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欣怡
人們的不同情感表現正是因為其的情感認知水平不同,而人的情感素養是可以通過情感滲透教育改變的,所以,每個人都應從小培養正確的情感價值觀。對于小學生來說,其文化水平和社會閱歷都還十分淺薄,需要得到正確引導。語文則是培養小學生審美觀的最重要課程,對此就要求語文任課教師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采取靈活多變的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教育,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價值觀。
一、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滲透情感因素
情感是每個人通過眼睛、鼻子、耳朵等肢體感覺器官感受外周環境,進而映射到腦海里的各類反饋集合。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學生常常可以通過書寫、發言、聽講等不同行為將課堂上具體化的語文知識轉化為頭腦中的一個個有趣信號,這些奇妙的感官信號也刺激著學生的大腦皮層對其進行理解記憶,最終轉化為學生自身的知識儲備,從方方面面影響學生的行為舉止與思維情感。因此,任課教師若想對學生進行恰當的感情培養,就需要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滲透情感因素,讓學生進行階梯化的情感學習,由簡及難,從粗淺到深奧,逐步提高情感教育水平。
例如,在部編版課文《詹天佑》的學習過程中,小學語文任課教師應當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在規定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對文章情感教育的拓展與升華。距離詹天佑主持修建京張鐵路已經過去了一個多世紀,在當初清政府提出修建京張鐵路時,迎來的是帝國主義列強的要挾與漫天要價,列強企圖破滅后,又對詹天佑進行了無情的嘲諷。然而,一百年后的今天,無數外國工程師對京張鐵路的建造者表達贊美與敬佩,紛紛驚嘆于詹天佑高超的技術。借助這一古今對比,更能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引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面對學生們高昂的熱情,小學語文任課教師可以在此進行課文關鍵內容的教學:詹天佑被稱為杰出的愛國者有幾點原因,首先,他臨危受命,承擔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其次,他工作認真負責,精益求精,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最后他藝高人膽大,設計出了許多新興的建造方案。如此循序漸進,一步步地對課文內容進行分析,對文章情感進行剖析,既完成了語文課堂的教學目標,還實現了對學生的情感教育,可謂一舉兩得。
二、采取靈活機動的方法滲透情感因素
小學語文的課程學習過程中,涉及到了多種文章體裁的學習,如詩歌、散文、戲劇、童話和寓言故事等等。在不同體裁的課文教授過程中,任課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多樣的教育方式,對小學生實施情感因素的滲透教育也應該是靈活多變的。如果教學方式過于死板,學生會感到枯燥乏味,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課堂的教學效率。因此,教師應當做到以學生身心的發展水平為基礎,設計規劃出最為合適的情感滲透方式,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新課改后,教育部門對學生綜合素質教育的要求水平,并幫助學生借助情感的體驗得到自身能力的進步與發展。
例如,在部編版《山中訪友》一文學習中,教學的重點內容是讓每一位學生感受到文章中描繪出的自然景色,從而產生熱愛大自然,渴望親近大自然的情感。對此,教師可對文章中的優秀段落進行有感情的朗讀,如“我腳下長出的須根,深深扎進泥土和巖層;頭發長成樹冠,胳膊變成樹枝,血液變成樹的汁液,在年輪里旋轉、流淌?!痹谶@段課文中,作者采取想象的手法,將自己聯想為一棵古樹,展現了作者熱愛大自然并渴望與自然樹木融為一體的情感。這種想象的手法更能激發學生的思維情感,使學生與作者感同身受。在此,教師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提問“同學們覺得作者為什么想要成為一棵樹,樹木的生活又會是什么樣的呢?”通過提問的方式發散學生思維,引起學生積極主動的探討與交流,從而實現對學生情感的多元素滲透。同時,任課教師還可以通過合理提問,調動課堂氛圍,使學生處于一種輕松活潑的環境下進行學習,這樣,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就能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促使學生得到語文水平的提升。
三、運用化整為零的理念滲透情感因素
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時間可分為多個模塊:課前預習時間,課堂聽講時間及課后作業時間。因此,小學語文任課教師要想有效完成情感因素滲透任務,要做的不僅僅是合理運用課堂教學時間,更為重要的是能夠充分利用小學生學習語文課程的全部時間段,這就要求小學語文任課教師能夠在課堂之外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化整為零,形成高效率的教學模式。
比如,部編版《楊氏父子》的課程學習中,在課前預習時間內,任課教師即可與學生進行《世說新語》的背景介紹與內容簡述,引發學生對課文學習的興趣,同時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感受到楊氏父子的聰穎之處,即可得到學聰明,講智慧的情感因素滲透;隨后,在課堂講授環節中,任課教師可以指揮學生有組織地進行課文的朗讀與理解,并且可以提出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與討論,使每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文章中聰明講話之道的巧妙之處,為學生展現語言的魅力,同時通過提問與回答,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向其滲透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和風趣對話的情感因素,培養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愛之情;最后,在課堂教學結束后,小學語文任課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趣味小任務,比如將本節課文內容轉化凝練為自己的語言,講給家人或朋友,同時,學生也可以收集其他幽默風趣且與言語相關的故事,于學校分享給同學或教師,實現師生的雙向知識傳遞,進一步滲透聰慧機智的情感因素。這種化整為零的教育方式,拓寬了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滲透的時間,從而使教學結果更加高效。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課程教育是一門需要學生以充沛飽滿的情感去學習的課程。而如何保持甚至增強小學生的情感,就需要小學語文任課教師從不同年段出發,利用多種形式,進行長期的情感因素滲透,進而達到實現小學生全面素質綜合發展,養成正確的三觀及審美價值的教育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