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仕昊 吳蓉娟 陳俊如 遼寧科技大學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
當今人才培養已經成為國家的重點核心動力。大學生作為社會新理念、新思想以及新技術的前沿群體,國家培養的各專業領域人才,對國家、社會產生的影響不容小覷。高等院校是中國大學生的發展前沿和搖籃,其中高校物質環境就包括生活環境、學習環境、自然環境、文體活動環境以及特色環境五個方面,它們以無息的方式,無時不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所以加強物質環境建設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環節。本文以改造宿舍為介質,研究大學生身心成長和校園寢室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基于遼寧科技大學條件提出相關宿舍環境的改進方案。
通過對當地、全國大學生宿舍環境的調查,以遼寧科技大學為案例。近年來,國內部分高校也已有了相關措施,而就本校而言,校內外十余座住宿樓,大多還是傳統模式的布局設計,并沒有太大的改進翻新。傳統寢室的空間劃分已不再適用于當代大學生,寢室空間功能性較為單一,設計布局不夠合理,在私密性和安全性方面有待完善。單一的桌椅造型給人造成美感上的麻木和心理上的壓抑,空間美觀性不夠,且沒有營造出寢室溫馨、舒適的氛圍。
改造是為了創造一個溫馨舒適的生活空間。高等教育實際是社會生產與不斷進步的必需品,而大學是未來國家人才的搖籃,大學生則是對現代社會科技與資訊較敏感并有自己主觀意見的人,所以高校宿舍改造是十分有必要性的。
宿舍是大學生所處時間最多的空間,故更應該在大學生的心理需求的基礎上,結合本校的經濟政策基礎進行合理設計。主要是通過宿舍的軟裝、硬裝進行設計,來增強幸福感。瑪莎 舒瓦茨說過:成功的設計,人們就會在這里發展自己的感情,在這里有自己的記憶和人格。所以,本次改造旨在使宿舍不僅能夠為大學生提供最基礎的寧靜、舒適的睡眠環境和學習環境,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傾吐衷腸與其他活動的多功能場所,而且這一空間更加私密,因此,宿舍設計須依據學生的整體年齡段、群體的性格、志趣愛好等,選擇設計一個寧靜穩重的或是浪漫舒適的空間,營造一個屬于個人或幾人小群體的溫馨環境。
改造是為了創造舒適的生活空間,改造成一個集休閑、娛樂、學習、工作為一體的多功能空間,保持空間中人的關系的和諧。宿舍的桌椅板凳、床鋪等,應根據人體工程學和設計美學等方面綜合考慮,進行優良改進,使宿舍的舒適度和美觀性大大提高,更加有利于學生的休息、生活體驗。
我們的宿舍大多數都是白墻面、白瓷磚地。家具以上下床鋪、兩人桌椅、鐵柜、木柜為主。我們可以通過整理收納來提高空間的實用性;通過壁紙點綴、零碎小物的擺設,來提高空間的美觀性,從而給人以心理上的舒適感;可以在宿舍樓劃出一些小的外空間,通過實體來圍合或分隔,設計或劃分出休憩、聊天、讀書等小空間。宿舍房內以多種形態的收納空間進行巧妙的組合,使其層次豐富,進而影響學生的使用感受,使人置身其中,體會到樂趣。空間的顏色可以添加明亮的色彩,既可設計體現大空間溫暖舒適或簡約單色的氛圍,又能設計體現小環境的精致,使用床簾或窗簾,將空間進行小范圍隔斷,使宿舍這個空間進行再分配,體現出明確的領域感和私密性,真正做到集休閑、學習、工作等多功能為一體的重要場所,增強人與人之間的尊重、理解和交融。
寢室空間布局在滿足休閑娛樂的同時,更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宿舍空間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要求,它的空間形態就應該多樣化。可以在陽臺布置談學習、談理想的桌椅小空間,并保持空間的整潔性、美觀性,能更好地增強學習效果,促進身心發展。在本次改造中,應具有一個整體性的思維,盡量避免顧此失彼,要留給學生進行二次改造的余地,降低局限性。改造方案要達到改造設計的原始目的,做到經濟、高效,使方案既不鋪張浪費,也能做到一應俱全,延伸校園精神。
基于上述研究,本研究從“以學生為本”“從學校經濟基礎出發”兩個基本立腳點提出外空間和宿舍空間的空間分配及室內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