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會
人文素養的本質并不是能力,而是將人視為對象,并以人為核心的精神。換言之,人文素養的本質是對人類存在價值以及意義的關懷。說得更具體一點,人文素養是一個人在為人和處事中最基本的人生哲學、價值觀和德性,藝術精神、科學精神以及道德精神均在其中。它的至高理想是追求社會以及人生中的所有美好事物,推崇人的情感與感性,重視人生活以及想象的多元化。
倡導個性解放與思想自由是人文素養的鮮明標志,它以人的尊嚴、人的感受以及人的價值為尺度,并且以人去對抗所有想要凌駕于人的觀念、理論、教義、預期中的目標以及進行中的事業,對抗任何試圖屈人身心的神圣。人文素養對一個人的成長與發展有著十分積極的作用,繼而能對一個國家的進步與發展產生非常積極的影響。
語文是對一個人的人文素養進行培養的重要課程,所以,廣大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發揮語文這門課程的教育價值,引導學生回歸語文學習的本質,逐步提升他們的人文素養。
語文課本并不能代表語文,它不過是整個語文領域一個小小的組成部分。因此,從回歸語文本質,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角度去看,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觀念,結合現今的時代背景,加強為學生滲透文學經典,以促使其在對中國傳統文化作品進行閱讀與理解的過程中,切實體驗古代先賢的高貴品質,繼而促使其基于歷史審視當下,使學生從小便養成立意高遠的思想意識,形成思家思國思天下的情懷。要知道,在我國傳統經典文化中,蘊含著如何看待生命、如何看待世界,這是中國人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的重要體現,如果這些內容能夠為學生所繼承,那么勢必能對其后續的發展產生十分積極的指向性作用。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對語文課程中的中國傳統文化進行發掘以外,教師還應積極引導學生對國外的經典著作進行閱讀,這有利于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增強其對多元文化的理解,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其語言能力、思維能力等的發展,繼而能顯著提升其語文核心素養以及人文素養,促使其更加客觀、全面地去解讀文學。早期閱讀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優秀的文學作品可以開啟一個人的心靈,為其想象插上騰飛的翅膀,使其經歷多種身邊所沒有的世界。
從形式的角度去看,教師可運用通俗化的教學方法,依據學生的認知規律以及年齡特點對教學環節進行設計,引導他們積極、獨立思考。與此同時,利用信息技術的力量,通過VR、微課視頻等對歷史場景進行還原,巧用流行歌曲、游戲、互動活動等學生比較感興趣的形式,開展體驗式學習。基于此,通過云學習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數據進行記錄,為學生建立網絡圖書館以及素養課程等資源,引導他們積極利用課余時間,浸潤式地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感受和學習,借此切實提升他們的人文興趣以及人文素養。
常言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所有能力的習得以及知識的學習都得需要應用來夯實,同時應用也是一個人習得能力以及學習知識的主要意義。因此,學校以及教師除了要關注課堂層面的改革以外,還應積極聯合本地的教育部門、文學基金會、文學機構等,為學生建立一些實踐平臺,以確保學生的“應用”可以有的放矢。具體來說,可以打造少年文學院、少年演說家、人文游學產品等平臺,借此幫助學生打通樹立于語文輸入與輸出之間的壁壘,引導學生全方位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與人文素養。
教育不僅關乎學生的未來,同時也與每一個家庭的未來息息相關。而個人和家庭是構成一個國家的基本單位,所以從這一角度去看,一個國家的教育質量,將決定其日后的發展走向。在教育中,優秀的傳統文化是打底、鑄魂、固本的工程。語文課程所謂承載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與繼承有著不可獲取的作用。因此,廣大語文教師必須要重視自身課程的開展實況,積極革新教學,回歸語文本質,以培養和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為主要目的去開展教學活動,并借此推動我國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