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世飛



[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功能康復及預后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比較兩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并發癥總發生率及死亡率。結果 觀察組干預1、2個月后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GCS、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訪6個月,兩組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活動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關鍵詞]高血壓腦出血;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功能康復;改善預后
[中圖分類號] R544.1?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4721(2019)10(b)-0222-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June 2018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2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Glasgow coma scale (GCS),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 scale (ADL) scores,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NIHSS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or 2 months of intervention, and the scores of GCS and ADL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6 months of follow-up,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mortality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for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an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nerve function, improve the ability of daily activities,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mortality, and improve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 words] Hypertensive cerebral hemorrhage; Early rehabilitat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Improve prognosis
近年來,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口老齡化隨之增加,高血壓腦出血發病率呈升高趨勢,該疾病具有起病急、進展快及死亡率高等特點,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導致患者及其家庭存在較重的精神和經濟壓力[1-2]。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手術為主,但術后大部分患者易遺留語言、肢體、精神及智力等方面不同程度的障礙,嚴重損害患者的身心健康,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近年來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的變化及發展,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治療不僅局限于挽救患者生命,還延伸至患者的預后、生活質量等方面,有研究顯示,早期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可促進患者神經功能地恢復,從而改善其日常生活[3-4]。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功能康復及預后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6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25例。對照組中,男13例,女12例;年齡42~75歲,平均(58.50±6.13)歲;出血部位:基底核外側區10例,基底核內側區7例,腦葉區5例,其他3例。觀察組中,男14例,女11例;年齡43~78歲,平均(58.79±6.15)歲;出血部位:基底核外側區9例,基底核內側區8例,腦葉區6例,其他2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本研究,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經頭顱CT或核磁共振檢查確診,均符合《中國腦血管防治指南(2010年版)》[5]中的相關診斷標準;存在明確高血壓史的患者。排除標準:患有血液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礙者;嚴重心、肝、腎、肺等重要臟器功能障礙者;腦血管畸形、顱腦損傷、動脈瘤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出血者;近半年內患有外傷或其他手術者;康復過程中病情加重或再出血者;依從性較差者。
1.3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進行健康教育、飲食、心理及用藥指導。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①早期功能康復的護理干預:告知患者合理運動,根據患者的個體情況制定針對性的運動方案,告知患者運動應遵循循序漸進、從簡到難,由肩、肘、逐步活動至各關節,2~3次/d,時間20~30 min,在肢體康復訓練的最初階段,應加強對各運動關節的保護,以舒適為宜,護理人員不斷進行支持與鼓勵,提高患者的自信心。②早期語言康復的護理干預:加強與患者言語交流、通過播放音樂,刺激患者的語言及聽覺系統,使用言語及肢體動作,不斷進行刺激,引導患者主動講話。③早期吞咽功能障礙、飲食的護理干預:腦出血后患者多伴隨著吞咽功能的損傷,給進食帶來一定的影響,因此,給予早期吞咽功能訓練至關重要,患者生命體征平穩后,對患者實施咽部刺激與吞咽動作功能訓練,并對吞咽幅度進行增加力度,當吞咽有力時,患者可進食少許流食食物,囑患者自行吞咽,若無嗆咳癥狀,逐漸增加進食量,于每次進食后,應加強空吞咽訓練。
1.4觀察指標及評價標準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患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評分、并發癥總發生率及死亡率。①采用NIHSS[6]評分評價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情況,共計15個項目,包括意識水平、意識水平指令及提問、凝視、視野、面部癱瘓、上、下肢功能運動、共濟失調、言語、遠端運動功能、忽視癥、構音障礙等,評分越低表示神經功能恢復越好。②采用GCS評分評價患者的昏迷程度,包括語言、睜眼、肢體運動3個方面,總分15分,分值越低,代表昏迷程度越嚴重。③采用ADL[7]評分評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包括10項內容,采用百分制,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強。④并發癥包括便秘、壓瘡、墜積性肺炎、再出血及感染。⑤死亡率=某時期死亡例數/同期患病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NIHSS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干預前,觀察組患者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GCS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GC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GCS評分高于干預前,觀察組患者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2.3兩組患者干預前后ADL評分的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ADL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1、2個月后,兩組患者的ADL評分高于干預前,觀察組患者的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2.4兩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的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4)。
2.5兩組患者死亡率的比較
隨訪6個月,觀察組死亡0例,死亡率為0.00%(0/25),對照組死亡2例,死亡率為8.00%(2/25)。兩組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521,P=0.149)。
3討論
高血壓腦出血是臨床上常見的危急重癥,多發于50~70歲群體,患者多于劇烈運動或情緒激動時發病,其發生多與腦血管病變有關,導致顱內高壓,患者腦部血液異常聚集,形成血腫,進而壓迫腦組織,并對患者的神經功能造成損傷[8]。顱內血腫清除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高血壓腦出血的常用方法,且取得較好效果,部分患者治療后雖可挽救生命,但易遺留不同程度的后遺癥,降低治療的依從性,加之對疾病預后康復不了解及家屬護理不當,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致殘率和死亡率[9]。因此,給予患者有效的干預措施至關重要。
早期康復護理干預是指在患者恢復期對其盡早行護理干預,有助于患者盡快恢復機體功能,還可早期誘導患者進行患肢主動活動,提升患側肢體的運動能力,抑制肌肉張力異常增高,改善機體功能、活動障礙等癥狀,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最大限度地促進患者康復[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1、2個月后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GCS、ADL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死亡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應用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能改善功能恢復,提高日常活動能力,改善患者預后。分析原因在于,早期康復護理干預通過運動、語言、吞咽及飲食多個方面進行有效干預,對患者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刺激,且護理人員通過積極與患者溝通,給予其針對性心理疏導,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提高其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治療,為臨床療效奠定基礎[11]。早期通過對其肢體功能進行訓練,增加感覺的傳入,促進細胞組織的復活與再生,通過反復訓練和刺激,形成新的反射弧,提升其肌肉張力,維持關節活動度,預防肌肉萎縮或關節痙攣的發生,從而改善患者的肢體功能[12-13]。早期語言訓練中,通過鼓勵患者,調動其康復的欲望及訓練的主動性,并進行反復練習,促進其語言能力恢復,改善患者的神經功能,提升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早期康復護理還可有效降低高血壓腦出血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李艾群等[14]研究顯示,對于腦出血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術后早期行康復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提升其生活質量;王琴[15]的研究顯示,早期康復護理可有效改善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顱內血腫清除術后的神經功能,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地改善,進而改善生活質量及預后,均與本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高血壓腦出血患者應用早期康復護理能促進神經功能恢復,提高日常活動能力,降低并發癥發生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預后。
[參考文獻]
[1]葉國玲,毛媛媛,羅惠,等.預見性護理模式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療效分析[J].浙江臨床醫學,2018,20(11):1873-7874.
[2]胡宇.快速康復外科護理在高血壓腦出血微創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22):52-54.
[3]崔玉靜.綜合護理在老年高血壓腦出血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3):116-117.
[4]何平,劉萍.中醫按摩與針灸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27(29):3294-3297.
[5]饒明俐.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2010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179.
[6]陳潔,王萌萌,何妹.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高血壓腦出血急性期患者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中的應用[J].血栓與止血學,2018,24(2):331-333.
[7]李莉,李玫.早期綜合護理對腦出血微創手術患者神經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8, 27(13):1466-1468,1473.
[8]荊麗娜.康復護理結合健康宣教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8,37(12):1681-1683.
[9]張慧琴,徐春婷,何愛萍.院前急救護理對急性高血壓腦出血患者預后的影響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8,15(13):128-130.
[10]盧虹,郭艷歡,黃巧.腸內營養支持聯合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18,24(12):99-101.
[11]王麗梅,楊海紅,袁怡婷,等.高血壓腦出血并發偏癱患者的綜合康復護理干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8,22(6):5-8,12.
[12]王力偉,李學良,湛金梅,等.早期康復指導在高血壓腦出血運動障礙患者護理中的評價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120-122,135.
[13]韓華,張和妹,潘在軒.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對腦出血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7,46(14):1761-1762.
[14]李艾群,王敏,危科麗.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出血患者術后神經功能恢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山西醫藥雜志,2016, 45(7):858-860.
[15]王琴.早期康復護理對高血壓腦出血顱內血腫清除術患者的并發癥及生活能力的影響[J].臨床與病理雜志,2015,35(5):746-749.
(收稿日期:2019-03-05? 本文編輯:劉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