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國數字動畫設計發展過程中,江南民間元素的科學應用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能確保我國動畫設計具有濃厚的民族色彩,進而推動我國江南民族文化的有效傳承。本文將綜合探究江南民間元素在數字動畫設計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關鍵詞:江南民間元素 數字動畫設計 應用
在我國社會文明程度不斷提升的過程中,人們對文化遺產逐步產生了更高的保護意識。但是,部分文化遺產的逐步消失是不可避免的,在此過程中,數字化技術的出現為保護和開發文化遺產提供了必要的技術支撐。在進行數字動畫設計的過程中,科學地應用江南民間元素能夠為我國文化傳承創造良好的條件。為進一步明確在數字動畫設計方面如何更為科學地應用江南民間元素,下面將展開具體論述。
一、創作內容
民間藝術來自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對其進行提煉之后使其上升至藝術的高度,在民間具有較為深厚的民眾基礎。與此同時,民間藝術也來自我國古代人在某方面的具體訴求,例如祈福的需求,辟邪的需求,在逐步發展中演變形成我國民眾精神層次的追求,符合我國傳統農耕文化發展的社會特點。在農耕時代,人們普遍崇拜鬼神,在此背景下產生的民間藝術均為民眾對美好生活的寄托。我國江南地區在南北朝時期開始進行開發,并在之后的歷史長河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在我國經濟版圖內占據極其重要的地位。相對于其他地區而言,江南地區的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發展,因此,其民間藝術形式具有較明顯的多樣性。各種各樣的民間藝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表達了江南地區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在動畫作品中,如何應用現代技術融合民間藝術元素,是我國現代動畫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必須對其加強重視,確保我國影視動畫作品能夠得到更大程度的發展。
二、表現手法
在我國,圖形圖式具體包括傳統和民間兩大系統。其中,傳統形式具體是指傳統的書法、商周青銅器、彩陶和原始壁畫等,而民間美術樣式則具體包括京劇臉譜、皮影戲、年畫、剪紙等。在當前藝術設計的過程中,大多數作品都借用了民間美術的圖形和圖式,甚至利用的部分美術元素具有一定的傳統地方特色,其設計方式對我國民間傳統藝術進行了科學借鑒。通過有效應用該類元素,能夠使觀眾有更為親切的感覺,從而感受到傳統文化所具有的獨特魅力。[1]民間藝術通常存在多種表現手法,可以利用日記和象征代表語言使用的具體特征,例如,在表現金玉滿堂時,設計人員會設計一個養著許多金魚的魚缸:金魚代表金玉,滿缸則代表滿堂。與此同時,民間藝術造型都普遍追求簡單純樸,但是需要利用夸張手法對人物性格進行更為明確的展示。通常情況下,民間藝術造型普遍出于自主自愿,利用心理感受和情感對人物內心世界進行展現,通過科學應用變形或夸張的手法能夠實現該目的,其看似與現實生活存在距離,但是觀眾卻并不會感到突兀,這就是我國傳統民間藝術所具有的獨特魅力。
三、角色造型
我國傳統動畫片具有個性鮮明的角色設計,在形象造型方面應用夸張手法,具有明顯的裝飾性和濃厚的民族氣息,該種具有濃厚民族傳統氣息的角色造型通常具有較高的吸引力,確保觀眾對整個作品具有較為濃厚的情感。在我國早期動畫作品中,相關設計人員廣泛應用民間美術手法,如線條法,看似幾個簡單的線條,卻能夠使人物活靈活現,具有相當強烈的民族韻味。在我國動畫片的發展過程中,民族藝術特色是基于民間藝術塑造動畫角色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圓形也是我國民間藝術中較為常見的一種造型手法。圓形是我國用于民間藝術造型方面最為普遍的形狀,表達圓滿成功之意,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在近期大熱的影片《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圓潤的哪吒就受到了廣大群眾的喜愛。
四、場景設計
首先,在進行藝術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必須確保故事情節能夠反映需要表達的思想,而場景則主要服務于故事情節,在進行動畫作品的創作過程中必須對其進行科學把握。以此為基礎,能夠確保動畫作品中更科學地選擇場景,確保動畫場景設計能夠最大程度地滿足故事情節需求。不僅需要保證符合故事人物特征,同時還需要確保符合故事發生的環境因素和時代背景。其次,在我國江南地區,民間古鎮通常具有豐富的外在形象和文化意蘊。江南水鄉建筑普遍以水環境為依托,在此過程中,縱橫交錯的河道使江南地區形成了獨特的水網空間。在我國江南民間藝術中,船與橋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通常情況下,江南民間場景能夠體現江南地區的清新淡雅,具有精美絕倫的結構形態,在進行動畫設計方面,相關人員需要對其進行科學借鑒,確保觀眾對其作品具有更為深刻的印象。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具體實現數字動畫設計的過程中,創作內容、表現手法、角色造型和場景設計是江南民間元素應用的主要內容,必須對其加強重視,確保應用的合理性和高效性,為我國數字動畫設計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為我國文化事業的有序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使其更好地滿足現代文化事業的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李麗華.淺析江南民間元素在數字動畫中的藝術表現[J].東方藏品,2017(01).
(作者簡介:姜傳凱,男,本科,江蘇聯合職業技術學院南京工程分院,研究方向:動畫)(責任編輯 于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