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喜 白佳
(吉林藝術學院,吉林 長春 130021)
竹笛演奏過程中最為重要的三要素分別為音色、音準和節奏,每一個要素對整體的演奏效果都有重要影響。其中最難控制的因素為音準問題,同時其也是竹笛愛好者最為棘手的問題。因此,在竹笛演奏過程中需要對影響音準存在的因素進行有效控制,從而演奏出動人的音樂。
竹笛演奏過程中影響音準問題最常見因素為樂器本身,竹笛的主要材質為竹子,其屬于天然材質,并且具有中空的特點。由于竹子在生長過程中會受到氣候、環境等條件因素影響,從而無法達到品質和內在的均勻性,因此竹笛質量存在一定的差異,并且對制造工藝的要求也非常高。
除了竹笛本身對音準有影響外,演奏者對音準的影響也非常重要,由于竹笛演奏者本身存在氣息不足現象,在演奏中很難對氣息進行有效控制。竹笛是一種以氣息驅動而發音的樂器,演奏者通過對氣息的控制來實現自身的情感傳達,對于一些竹笛愛好者,因為自身氣息不足,在演奏時極易出現音準問題,從而對演奏效果造成影響。
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因此為了有效解決竹笛音準問題,演奏者首先需要擁有一支質量好的竹笛,竹笛是由竹子鉆孔制成,所以在選擇過程中需要對竹笛材料年限和鉆孔大小、距離等進行仔細觀察。具體選擇方法如下:首先,在選擇竹笛時需要先“掂”以下竹笛的分量,因為質地較好,年限相對較長的竹子在制作成竹笛后,因為結構緊密、纖維粗、質地堅硬,因此竹笛的份量相對較重一些;第二,認準竹笛的制作品牌,對于一些高端的竹笛雖然價格相對較高,但其質量還是有保障的;第三,演奏者在演奏之前需要“溜”一下竹笛,大致的聽下音程。同時在選笛子時需要采用校音器進行比較,將校音器調到440HZ,接著演奏者以筒音作“5”的指法,逐一進行對比,最終選擇音準上佳的竹笛。
氣息是竹笛發音的主要動力,在演奏竹笛時演奏者與平時呼氣和吸氣存在很大的差異,演奏時需要利用橫膈膜著力,采用胸腹聯合呼吸法進行吹奏笛子。在氣息練習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點:
第一,在換氣的過程中需要采用口、鼻進行默契配合,演奏者將嘴兩角稍稍放開吸氣,從而達到快速吸氣的效果。在吐氣的過程中需要采用胸肌、腹肌以及橫膈膜對吐氣進行有效控制,做到有節奏的逐漸吐氣;第二,由于在演奏中音高主要受到笛管內空氣柱的長短和粗細影響,演奏時空氣柱越長和越粗,則發音在表現的越低,反之,當空氣柱越細越短時,演奏出的音則越高,同時需要的氣息也越快,由此可見,演奏者在演奏時需要做到吸氣充足,呼氣平穩;第三,在演奏時出現漸強音時,則需要演奏者呼出氣流逐漸增加,同時氣流速度也需要逐漸加快。在遇到漸弱音時,則需要將氣流量和流速逐漸減小,從而對音準進行控制;第四,加強口風與吹孔間的音準練習,首先在演奏時需要尋找與風門相對較為平衡的壓強,同時將低氣射角,演奏者需要做到在風門氣壓增加的同時漸漸擴大風門。緊接著其下唇向后運動,從而達到擴大風門的同時降低氣射角的效果。并且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將吹孔向內移動,從而便于尋找氣射角相對較小的位置,有利于演奏者對漸強音的控制;其次,在減弱音演奏過程中,演奏者的口風力和氣壓減弱過程中,需要找到縮小風門的方法。例如演奏者可以利用縮小口輪肌來達到縮小風門的效果,同時采用拉緊空風達到關閉風門的目的。另外還可以通過吹孔進行控制,演奏時可以將吹風孔向外移動,從而尋找擴大氣射角的角度,便于演奏者對漸弱音的有效控制[1]。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因此演奏者需要加強音準練習。音準的控制需要一個長期的訓練過程,同時在訓練時演奏者自身素質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演奏者對竹笛的音準聽辨能力將直接影響音準的控制,尤其是半孔音的控制最為顯著。而在指孔打開多少上,沒有硬性的孔控制,只能靠演奏者自身的經驗決定,因此在演奏中對于半孔音準控制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演奏者在演奏過程中不可以簡單的將音符轉化成音高奏出,演奏時需要對演奏出的音準進行判斷,從而對指孔打開多少進行調節,有效提高音準和音程的準確性;第二,找出自身演奏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只有演奏者自己意識到音準存在的問題,在改正起來才更加有效。因此竹笛演奏中需要演奏者具有一定的水平,如果找不到自身存在的音準問題,演奏時將出現問題;第三,演奏者若想提高演奏時的音準,還需要不斷對氣流、風門、吹孔打開多少進行合理的控制,然后輔以準確的聽辨能力[2]。
綜上所述,為了提高竹笛演奏質量,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對音準進行有效控制。經過上文分析可得,竹笛演奏者需要加強音準的練習,在吐氣中注意胸肌、腹肌以及橫膈膜之間的配合,不斷提升自身音樂水平,同時對學習和練習中的經驗進行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