都藝術職業學院(本科)
中國古典舞是在我國數千年歷史發展中逐漸形成的一種比較規范的舞蹈。但是由于歷代王朝不斷更迭,以及近代的戰爭的原因,導致我國古典舞未能完整傳承下來。現階段,我們所講的古典舞主要指我國老一輩藝術家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以中國古代戲曲舞蹈藝術為基礎,結合中國武術以及芭蕾舞訓練體系創新而成的一種全新的、完整的中國古典舞。
我國的古典舞身體語言規訓體系在形成的過程中主要以戲曲藝術為養分,充分將戲曲中的一些動作元素拆分重組,形成了我國古典舞身體語言規訓體系[1]。古典舞身體語言規訓體系還應遵守三個形成原則:首先,剔除一些比較陳舊的具有地方傳統戲曲特色的動作,將其提煉成具有中國古典藝術特征、具有代表性的新動作,然后再優化這些動作;其次,改變原本的戲曲配樂,選擇具有民族因素的音樂,從而體現民族元素;最后,選取的動作要有一定的表現力,動作形態要有較強的代表性和訓練價值。
古典芭蕾舞在基本功訓練方面比我國傳統舞蹈藝術訓練規范一些,具有完整且科學的訓練體系。所以在我國古典舞身體語言訓練體系形成的過程中,老一輩藝術家汲取了一些古典芭蕾舞規訓模式中的優秀成分,其中比較重要的是對身體能力的科學訓練方法。此外,老一輩藝術家還結合了我國古代舞蹈特有的民族優點,形成了我國古典舞獨特的舞蹈風格以及舞蹈規律,使我國古典舞的民族審美特點得到提升。
我國的古典舞身體語言屬于次生舞蹈身體語言類型。因此,古典舞舞者在進行訓練時,一般需要整理好舞蹈的動作元素,并進行篩選,選出符合古典舞身體語言特征的動作元素,然后再與規訓體系中的古典舞動作元素相結合[2]。這種訓練模式對我國古典舞審美特征的形成與發展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能夠充分地展現我國古典舞的文化內涵。
圓曲之態以及擰傾之態是我國古典舞身體語言兩種外形方面的審美特征表現形式。圓曲之態主要體現了我國傳統文化連綿不絕、循環往復的特點,其圓的形態體現出比較優雅、流暢以及圓潤的美感;曲體現出一種起伏不斷、柔和輾轉的意境。圓曲之態的特征主要吸取了我國古代太極圖中的藝術美感,通過古典舞表現出我國古代天人合一、陰陽轉換等思想文化。
擰傾之態則是通過舞者的頭部、上身、下身三個部位的傾向形成的一種立體感,舞者在表現過程中要表現出“擰”“傾”的效果,注意“擰”中帶“傾”,“傾”應隨著“擰”變化而變化。這種擰傾之態借鑒了中國武術中的動作藝術,如古典舞中的“燕子穿林”“青龍探抓”等動作,都是源自武術中的動作。在訓練的過程中,舞者需要注意要做好不同動作元素之間的銜接,擰傾之態訓練的難度要高于圓曲之態,但擰傾之態的審美價值以及審美特征優于圓曲之態。
古典舞身體語言動勢方面的審美特征同樣有兩種,分別是氣韻生動以及腰法之力。氣韻生動是一種境界比較高的藝術境界,講究靈氣、神氣、風韻、神韻,氣韻生動需要達到氣韻合一的程度,將神氣、靈氣表現在身體中,通過表演展現出神韻,因此,氣韻生動要求舞者內外結合,將自身生命力與神韻融合在一起[3]。肢體的協調能力也是古典舞氣韻生動的表現形式之一。
腰法之力則是舞者腰部的語言表現形式,中國古典舞中所有動作的發力、運力都需要腰部參與,因此,靈活運用腰部是舞者動作舞蹈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國古典舞身體動作中的提沉動作,一提一沉都需要依靠腰部發力來完成。作為舞蹈表現中的重要動作表現部位,腰部對于舞蹈表演者具有重要意義,因此,腰法之力在展現中國古典舞審美特征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中國古典舞在動作方面注重動靜結合,講究動中有靜,要在動態的動作中融入靜態的舞蹈姿勢。讓觀眾欣賞律動的美感是中國古典舞的目的之一,通過舞蹈姿勢與律動結合能夠使動作展現出行云流水的感覺,這種審美特征主要體現了中國古典舞自由、灑脫、不羈以及柔和的特點。不同舞蹈姿勢的連接是表現中國古典舞流動特征的方式之一。
圓動路線也是中國古典舞身體語言審美特征的表現方式之一,且更為常見,如圓場步、云手動作等。圓場步通過圓動的路線來展示舞蹈動作,圓場步對于腳的著地點、移動方向以及移動要素都有著一定的規定。云手動作來源于我國的傳統戲曲動作,需要舞者根據舞蹈的具體情況來進行展示。
形神結合是我國古典舞比較重要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形主要指舞者表現出來的生命活力以及肢體動作,而神指舞者表現出來的神韻或內心的精神與意志。在我國的文學、舞蹈、美術以及戲曲中形神結合有著廣泛的應用。精神回歸本體是我國古典舞蹈所追求的藝術目標之一,講求神源于形,高于形,最終以形的律動來表現神。中國古典舞的形神結合能夠淋漓盡致地表現舞蹈的美感,這也是中國古典舞的魅力之一。
例如,中國古典舞中的手眼練習思路主要是以形傳神,這種方法雖然不能完整地表現出形,但能將神表現出來,最終形神結合,從而體現出一種虛實結合、意象交替的藝術表現效果。
中國古典舞是我國舞蹈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對于我國舞蹈文化傳承具有重要作用。中國古典舞身體語言的審美特征主要表現在外形、動勢、路線以及形神結合四個方面,從中國古典舞身體語言的審美特征上看,我國的古典舞者通過肢體動作、腰部發力以及移動方向等來強化古典舞的藝術性,并追求圓潤、氣韻生動、行云流水般的舞蹈美感,追求身體與精神的結合,追求形神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