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末路狂花》這部電影被視為美國女性主義題材的代表作。在19世紀初的美國社會是一個以男性為主導、以金錢為信仰的父權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女性是處于孤立地位的。這部影片可以引發全社會對于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末路狂花;女性主義;電影;敘事
【中圖分類號】G623.3 【文獻標識碼】A
一、電影的背景及意義
電影中對女性主義的研究是社會學與媒介研究關注的重點領域,也是體現媒介與社會相互影響的重要標志。
《末路狂花》這部電影被視為美國女性主義題材的代表作。在19世紀初的美國社會是一個以男性為主導、以金錢為信仰的父權資本主義社會,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女性是處于孤立地位的。這部影片可以引發全社會對于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位,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20世紀7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美國涌現出大量女性主義思潮及女性解放運動,女性主義開始吸收馬克思主義、解構主義語言學等理論。1991 年上映的《末路狂花》可以說是對80年代女性主義理論的一個文化上的實踐,它所塑造的反英雄的女性形象既平凡又攫人眼球。
片子主要講述了塞爾瑪以及路易斯兩位極其普通的美國女人的故事。塞爾瑪是典型的家庭主婦,而路易斯是一名餐廳女招待,兩人打算趁周末之際出去散心,誰知塞爾瑪在一家鄉村酒吧差點被醉漢侵犯,幸虧路易斯們時趕到予以解救。由于對方出言不遜,路易斯為了捍衛朋友尊嚴,槍殺了男子。一個不經意的過失把兩人推上了逃亡的道路。在逃亡的路上,騙子J.D.假裝鐘情于塞爾瑪,趁塞爾瑪疏忽之際,J.D.拿走了她們所有的路費。塞爾瑪和路易斯被一步步逼上了絕路。塞爾瑪不得不持槍搶劫了零貨店,經過警察多次追捕,兩人最終走向絕路。
電影在上映之初就引起了極大的反響,并獲得了第64屆奧斯卡原創劇本獎。許多觀眾從中看到兩位女性為了實現真實的自我敢于打破現狀、反抗男權社會,開啟了對女性主義的新思考。
二、敘事結構分析
弗拉基米爾·雅可夫列維奇·普洛普的敘事理論認為,在俄國民間故事中,人物的行為是不變的,他稱之為“功能”。在他看來:(1)角色的功能充當了故事穩定不變的因素,它不依賴于由誰來完成及怎樣完成。它構成了故事的基本組成部分;(2)神奇故事已知的功能項是有限的;(3)功能項的排列順序永遠是同一的;(4)所有神奇故事按其構成都是同一類型。他在研究100個俄羅斯神奇故事的基礎上,按照神奇故事本身論述的順序列舉出神奇故事的31項功能。在《末路狂花》電影中,普洛普的31種行動功能中分別呈現了以下幾種:
1.缺席(absentation)。即主人公塞爾瑪和路易斯外出,塞爾瑪因為丈夫達里爾的忽視和冷漠及長期束縛在家而相約朋友路易斯一起旅行,代表著家庭的某個成員缺席。
3.違背禁令(violation)。打破禁令就是兩個女主人公掙脫出原本的單一境地,離開家庭主婦和打工的繁瑣的日常,在路上的小酒吧,塞爾瑪更加興奮地去參與群舞等一系列行為在某種程度上就等于開始找尋真正的‘自我。
8.罪行(Villainy)。酒吧的小混混意圖強奸喝醉酒的塞爾瑪,就產生了罪行,然而,在整個敘事結構中他也不算真正意義上壞人,包括之后出現的英俊的布拉德皮特,也并不是一個十足的惡棍,他們都是父權社會下的產物和現實的縮影而已。
21.主人公遭到追捕(pursuit,chase)。經過調查之后警察還是將嫌疑犯鎖定在主角身上,唯一有同情心的一名警察在追捕中也顯得十分無力。
30.懲罰(punishment)。對女性惡語相向的公路司機和強奸犯都受到了某種程度上的懲罰。雖然結局并不是皆大歡喜的圓滿結局,整個影片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較完整的敘事功能。
主人公們一個職業與社會較為脫節,另一個處于底層的服務行業,她們遭受忽視、侮辱、欺騙等待遇,而在當時父權制為主導的背景下,女性應得的法律權益卻沒有絲毫的保障。敘事結構十分緊湊,環環緊扣,展現出了主人公性格產生巨大變化的前因后果。一些細節,例如綁架警察塞進后備箱、報復在逃亡路上遇到出言不遜的卡車司機等都呈現出塞爾瑪和路易斯為了捍衛女性尊嚴而抗爭的過程。
三、敘事內容分析
(一)敘事的第一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是在醉漢企圖侵犯塞爾瑪,路易斯開槍殺人之后兩人展開的逃亡。在兩方僵持之際,醉漢語言上的侮辱將故事推向高潮,槍是片中一個關鍵性的工具,因為它,本應該享受度假與得來不易的“自由”的主人公們卻走上逃亡之路。
(二)第二次高潮
第二次高潮是在女主人公們沒有錢,走投無路的時候。塞爾瑪用槍去搶劫商店,路易斯在加油站用代表女性特征的耳墜與老人的牛仔帽交換,她們的行為趨向于本由男性做出的動作或擁有的物品,現在她們已經產生了強烈的自我意識,自己也可以獨立地、不依附他人而做到。電影中唯一看似有同情心的警官哈爾幾次試圖挽救她們都未能成功,是因為她們在對男性的抗爭中幾乎沒有被任何男性理解或認同她們存在本應得到的尊重與平等。電影的結尾路易斯和塞爾瑪選擇了沖下懸崖,影片最后以悲劇結尾,這似乎暗示著這個父權制社會的強大以及兩位女性主人公想改變自己命運并不容易。想要真正改變女性的現狀,這必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女編劇卡里·克莉告訴觀看者:精神上的損害更令女人無法忍受,要宣揚女性主義,首先要解放精神領域。由此,通過對殘缺的男性形象的塑造,本片的表達機制得以完成。劇情的發展把觀眾完全帶入了塞爾瑪和露易絲的逃亡旅途,觀眾的喜怒哀樂是和女主角的境遇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這是建立女性中心的一次努力。
四、20世紀電影與現實中的女性主義
電影作為反映現實社會意識形態的媒介,呈現的是社會現實的縮影,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電影中女性角色的塑造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2001年的《律政俏佳人》是后女權主義者的典型例子,可以被視為女權主義的第三次浪潮。主角艾麗擁有符合女性的美麗標準的所有特質:令人羨慕的白色皮膚,金色的頭發,優美的身型。她17歲時就出現在娛樂雜志的封面上,還有一位英俊的男朋友,也考入哈佛大學法學院。直到一天現狀發生了改變,艾麗明白自身的不足,在努力學習之后,她在一場重要的訴訟中利用美容化妝技巧的細節推翻了另一位律師的言論。這取決于她內在的自信和知識,即使陷入困境也不會迷失自我。《律政俏佳人》就是一部具有喜劇外表的女性勵志電影,該片通過精彩的演繹傳遞出了女性不僅僅局限于其外表,也可以利用智慧和魅力得到別人的認可和成功。
2008年美國經濟危機爆發后,好萊塢以女性題材或女性視角為主的電影大批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并且取得了極大的關注和認可度,票房、口碑都一路上升,好萊塢在影片男女角色上的平衡可以說是緊跟社會潮流、順應時代的。
現在,好萊塢電影大多以堅強獨立的女性為主,并且塑造的女性角色更加有深度,并在各個類型的電影中大放異彩,如《古墓麗影》系列、《饑餓游戲》系列以及超級英雄類型的《神奇女俠》《驚奇隊長》等……彰顯出女性的社會角色經歷了一個由從屬男性向獨立個體轉變的過程,這些女性角色塑造得十分飽滿,精神強大與堅韌,她們也可以打破性別的枷鎖,拯救他人的性命,也能勇敢地與命運作斗爭。
從追求性別平等到實現自身價值,女性的社會角色正在從弱勢依附向獨立個體轉變。20世紀女性在電影中處于弱勢的花瓶形象正在逐漸消失。更多人在電影院和電視上看到的女性形象充滿了力量,她們強大、活躍、勇敢和獨立,為當代女性樹立積極良好的正面榜樣。
五、結語
通過科技的快速發展,媒介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眾的思想和行為方式,而女性在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升,當今社會開始越發關注女性在社會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及其重要性,女性所能達到的影響力也不同程度地呈現在電影中。在全世界各個角落都能真正地發出女性的聲音,在保障自身權益的同時讓更多人看到了女性真正的人格魅力。
參考文獻:
[1]石萌.從女性主義的角度分析電影——以《末路狂花》為例分析電影中的女性主義[J].經濟研究導刊,2013(1):272.
[2]程正民.普羅普的故事結構研究和歷史研究[J].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12(5):82-91,159.
[3]李超.被觀看的逃亡,殘缺的女性敘事——對《末路狂花》的再解讀[J].中州大學學報,2016,33(2):62-65.
作者簡介:李宜秋(1995-),女,研究生,蘭州財經大學,研究方向:新聞與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