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

2019-12-17 08:08:35孫秋鵬
當代經濟管理 2019年11期
關鍵詞: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

孫秋鵬

[摘?要]摘要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推進生態文明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決策,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做出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要判斷。我國傳統的數量型、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已經不適應經濟社會、資源和環境發展的要求,必須轉變為高質量發展方式。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式能夠有效促進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并對已有的環境和生態破壞起到有效的治理作用。要更好地做到高質量發展對環境保護、生態建設的推動作用就要繼續推進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加大對技術進步和創新的扶持,加強對地方政府官員考核,增加政府財政投入并引入市場機制。

[關鍵詞]關鍵詞經濟增長方式;高質量發展;環境保護;生態文明

[中圖分類號]中圖分類號F062.2;F124[文獻標識碼]A文獻標志碼[文章編號]1673-0461(2019)11-0009-06

黨的

十八大將生態文明建設納入社會主義建設“五位一體”的總布局中,之后又出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黨的十九大更是將生態文明提高到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并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作為奮斗目標。黨的十九大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做出了重要判斷,“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說明我國經濟增長已經從追求速度向追求質量轉變,經濟增長的質量更為重要。因此,有必要研究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文明、美麗中國建設之間存在何種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如何能夠促進和保障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的建設。

一、傳統的數量型、粗放型增長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存在沖突

在經濟起飛階段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來自于資本、勞動力和各類資源的投入,這是任何國家都要經歷的發展階段,數量型的投入會使得經濟總量快速提高。我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最為顯著的變化就是實現了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總量已經躍居到世界第二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156美元增長到9 780美元。①這一時期高速經濟增長主要關注的是產品和服務的數量,供給不足還是當時最主要的矛盾,滿足數量性需求還是最主要的任務。在面臨商品、服務短缺的主要矛盾的情況下,地方政府就必然追求本地的經濟增長速度,并將增長的任務層層分解下放,其他工作和事務都要保障經濟增長,如果與經濟增長相沖突就必然需要讓路。由此也產生了一系列問題。

1.數量型、粗放型增長必然大量消耗自然資源

數量型、粗放型增長主要靠投入的增加,其中最主要的是資本的投入。資本的投入最初是表現為貨幣,但是需要轉化為生產設備和生產資料,生產設備和生產資料最終都是來自于地球上的物質資源,物質資源投入是數量型、粗放型增長模式下增長動力的主要來源。尤其是在一個經濟體正在經歷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階段,對物質資源的需求數量更是快速增長。數量型、粗放型增長模式在一定程度具有不可避免性,所有發達國家都經歷過相似的發展階段。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的四十年也基本上走過了相似的歷程。目前來看,我國經濟已經開始向集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模式轉變,但數量型、粗放型增長仍然是主要增長方式。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數據顯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能源消費國,2017年占全球能源消費量的23.2%和全球能源消費增長的33.6%。[1]2018年,我國粗鋼產量已經達到9.28億噸,占到全球產量的51.3%,水泥的產量已經達到22.1億噸,占到全球產量的44%,10種有色金屬產量達到5 702.7萬噸,②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屬生產國,同時我國也是全球最大的粗鋼、水泥、有色金屬的消費國,其他主要資源的消耗也普遍位于世界榜首(見表1)。我國經濟發展中的資源高投入和高消耗有經濟發展階段的原因,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是這種高數量、高強度的資源投入,也必然對全球和我國資源和經濟可持續性提出了挑戰,我國已經進入到工業化的中后期,需要將經濟增長方式轉變到高質量發展軌道上來。

2.數量型、粗放型增長必然會對環境和生態造成破壞,不利于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工業化、城市化過程中,工業產品的生產量會大幅上升,工業品的生產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排放廢渣、廢氣和廢水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很多發達國家在相同發展階段多出現了相同的問題。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況,積累弱底子薄資本奇缺,幾乎所有產品和原材料都處于短缺的狀態,發展生產增加產品數量是當時的首要任務,就不可能實行嚴格的環保要求。由于早期的生產規模還相對較小,工業排放還處于自然、生態和社會可接受而范圍之內,但是隨著生產量的急劇增長,環境、生態情況越加惡化,已經嚴重影響到了人民的生活和健康,影響到經濟和環境生態的可持續發展?!吨袊鷳B環境狀況公報2017》顯示,2017 年 338 個城市環境空氣質量級別比例中輕度污染及以上達到22%,PM2.5大于35ug/m3的比例為64.2%,發生重度污染 2 311天次、嚴重污染 802 天次。全國地表水1 940個水質斷面(點位)中,Ⅳ、Ⅴ類462個,占23.8%,劣Ⅴ類161個,占8.3%;地下水監測點取樣情況顯示,較差級和極差級的比例為51.8%和14.8%;近岸海水四類為6.5%,劣四類為 15.6%。2016年,2 591個縣域中,生態環境質量為“一般”“較差”和“差”的縣域分別有766個、341個和26 個。[2]2014年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總的超標率為16.1%,耕地中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9.4%,林地中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0.0%,690家重污染企業用地及周邊的超標點位占36.3%,81塊工業廢棄地的超標點位占34.9%的 146 家工業園區的超標點位占29.4%。[3]土壤的污染主要原因是工業的“三廢”排放,農藥、化肥污染,污泥、重金屬、微生物和化學藥品的污染。由此造成的環境污染需要巨大的投入進行治理,2013—2017年我國共投入4.62萬億元,平均每年投入9 235.56億元,還呈現上升趨勢。③

3.地方政府過度追求GDP增長的政績觀,放任和縱容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

在過去幾十年中,GDP的增速成為考察地方政府官員政績的主要指標,以GDP錦標賽為特征的各級官員的競爭機制在全國范圍內形成。要快速提高GDP增長速度,固定資產投資的效果最為明顯,各級地方政府紛紛出臺招商引資的政策,因此對選址地區要求不強的制造業企業尤其是重化工企業就成為各地政府爭奪的重點。為了讓這些企業能夠在本地投資,當地政府不僅無償、低價提供土地,免費提供便利的基礎設施,人為壓低勞動力成本,還在一定程度上默許和容忍企業對環境生態的污染和破壞。在一些中小城市,由于財政來源單一并且嚴重依賴于某類工業企業,地方政府官員甚至成為某些污染企業的保護傘,使得污染物的排放嚴重超過國家標準,造成對環境和生態的嚴重破壞。近些年由于國家對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大,某些小型污染企業轉移到邊遠農村地區,有些甚至得到某些村集體和基層政府的支持和保護。這些人無論是打著促進本地經濟增長、解決就業,還是為了增加職工收入的旗號,都是為了個人利益和部門利益,都是只有少數人獲得了經濟發展的成果,而讓全社會和子孫后代承擔環境生態破壞后的成本。單純追求GDP增長已經不符合我國經濟發展階段和人民需求。

4.數量型、粗放型增長已經不能滿足人民多樣化的需求

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發展,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和改善,已經由對商品和服務的數量需求提升為對質量的需求。正如習近平同志指出的人民群眾對享受到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等的要求越來越高,生態環境在群眾生活幸福指數中的地位愈加突顯,環境問題已經成為重要的民生問題。但是數量型、粗放型增長方式強調的是量的增加,強調的是可以計入到GDP中的商品和服務的價值,卻很難衡量具有正外部性的產品的價值,尤其是生態產品的價值,這就很難滿足人民對健康、安全和環境生態的多樣化需求。西方經濟理論認為環境生態破壞主要是由于由此產生的成本沒有內部化,只有明確了產權,將成本內部化就能解決這一問題,如果交易成本高和產權確定困難,可以采取國家以強制性的規定介入方式。但是各國經濟發展的經驗證明,如果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不進行深層次的經濟結構調整,僅僅依賴于環保生態保護的強制性規定,往往很難取得預期的效果。完成工業化的國家經驗表明,人民對環境和生態質量要求的提高是提升生態環境質量的最主要動力。我國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要求和生態產品的需求越來越高,這也為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提高、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深層次的結構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和現實的支撐。

二、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互為推動關系

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高質量發展之間存在著良性的互動關系。經濟高質量發展是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保障,只有經濟發展方式向高質量方式轉變才能夠促進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關系體現在多個方面。

1.高質量發展本身就內含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

高質量發展與傳統的發展方式有顯著的不同,傳統發展方式更關注的是經濟總量的增長,解決物質財富數量的不足,而高質量發展是一種全面的發展,不僅僅關注物質財富也關注精神財富,更關注資源、環境和生態,做到人與社會、人與資源、人與環境、人與生態的協調發展。高質量發展中不再將環境和生態看作是外在的免費獲得的產品,而是看作能夠滿足人民需求并能夠帶來福利增加的有價值的產品。黨的十八大報告中就明確指出,“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4]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則進一步指出,中國“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5]這也符合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規律,目前的發達國家都經歷過工業化高度發展階段帶來的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在初期由于國民收入低首先選擇的是滿足人們的基本需求,當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之后,人們對更為優質的環境生態的要求開始顯現出來。因此,經濟高質量發展必然含有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這也是順應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符合時代發展的要求。

2.經濟高質量發展就是要使用更少的投入創造更高的價值,或者生產相同價值的產品和服務投入更少的資源,這與環境保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內在的統一性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滿足人民對產品、服務質量需求的提升,要滿足人民需求多樣變化,要以最少的要素投入獲得最大的產出,并且使得資源、環境、生態付出的代價最小,實現可持續發展。改革開放的三四十年中,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賴于投入的增長,尤其是在外貿領域。外貿一直是引領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但是我國主要依賴于土地、勞動、資源和環境的低價格獲得競爭優勢,結果是我國雖然已經成為全球進出口總額最高的國家,但是在國際分工中仍然處于低端,獲得的利潤和價值比例都較低。這種發展模式產生的重要后果是,我國成為世界工廠,為全世界生產產品,但是把資源、環境和生態的破壞留在了國內。中國要提高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提高價值分配比例,必須轉向以技術進步和創新為核心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方式。我國正處于向經濟高質量發展轉型之中,生產的資源投入和環境生態的影響已經開始下降。2018年,重點耗能工業企業單位燒堿綜合能耗下降0.5%,單位合成氨綜合能耗下降0.7%,噸鋼綜合能耗下降3.3%,單位銅冶煉綜合能耗下降4.7%,每千瓦時火力發電標準煤耗下降0.7%。全國萬元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6]我國的經濟高質量發展還要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科學、生物技術、現代農業和高端服務業等產業,隨著這些產業發展壯大,不僅僅能夠更好地滿足人民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更能夠大幅降低對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的負面影響增加正面影響。

3.創新驅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也必然會對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從生產角度,經濟增長的動力來自于資本、勞動、資源(土地)、技術進步和創新。數量型、粗放型增長主要靠資本、勞動、資源(土地)的增加,但是受到平均利潤率下降的影響,新增投入創造的價值呈現下滑的情況,以創新為核心的經濟高質量發展則能夠做到回報遞增實現更高的經濟價值。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的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僅能夠節省資源的投入,更為重要的是能夠提高資源效率,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水平。創新能夠提供更新、更優的技術,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這樣資源的使用效率就會更高,滿足人們既定需求就會使用更少的資源投入,提高資源的可持續開發水平。技術進步和創新還可以大幅提高環境保護水平,尤其是在工業“三廢”處理、居民生活垃圾處理、環境污染治理。工業“三廢”和居民生活垃圾是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最主要因素,但是工業生產的產品是符合社會需求的,居民生活也必然會產生垃圾,通過提倡節約型和環保型消費行為和理念能夠起到減少工業“三廢”和生活垃圾的排放,但這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技術進步和創新會大大降低工業“三廢”的排放,“三廢”處理技術的提高會大幅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并且能夠回收“三廢”中有價值的成分,做到廢物利用,這就是循環經濟的思想。技術進步和創新也會大幅提高居民生活垃圾處理質量和效率,以往生活垃圾處理主要采取的是掩埋、露天堆砌、焚燒,對環境和生態造成了破壞,現在已經出現分類處理、回收利用、生物降解等方式,隨著處理技術的發展和創新,更多的生活垃圾會被更為有效地回收利用,對環境、生態的破壞會大幅減少。如前所述,2017年《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和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相關數據披露的,目前我國的環境生態污染已經非常嚴重,急需恢復已經被破壞的環境生態,這一方面需要資金投入,另一方面則更為依賴于技術進步和創新,如果沒有技術進步和創新某些方面和地區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恢復不僅僅是成本高昂而且根本無法進行。因此,污染防治、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需要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更需要技術進步和創新。

4.經濟高質量發展會提高全社會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差距,進而提高全社會對環境生態產品的需求

改革開放的三四十年以來,我國的收入分配差距不斷拉大,過大的收入差距已經引起了絕大多數普通勞動者和學者們的不滿,政府也高度關注?;嵯禂凳菧y定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標,一般認為小于0.2時,收入過于平均,0.2—0.3之間時較為平均,0.3—0.4之間時比較合理,0.4—0.5時差距過大,大于0.5時差距懸殊。國家統計局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從2003年到2017年我國人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基尼系數一直超過0.45,最高年份2009年達到0.490,最低年份2015年0.462,2017年為0.467。④我國基尼系數顯示的收入分配差距過大的原因有多方面,有城鄉之間收入差距、地域之間收入差距、有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有職業之間的收入差距,但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數量型、粗放型增長過程中地位最為重要的是資本,所以收入分配中資本所占的比重就高。在經濟起飛階段,資本最為稀缺也最為重要,由于農業剩余勞動力的產出很低,資本可以在沒有引起農村勞動力產出大幅上升之前低價使用大量的勞動力。有些地方為了能夠吸引投資,降低投資方的生產成本也會有意地壓低本地勞動力的成本,尤其是限制工人組成工會來與資方進行工資待遇方面的談判。即使在城市的工薪人員面對資方也處于不對等的地位,企業的數量遠遠小于工人、各類職員的數量,而且各行業組織在中國發育非常緩慢,在工資待遇談判方面工人和職工只擁有用腳投票的權利,無法形成集體的力量,力量不對等使得工人和職工在收入分配中處于劣勢地位。經濟高質量增長方式則不同,相對于傳統增長方式資本的作用開始下降,技術進步和創新的作用大幅提升。技術進步和創新來源于人才、更為科學的體現人性的管理體系和大量的高質量員工,創造價值的核心因素發生了變化,收入分配的結構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高質量發展階段,政府不僅僅關注GDP為代表的經濟增長,更關注全社會的福利水平提高,尤其是關注城鄉低收入群體,提高他們的收入水平和福利水平。當絕大多數人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之后,需求也會提高,不僅僅提高了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也會增加對環境和生態的需求。

5.環境和生態改善也能夠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促進作用

環境和生態的改善和提高來源于人們的現實需求,人們不僅僅需要更多的物質財富,更需要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生態環境。人們對環境、生態的要求越來越高就要增加環境和生態保護的投入,投入的增加就會引導企業的投資方向,就必然會使得環境和生態保護領域的技術進步和創新加快。這是環境和生態改善對高質量發展在經濟領域發揮的直接作用。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僅僅包括財富的增加GDP的增長,更體現的是全社會福利的增加。目前我國環境和生態領域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尤其是近些年全國主要城市和地區多次爆發大規模嚴重霧霾天氣,部分地區飲用水不達標,以往優美的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人們普遍感受到福利損失。通過更為嚴格的環境和生態保護,加大環境和生態治理投入,無疑會增加全體社會成員的滿意度和福利水平,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優美的環境和生態不僅僅能使人賞心悅目提高幸福感,而且也能夠帶來現實的經濟價值,對一些邊遠地區還可以發揮扶貧脫貧的作用。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一些地方生態環境資源豐富又相對貧困,更要通過改革創新,探索一條生態脫貧的新路子,讓貧困地區的土地、勞動力、資產、自然風光等要素活起來,讓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讓綠水青山變金山銀山”。[7]當環境和生態已經成為一種產品,就會為全社會創造價值,如一個居民小區如果環境優美市場價值就會提升;一個城市如果植被覆蓋率高、空氣清新、河流清澈、街區整潔干凈、綠色休閑娛樂場所多,城市的整體價值也會提升;一個地區擁有優美的或者獨特的自然生態環境,就會吸引更多的人前往旅游、消費和居住?!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就是體現了環境和生態保護帶來的價值,并且不會隨著使用的減少,具有持續性。環境和生態產品的生產和供給必然會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起到促進作用(見圖1)。

三、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策措施

通過對經濟高質量發展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之間的互動關系研究,可以得出兩者之間存在著互為推動的關系,其中經濟高質量發展是推動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力量。在中央政府已經做出我國進入到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論斷下,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加強經濟高質量發展對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推動作用。

1.堅持供給側改革,淘汰落后產能,降低資源消耗,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

供給側改革涉及到供給領域的方方面面,不僅僅包括提高供給的質量和多樣性滿足需求的變化,也包括淘汰落后產能,優化供給結構。我國粗放型經濟增長已經積累了大量的過剩產能,這些過剩產能不僅僅過度地消耗了自然資源,而且“三廢”排放也對環境生態造成了破壞。經過近幾年的供給側改革和淘汰落后產能,我國工業和主要行業的產能利用率開始得到提升,但是產能過剩的情況依然存在。2018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5%,煤炭開采和洗選業產能利用率為70.6%,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8.0%。[8]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產能利用率在80%以上說明產能利用較好,基本不存在產能過剩的情況,低于80%則存在產能過剩。我國工業領域中過剩產能還包括一部分落后產能,所以必須用改革的辦法來消除,必須要減少無效供給和低端供給。對于一些資不抵債沒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和“僵尸企業”要堅決處置,對于一些資源投入高、產出比低和治理成本高的產能應當堅決淘汰。目前,中國經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下滑,國際環境發生了變化,出現部分企業經營困難,國家也出臺了包括稅收減免、資金支持、信貸支持、市場準入放開等各項政策來扶持企業,但不能因此降低環保和生態標準,不能以此為由保護落后產能。

2.以技術進步和創新為核心,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建設

向經濟高質量發展階段轉換以及保持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終依賴的是技術進步和創新。技術進步和創新可以降低我國現階段工業化發展對資源的消耗和環境生態的破壞。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高耗能、高資源投入行業的節能減排只有通過技術進步和創新。要大力發展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我國已經到了經濟轉型期,對高端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具有巨大的市場需求,這些行業發展的根本動力來自于技術進步和創新。要對技術進步和創新型企業加大扶持力度,給予稅收、資金和政策等方面給予優惠,從研發、實施、成果轉化等各方面加強對企業的引導和扶持。目前。我國環保企業的研發投入和創新能力嚴重不足,節能環保企業中僅有11%左右有研發活動,研發資金占銷售收入的比重不到 4%,遠低于歐美 15%—20%的水平。[9]目前迫切需要加大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領域的企業及相關技術進步和創新的扶持力度,不僅需要加大專項扶持基金的規模,而且需要在生產、資金、技術、研發、成果轉化、人員、稅收等多方面給予更多的支持和優惠。

3.以高質量發展為統領,以綠色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是我國重要的經濟社會發展戰略之一,是夯實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基礎。鄉村振興不僅僅包括收入水平上升,基礎設施提高,更為重要的是要將農村建設成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我國有些鄉村經濟發展了,人民的物質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環境和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這種以環境和生態為代價的發展是不可持續的,也是不符合廣大農村居民根本利益的。近些年,由于城鎮對環保和生態建設要求不斷提高,一些污染嚴重的企業和落后產能開始轉移到鄉村,對鄉村資源、環境和生態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有些地方為了局部利益、小團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對這樣行為采取了默許和縱容的做法。目前,應當加大鄉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的查處力度,阻止破壞行為的延續和擴展,還鄉村青山綠水。推動鄉村綠色生產方式,依據不同地區的特點采取適度規模經濟,并配合生態環境發展綠色、有機、觀光、休閑農業;加大研發和推廣綠色環保的農用機械等生產資料,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生產過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鼓勵和指導農民合理使用農藥化肥,對于使用無公害肥料給予資金支持,加大對無公害可降解肥料農藥的研發、生產、銷售、推廣和使用的支持力度;成立專項基金并增加現有基金規模,加大對農村環境生態保護、退耕還林、退耕還湖、退耕還草和生態環境休養資金支持和補償力度。

4.雙管齊下,加大政府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投入,引入市場機制提高資源、環境和生態保護的效率

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具有一定程度公共產品的特征,尤其是治理已經被污染的環境和生態,企業和私人很難有足夠的激勵來投入資金和資源,需要政府加大投入。2017年我國環境污染

治理投資總額為9 539.0億元,占GDP比重為1.15%,政府財政節能環保支出為5 617.33億元,占財政支出的2.77%,但是還是遠低于發達國家占財政支出2%以上的水平。⑤考慮到我國環境生態保護和治理存在歷史欠賬的情況,目前的支出水平無論是占GDP的比重還是占財政支出的比重都應當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政府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中發揮主導作用,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投入都需要政府方承擔,可以通過建立資源占有權和污染排放權的交易制度,引入市場機制,在限制污染和環境破壞總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全社會的經濟效益和福利水平。目前,中國的碳排放權、排污權和水權交易市場已經開始嘗試,相應的補償機制已經建立起來,還需要進一步引入市場機制,使得企業更加注重節能減排和環境生態保護,使得污染治理的成本更低效率更高,進而提高全社會經濟發展質量。

5.將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列為地方政府考核的重要指標,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往往短期內難以見到實效,甚至還會對當地的GDP增長造成負面影響,所以有些地方政府會放任一些企業對資源、環境和生態的掠奪式和耗竭式損害行為,這就要從地方政府管理者的源頭上遏制不作為行為。這一點也能夠解釋為什么我國制定了關于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多達一百多部,但是資源、環境、生態破壞和惡化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因此,需要設定嚴格的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的指標體系,并制定執行計劃和各階段完成時間表,對于環境污染繼續惡化,生態破壞加劇的地方領導和主管部門領導實行晉升否決、績效減分等處罰,對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成績突出的地方領導和主管部門領導實行嘉獎,將地方政府官員的切身利益與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緊密聯系在一起,并逐步建立起長效的激勵監督機制。

[注?釋]

①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歷年數據整理計算得出。

②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8》相關數據整理。

③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歷年數據整理計算得出。

④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歷年數據。

⑤數據來源:《中國統計年鑒2018》相關數據整理。

[參考文獻]

參考文獻內容

[1]BP世界能源統計年鑒2018版[EB/OL].(2018-07-30)[2019-03-30].BP中國官方網站,https://www.bp.com/content/dam/bpcountry/zh_cn/Publications/2018SRbook.pdf.

[2]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7[EB/OL].(2018-05-31)[2019-03-31].中華人民共和國生態環境部, http://www.mee.gov.cn/hjzl/zghjzkgb/lnzghjzkgb/201805/P020180531534645032372.pdf.

[3]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EB/OL].(2014-04-17)[2019-04-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http://www.gov.cn/foot/site1/20140417/782bcb88840814ba158d01.pdf.

[4]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31.

[5]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0-41.

[6]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9-02-28)[2019-04-05].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7]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三十講[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8:245.

[8]中華人民共和國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EB/OL].(2019-02-28)[2019-04-05].國家統計局,http://www.stats.gov.cn/tjsj/zxfb/201902/t20190228_1651265.html.

[9]史丹.綠色發展與全球工業化的新階段:中國的進展與比較[J].中國工業經濟,2018(10).

The Promoting Role of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Sun Qiupeng

(Academy of Marxism,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Beijing 100732,China)

Abstract: The important decisions to promot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build a beautiful China were put forward on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The decision to push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stage of highspeed growth to the stage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was made on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China's traditional mode of quantitative and extensive economic growth has not adapted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social,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development, and must be transformed into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mode. The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mode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effectively restrain the existing environmental and ecological damages. To better achiev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is necessary to promote thesupplyside reform, to eliminate backward production capacity, to increase the support for 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to strengthen the assessment of local government officials, to increase government financial input, and to introduce market mechanisms.

Key words: economic growth mod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責任編輯(責任編輯:張積慧)

猜你喜歡
生態文明高質量發展
2018:中國會展業“高質量發展”之年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遼寧省綠色增長水平提升路徑及對策分析
北方經濟(2018年3期)2018-04-08 07:36:16
中國經濟改革“高質量發展”是關鍵詞
新民周刊(2018年11期)2018-04-02 04:29:06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解讀
開啟新時代民航強國建設新征程
人民論壇(2018年5期)2018-03-12 00:16:18
我國經濟怎樣實現“高質量發展”
祖國(2018年1期)2018-02-02 18:01:45
高校生態文明教育現狀研究
商(2016年33期)2016-11-24 22:06:27
美麗鄉村之景觀改造實踐
生態文明建設融入高職校園文化發展的思考
職教論壇(2016年23期)2016-11-19 09:40:22
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中花卉旅游發展策略研究
中國市場(2016年38期)2016-11-15 00:47:19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午夜免费视频网站| 色婷婷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av中文字幕| 免费日韩在线视频| 99精品高清在线播放| 久久伊人操| 九色91在线视频| 婷婷色婷婷| 青青操国产视频|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婷婷亚洲视频| 亚洲美女一区| 国产自视频|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一本大道香蕉高清久久| 国产福利观看| 狠狠亚洲五月天| 亚洲日韩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99色亚洲国产精品11p|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久久国产精品77777|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av|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亚洲精品麻豆| 欧美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www.99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美女自慰喷水| 99爱在线| 欧美一级专区免费大片| 国产情侣一区二区三区| 亚国产欧美在线人成| 美女国产在线| 国产男人的天堂| 一级毛片无毒不卡直接观看| 亚洲区一区| 国产一二视频| 天天综合网色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国产一二视频| 毛片最新网址| 婷婷午夜天| 乱人伦中文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精品第三页在线看| 亚洲美女高潮久久久久久久| 久久亚洲高清国产| 成人福利视频网| 亚洲天堂777| 久久动漫精品| 中国国产高清免费AV片| 全部免费毛片免费播放 | 色哟哟国产精品| 九九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日韩高清中文字幕| 国产区91| 狠狠亚洲五月天|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91无码人妻精品一区| 欧美综合成人| 亚洲精品不卡午夜精品| 日韩人妻无码制服丝袜视频| 亚洲第一视频网站| 在线不卡免费视频|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导航| 国产人成乱码视频免费观看| 99re在线免费视频| 亚洲成肉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无码|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欧美国产综合色视频| 久久99国产视频| 无码久看视频| 国产成人a毛片在线| 青青操国产| 国产福利拍拍拍| 免费99精品国产自在现线| 超碰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国产99视频免费精品是看6| 中国一级特黄视频| 乱色熟女综合一区二区| 先锋资源久久| a色毛片免费视频| 国产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