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俊
【摘要】隨著國家的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不斷加深,我國的很多企業已經與世界市場接軌,享受拓寬的全球市場也承擔著來自世界市場的風險。當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不安的時候,我國的企業更是要加強內部管理、創新發展思路,增強抵御金融風暴的能力。本文著重從企業的發展模式和內部管理來分析在金融風暴中企業管理的發展思路。
【關鍵詞】金融風暴 企業管理 發展思路
金融風暴不僅讓金融市場動蕩不安,也會給其他市場經濟帶來不小的沖擊。應對金融風暴更好的辦法是積極探尋策略,讓企業在風暴中保存實力,找出企業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出路,以最少的損失度過金融危機。
一、在金融風暴中國內企業管理要遵循科學的發展規律
隨著社會主義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經濟已經和世界經濟全面接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也在不斷加深。經濟全球化不僅拓寬了發展的市場,還拉近了與世界大型企業的關系,可以學習到最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經驗;也讓我國的企業走出國門,參與世界市場的競爭。經濟全球化讓全世界經濟關聯越來越深入,但如果發生經濟危機引發金融風暴,沒有國家可以做到獨善其聲不受影響。機遇與風險并存,經濟發展不可能完全做到規避風險,只能盡可能減少風險帶來的損失。針對于我國的企業管理,遵循科學的發展觀是有效規避的手段,以科學發展作為企業指導思想,當金融風暴席卷全球的時候,可以避免受到嚴重挫折,保全核心,待金融風暴過去之后可以盡快恢復元氣發展生產。
很多企業的發展思路往往把企業的規模作為發展的目標,固然企業需要做大做強,規模也是企業發展良好的表現;但全球已經進入了信息化時代,互聯網帶來的影響沖擊了每個行業,傳統企業一味追求的企業規模已經不能與企業的收益畫上等號,相反很多企業沒有及時的轉變時代發展思維和市場的更新變化,盲目擴大規模,這種企業注定被時代的發展所淘汰。所以企業要決定管理的目標和思路,要對自身的實力、時代的變化以及市場的競爭進行深入分析和了解。我國企業管理的思路可以從兩個方面分析:首先要確定以科學發展觀作為企業的指導思想,分析我國的經濟體制,不要過度高估自身的發展空間,要遵循企業的發展規律,例如我國的經歷了計劃經濟時代,雖然已經完全過度到市場經濟,但還存在國家對企業干涉過多的情況,使一些企業在經營管理的時候受到牽制,這個問題需要及時解決,避免影響企業的管理發展思路;其次,我國企業還處于摸索發展的階段,國外一些大型企業的管理思路、技術革新、企業經營已經相當成熟,經濟全球化讓我們可以與這些企業達成鏈接,我國的企業也可以借鑒這些企業的管理思路、企業經營,再結合自身的情況,加以改進建立強大的內部管理框架,才能在金融風暴中度過難度,重振旗鼓。
二、在金融風暴中國內企業需要強化內部管理
企業的內部管理對于企業發展非常重要,強大的內部管理可以讓企業在金融風暴來臨的時候及時保護企業不受到正面沖擊,在風暴中生存并尋找機遇。對世界五百強的的管理調研分析就會發展,這些大企業都有著強大的內部管理作為支撐。而內部管理的問題在經濟飛速發展時期很容易被忽略,當金融風暴到來時,才發現很多基礎管理工作的問題和不足,而這些問題也導致了企業的風險預警機制的錯亂和失靈,在金融風暴中失去了及時規避風險的先機。
現目前我國企業存在內部管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一些大型企業在管理工作上出現內容空泛不落地的管理形式,認為只要組織管理的大框架存在就可以保證內部管理不錯亂,這種過于注重形式而忽略管理核心在于內容可以落地;還有一些企業管理只是一味借鑒國外強大的管理模式,而忽略了與企業自身情況相結合,導致從國外引進的管理模式用到國內企業管理上“水土不服”。其次,我國的企業對于管理還存在激進的思想,忽略循序漸進的發展思路,認為內部管理只是對員工的管理,不加以重視,沒有花時間建立一個系統性的管理模式,但是內部管理混亂,部門之間工作存在重復交叉,公司的人力資源管理不健全,人員配置不合理,還有缺乏完全的風險預警機制,沒有應對風險的能力。最后,企業的內部管理還存在不能及時革新管理制度的問題,市場經濟是順勢萬變的,對時代風向的把控和對市場變化的應對是企業長期發展必須具備的能力,很多企業想要改革創新卻經歷失敗,很大原因在于忽略了內部管理也需要改革創新。
三、在金融風暴中國內企業需要擺正改革與發展的關系
(一)明確企業發展目標,不盲目追求集團化
隨著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大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開展起來,都想趁著我國經濟的黃金時代有一番建樹,為國家的強大助力,其中不乏一步步努力做到集團化的大公司,旗下子公司眾多,涉及很多領域。從現目前很多企業的現狀分析,自身條件還達不到將企業發展成集團化的能力,但還是有很多企業希望通過改革的方式把企業的基本態勢固定下來,把改革的目標定為企業走向集團化,想要通過改革實現表面上集團化企業,層層都搞集團化,讓企業可以實現低成本擴張,發展可以一日千里。然后改革的方式卻是沿用以前的老路,管理方式上沒有革新,還是想通過行政命令式的方式來管理企業內部,沒有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這樣的結果往往是上不能行下不能達,企業逐漸走向衰敗,遇到經濟寒冬金融風暴,這樣的企業就像在大海行業的破船,風一刮就沉底。所以一味的追求低成本走向企業集團化的發展思路是不可取的,也不是企業集團化就一定是錯,但每個企業都應該從自身的行業、市場、條件出發去規劃公司的發展思路。在市場經濟為指導的中國市場,公司規模不能決定收益和行業競爭力,像是新興的互聯網企業往往規模不大但一樣可以做到創收。更何況現在周邊的很多國家經濟結果日趨相同,泡沫經濟的成分也越來越大,規模增長絕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
(二)改革與管理并存
我國的企業在飛速發展的幾十年里,摸索出了很多適合中國經濟發展的道路,也經歷了很多風雨和挫折,究其原因主要還是因為我國的企業沒有很好的把管理和改革融合在一起,管理和改革處于完全分離的狀態。但是企業的發展與管理和改革創新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兩者相結合可以讓企業發展的更好,及時規避很多風險獲得收益。一些企業以為通過改革就可以實現企業的蛻變,所以把重心放在改革創新上,卻忽略了企業內部的管理,就好比我國近代教育家一心像教育救國,只要教育能提上去就能改變人們的思維,殊不知實業不發展人們飯都吃不起。企業要發展壯大,不僅需要順應時代改革創新,還要扎扎實實的把管理運作企業,改革是動力、管理是手段、發展是目的。管理可以讓改革的成果更加鞏固,改革可以讓管理更加強大,兩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