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月芳
語文是小學核心學科,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始終扮演著重要角色。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采取多元化教學方案以及手段,確保教學難點順利攻克,從而實現培養小學生核心素養的目的。只有立足于學生視角展開教學,才能真正建構高效語文課堂。
一、以學生為主體,提升課堂效率
應試教育時期的教學理念以成績為導向,側重于知識的傳授,往往忽略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因此,為了保障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調整原有的教學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只需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關注學生的差異性,兼顧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從而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受侵犯,最終打造高效的語文課堂。例如,學習《觀潮》這篇課文,以往教師的教學方式主要是以示范朗讀+分析為主,整個過程都是由教師主導,學生根本沒有參與課堂的機會。教師備課備得事無巨細,體現的卻是學生獨立性的缺失。因此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課前的資料搜集,比如觀潮發生地、觀潮具體時間、錢塘江的人文地理知識等等,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和大家一起分享。初讀課文的時候,教師需要給學生預留充足學習時間,讓學生劃出自己不理解的字詞句,同時梳理文章大意,將全文進行劃分。當然,教師還可以將學生進行分組,讓學生和其他組員就課文中的難點進行討論,學生也會更加清楚作者的行文思路,最終明確作者描寫觀潮的景象是按照遠——稍近——再近——更近的順序進行的。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但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牽引到課堂中,還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提升教學效率。
過去教學以教師為主,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低效,而且不利于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容易促使學生養成依賴的學習習慣。因此上述案例中,教師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來主宰課堂。無論是資料的搜集,還是課堂的討論,都交給學生完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最終確保課堂的有效性。
二、豐富教學素材,提升課堂趣味
語文素材不只是來源于教科書,還來源于其他類型的教輔工具以及教輔資料等等。小學生的年齡偏小,對上課本身就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如果教師講授的內容相對枯燥,學生往往會出現走神的現象。因此教師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引入趣味性較強的內容,從而有效捕捉學生的注意力。傳統教學以教材為主,很少進行延伸,課前導入也千篇一律。但是由于信息技術的普及,教師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豐富教學素材,比如圖片、視頻、動畫、音樂等等,增添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例如,學習《走月亮》這篇課文,教師可采取情境教學法。教師提前制作相關課件,課件的核心元素是秋夜月景,一個小姑娘漫步于月光下,情不自禁地想到和阿媽一起散步的情景。呈現圖片的同時,為學生播放音樂《彎彎的月亮》,讓學生在音樂的陪伴下談談自己的感受。此外,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云南及少數民族有關的圖片。比如,教師可以給學生播放云南的紀錄片,讓學生直觀看到彩云之南的美麗,這就為學生在后文學習時奠定了想象的基礎。與此同時,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云南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如果有條件,教師可以穿著云南少數民族服飾上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
教師在教學時不能只是一味地照本宣科,枯燥的講解只會增加學生對于語文的厭倦。針對上述教學案例,教師借助多媒體,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展開教學,最大限度提升教學的趣味性。教師通過不同類型的教學素材,也進一步完善并豐富了教學形式,讓語文課堂更加生動、形象,教學效率自然會得到提升。
三、合理設置問題,激發學生參與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 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強調了學與思的辯證關系。特別是針對教育工作者來說,更是需要一生踐行。大部分教師在教學時很容易“誤入歧途”,他們將教學重心放在了“學”的層面,卻忽視了學生的思考過程。長此以往,學生很容易形成思維定勢,不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因此教師必須精心設置能夠引發學生思考的問題,以便于深化學生的理解。例如,學習《麻雀》這篇課文,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閱讀課文并概括課文大意。完成了這一步之后,教師可以設置相關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思考。比如,課文中的老麻雀是怎樣保護小麻雀的?體現出它怎樣的心理?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會再次翻開課文,尋找相關描寫,學生發現當小麻雀從巢里掉下來,獵狗步步逼近,老麻雀沒有任何思考就飛到了小麻雀身前。然而面對獵狗這樣的龐然大物,“它扎煞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著……”從“絕望”一詞中可以感受到老麻雀的恐懼。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的思考,教師還需要進行追問:“既然老麻雀發出了絕望的尖叫聲,說明它也很害怕獵狗。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它能夠勇敢的站在獵狗前,甚至堅定得如一塊石頭?”學生會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因為小麻雀。得到這樣的回答,教師還可以進行引導:“老麻雀為了保護小麻雀,甚至不顧生命危險。那么請同學們聯系生活實際,談談你的感受。”這時候有的學生會沉默,有的學生會立刻舉手發言,通過他們的表情可以知道他們想到了自己的父母。老麻雀對小麻雀的愛,就像父母對孩子的愛。通過老麻雀的行為,學生會感受到父母之愛的偉大,也會因此產生感恩之心。
從課文聯系到實際生活的問題設計, 能夠強化學生對課文內涵的理解。針對上述案例,教師通過設置環環相扣的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通過老麻雀的行為思考其背后代表的涵義,從中體會到父母之愛的偉大,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成功的心靈教育。
總之,為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轉變陳舊的教學理念,承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當好引路人的角色。在教學時盡可能豐富教學素材,合理設置教學問題,啟發學生的思考。只有立足于學生視角,才能真正營造高效的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