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槿
摘要:通過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深入分析,發現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中存在不少問題,本文旨在解決存在的問題以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更好地實現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推動國有企業長期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問題;改進策略
現在,我國國有企業蓬勃發展,對國家的經濟貢獻率越來越大,但是,在一些國有企業發展的同時腐敗問題滋生,導致國有資產流失嚴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不利,對國有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這就要更好地發揮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免疫系統”和監督作用。不少國企內部審計機構像一個形同虛設,可有可無的機構,審計工作也常常是流于形式,內部審計存在不少的問題,妨礙了內審工作的查錯防弊和監督作用的有效發揮。披露企業內部違法違紀現象,監督管理層更好地履行職務,督促企業管理層改善經營管理。
一、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不被管理層重視
國有企業管理層大多對內部審計工作不重視,管理層認為內審機構只是企業的一個部門,內部審計只是自己人審自己人,內部審計就是走過場查不出什么問題,形式大于實質。企業管理層沒有足夠的重視和對審計工作的支持,內審部門在開展審計工作時遇到的阻力就大,被審計的子公司覺得內部審計人員就是來雞蛋里挑骨頭的,有抵觸情緒,不太愿意配合,影響審計工作的順利開展。
(二)內部審計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發展相對緩慢,具體表現在機制不合理,制度不完善的問題,內部審計可依據的法律法規少等問題。而且各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范圍、流程和方法還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大型國企內部審計工作較之中小企業規范很多。
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省份,在一些中小型國企內審機構和財務部門或和紀檢部門合體辦公,這樣的設置弊端很多,容易讓下屬企業或集團其他部門覺得內審部門是隸屬于財務部或者是紀檢部門,認為審計就是紀檢或財務,企業管理層也覺得審計和財務就是一回事,不重視內部審計工作。加之一些企業內審部門配置的人員少,有些財務人員兼職審計人員,這也嚴重影響審計工作的有效開展。
現在已經進入大數據時代,審計信息化已經勢不可擋,不少國企內審部門依然只是檢查手工賬簿,計算機審計技術在一些國企內審機構還未運用,審計效率不高是不少國企內審部門存在的問題,繼而影響審計工作的監督作用的有效發揮和督促管理層改善企業的經營管理,繼而影響企業的競爭力的提升。
(三)國企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欠缺,權威性不夠
現在內部審計除了查錯糾弊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是風險管控和對管理層的經濟責任履行情況的監督。近些年來,內部審計已經從單純的賬項基礎審計轉向風險基礎審計,對企業領導人的經濟責任審計已經成為內部審計的一項重要內容,對領導層的違法亂紀問題進行披露。而內部審計部門作為企業的一個部門,內審人員身為企業的員工,個人利益與企業利益密切相關,內部審計的審計范圍,審計結果怎么處理,審計出的問題如何整改,審計建議能否落實,這些都會受到本企業領導的制約。一些國企內部審計的現實狀況是各下屬子公司及集團部門審計時不配合,審計后不整改,審計時發現的問題依舊擺在那里,內部審計部門的權威性受到蔑視,沒有發揮好內部審計的監督整改的作用。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審計工作時,特別是在審計集團本部時壓力較大,有時候礙于情面不便將審計出來的一些問題提出來,由此可以看出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和權威性較政府審計和社會審計是有所欠缺的。
二、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改進策略
(一)加強國企管理層對內審工作的重要性的認識
國企管理層應該加強對現代企業制度和國家審計法律法規的學習,從思想上轉變對內部審計制度的認識,認識到內部審計機構是國有企業里重要的一個部門,就需要有內部審計部門進行查錯糾弊、風險管控,并督促管理層對經營管理進行改進,企業才能高效運轉,創造出可觀的經濟效益。
(二)保持內部審計工作的獨立性
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機構的管理體制,制度等不夠完善,這影響了內部審計的獨立性,如何保持國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是一個難題。要從根本上解國企內部審計獨立性弱的問題,就要從體制上入手。首先從機構設置上解決,企業內部審計部門的級別應該高于其他部門,內審部門直接對董事會負責,要賦予審計人員更多的權利,可以讓內審人員放開手腳,大膽開展工作,解決審計人員以及被審計單位之間存在的利益沖突,保證審計人員不受任何單位,任何人的影響,客觀公正的作出審計評價,保持內部審計獨立性、從而更好的體現它的權威性。其次從相關制度的制定上要給予審計部門更大的權利,2018年審計署發布第十一號令,明確要求國有企業應當按有關規定建立總審計師制度,并在企業黨組織和董事會直接領導下開展內部審計工作,這項法令對加強國企內部審計的獨立性有積極影響。
(三)促進內部審計的均衡發展
結合當前國有企業的內部審計工作的現狀,一些企業內審發展滯后的省份,國家審計機關應給予地方審計機關大力支持,地方審計機關應加緊制定適應本地國企內部審計實際情況的地方性內部審計法律法規,并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使得地方國企內審部門有更多適應性強的審計法律法規可以依據。內部審計機構應該有更加合理的設置,而且級別要高于其他部門,讓內部審計人員更有話語權。
筆者覺得應該將中小型國有企業作為重點促進內審工作發展的對象,地方審計機關可以每年不定期的前往各中小型國有企業開展對內審部門的督導工作,將審計機關的先進的審計方法和豐富的工作經驗傳授給中小企業審計人員,從而更好地促進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的發展。在體制上,中小型國企應單獨設置內部審計部門,并且要配備足夠多的業務能力強的專職審計人員,中小型企業還應該增加每年內部審計的次數,制定審計計劃時更加詳盡,審計范圍要面寬點多。
對于大型國企的內部審計部門,企業內部應該制定一些適應本企業的內部審計相關制度,內部審計人員開展工作時有章可循。應該加強內部審計隊伍的建設,企業應該多組織內審人員參加一些政府審計部門組織的專業技能學習,鼓勵內審人員不斷加強多學科知識的學習,全面提高內審人員的專業能力,內部審計人員應該與社會審計機構多多進行業務及信息交流,從而提高審計監督質量。
(四)提高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
提高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素養:第一,國有企業可以高新聘請或招錄一批既懂財經審計知識,又懂計算機應用的復合型人才,充實到一線審計隊伍,有效提高國有企業內審機構的工作效率以及審計能力,更好地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第二,國有企業管理者應進行審計人員年齡、審計人員業務能力的綜合分析,對內部審計人員的結構進行合理化調整。年輕及業務素質高的人員應該放在重點審計項目上。第三,加強審計人員的思想建設,全面提高審計人員的政治素養。第四,不定期組織國有企業內部審計人員進行專業知識及其他相關學科如計算機、工程、法律等知識的學習,使內部審計人員不僅熟悉國家、地方性審計法律法規還熟練掌握多學科知識,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審計工作的質量。
三、結束語
總而言之,通過對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工作存在問題的分析,國家審計機關要在政策層面上予以健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更為詳盡的,適應當前國企內部審計實際情況的內部審計法律法規,通過內部審計相關體制和制度的完善,促使國有企業內部審計部門更好地開展審計工作,更好地履行內部審計的監督作用,從而促進國有企業不斷加強企業的內部管理,為現代國有企業的更好地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郜慶,劉志遠.我國國有企業審計法律制度的體系與完善研究[J].科技經濟導刊,2018,26 (31):200-201.
[2]陳利花.對大型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問題的幾點思考[J].財務與會計,2018 (09):75-76.
[3]周宇潔.基于風險管理的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現代國企研究,2017 (02):11.
[4]孫麗華.關于國有企業內部審計的問題及發展定位的思考[J].現代國企研究,2016 (16):27.
[5]周紅霞.國有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科技創新導報,2015 (6):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