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志軍 龔德忠 王寧
【摘 要】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專業特點和成長規律需要這個新興的專業采取超常規的舉措和方法,形成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針對當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的現狀,本文從融合學科知識體系,構建多元化培養環境,協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用以提升實踐能力培養等方面探討了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協同培養,以期為當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關鍵詞】專業建設;人才培養;團隊建設;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培養目標
中圖分類號: G712.4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028-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09
0 引言
2012年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正式把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列入本科教育專業目錄(專業代碼為083108TK),隨后各省市公安院校陸續開始此專業的申報和招生,截至目前全國共有20余所公安院校和政法大學開辦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
近幾年,關于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建設的論證和交流會議在全國已舉辦多次,目前尚未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專業內涵上形成共識,但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得到基本確定[1]。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本科教育階段主要是培養政治上忠誠可靠、紀律嚴明、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系統掌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基礎理論、基本知識與基本技能,具備開展滿足網絡安全與執法工作崗位能力需求的核心能力和創新精神,能夠在公安機關或政法部門等從事網絡犯罪偵查與電子數據取證、互聯網信息分析與情報偵察、網絡監控與輿情引導、互聯網網絡安全管理、公安信息化建設等工作的應用型專門人才[2]。
社會需求是專業發展的動力,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培養的人才主要是公安機關和相關的政法部門工作,公安院校切入網絡安全與執法領域研究具有行業院校的優勢,因此,多年來以行業應用貫穿發展的公安院校開設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對于服務區域、滿足行業發展中的人才需求有著重大的貢獻。本文在筆者們當前開展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教學改革研究的基礎上,探討該專業人才協同培養建設,以期為當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建設提供一定的參考借鑒。
1 專業人才培養的相關研究
近年來,不同學術背景的專家和學者從不同方面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人才培養問題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包括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課程建設、實踐教學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內容。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基礎和核心要素,很大程度上專業的課程建設決定了學生的知識技能和綜合素質水平。浙江警院靳慧云教授比較研究了7所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技術”類(本科)的主要課程設置情況,江蘇警院黃步根教授比較研究了6所省屬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課程體系,均指出當前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課程體系設置差別較大,主干課程設置不一[3][4]。湖北警院龔德忠老師提出采取逆向AOV網絡分析方法重構網絡安全與執法的專業課程體系的思路[1]。湖北警院劉志軍老師,黃鳳林教授等結合該專業的課程教學實踐,從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特點的分析出發,探索該專業課程體系的結構優化、核心課程群的建設問題[5]。
在人才培養模式的綜合改革方面,山西警院劉三滿教授著文闡述了山西警院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介紹了圍繞人才培養一個目標,注重校局、校企合作兩個合作,狠抓教師團隊建設、課堂教學質量、科研創新能力三個關鍵,確保專業頂層設計、課程體系建設、經費投入、資源建設四個保障,抓好教材選擇、講義編輯、精品課、基地建設、學生興趣組五個抓手的經驗做法[6]。湖南警院周建華博士等介紹了湖南警院圍繞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建設、教學平臺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服務實戰等方面的經驗做法[2]。
在人才培養和專業建設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還包括但不限于:北京警察學院的佟暉教授等根據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結合學校的定位和特色,提出并構建了層次性、漸進性和可操作性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體系[7]。中國人民公安大學曹金璇教授等在其教學改革研究的基礎上,探討了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學生軟件開發技術能力的培養問題和相應的教學改革方案[8]。中國人民公安大學蘇鵬沖老師,馬丁教授等人針對我國網絡安全與執法相關專業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互聯網+"時代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策略[9]。
2 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
2.1 學科專業融合的力度不夠
所處地域不同的公安院校其辦學條件不同,辦學過程中形成的辦學優勢及辦學特色不同,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也往往依托于這些公安院校的優勢學科或特色專業而設立。公安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依托的學科不同,有些公安院校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課程體系認識有所不同,其開設的課程體系略有不同。目前多數公安院校基本上是以傳統學科課程為中心,按學科的內在邏輯來組織內容的課程設計模式,依托偵查學而設立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院校偏向于網絡犯罪與偵查等領域課程群設置;依托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的公安院校強調電子數據取證技術、電子數據鑒定分析技術等專業課程群設置。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一個重要特點是綜合性、交叉性,其專業研究內容涉及多學科領域,用單一學科領域知識進行課程設計不足以解決當前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作為跨學科、跨專業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其人才培養的首要前提是解決自身學科與專業之間的融合問題,但在目前公安院校內部組織機構之間界限分明,在學科之間,專業之間,科研與教學之間尚存在著明晰邊界的情況下,如何圍繞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開展跨學科、跨專業的課程優化設計,較少有公安院校在此進行探索和實踐。
2.2 協同人才培養的深度不夠
公安高等教育受辦學歷史、條件的限制,辦學資源也相對匱乏。網絡安全與執法涉及交叉學科研究內容,公安院校在傳統優勢學科基礎上如何開展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教育也缺乏經驗,目前多數公安院校采用多方協同、不同協同模式聚集各方優勢資源來彌補自身資源的不足,推進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有些公安院校采取校局合作(學院—公安機關合作)、校企合作,例如共建實驗、實訓基地,邀請一線業務骨干民警進課堂,與企業聯合開展科學研究等多種人才培養方式,但整體來看,協同人才培養的深度不夠。例如,采用校-局合作模式建設的校外實踐基地中,學生頂崗實踐的崗位工作與學生在校間的專業學習緊密結合度不夠,學生實習內容與學生專業、學生就業崗位沒有有效地對接。例如,校企合作模式有“校企聯合共建”、“校企實體合作”、“企業配合”,基于行業企業的成本收益、學校資金投入等諸多因素,目前多數公安院校與行業企業合作模式通常是采用“企業配合”模式,即行業企業按公安院校提出的實踐教學條件建設要求,搭建校內實驗(訓)平臺,行業企業參與公安院校共同制定其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教學內容、教學過程設計、實踐教學計劃等的深度不夠。
2.3 協同共建綜合實戰實訓平臺的廣度不夠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實踐性強,對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及實踐要求較高。電子數據取證和分析技能、網絡違法犯罪行為偵查技術、網絡輿情的疏導控制技術等都是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而這些技能的培養離不開網絡安全與執法實戰技能平臺的建設。
從整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現狀上看,作為人才培養提供基礎支撐的資源平臺建設仍顯不足。一是少數公安院校還沒有一套較為全面、能夠不斷更新的實戰教學平臺,去提供給學生在了解一些實戰技能后去練習,二是公安院校與產業界合作共建實戰實訓平臺的廣度不夠,通過聯合實驗室、科研項目合作、學生實習實訓等多種方式手段建立的產學研共育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資源平臺還很缺乏,三是與公安機關深度協同合作和創新的資源平臺不多,在公安網絡技術備用人才的培養、實驗室建設、實訓基地、聯合演練等環節上,當前一些地方公安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學校教育與公安工作之間的壁壘,人才的實踐能力培養事實上也多是學院單方面圍墻式的培養。
3 人才協同培養的思考
3.1 融合自身學科與專業,構筑課程知識體系
從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內涵看,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和計算機科學技術、法學、管理社會學、公安學等學科領域緊密相關,但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并不是將各學科關于網絡安全問題進行簡單集合,而是應以跨學科凝練的網絡安全與執法的基本理論體系和方法論體系,來開展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人才培養,這就需要公安院校在開展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首先要進行自身學科、專業之間的融合。
交叉融合后的課程知識體系可以使學生更好學習和接受新技術、新方法,從而有效應對網絡空間中安全與執法的多樣性、復雜性。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公安院校可以以共同的研究對象與研究領域為基礎,組成多學科性交叉融合的特色系部,展開寬口徑的人才培養,展開縱深化的教學與科學研究,進而優化學科組織形態,改革學科組織方式。同時,圍繞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跨學科、跨專業、跨組織的課程體系建設,改變以傳統學科課程為中心,按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知識體系的內在邏輯來組織內容的課程體系。條件不允許的公安院校,也可以充分利用其自身的各類教育資源,打通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相關的基礎課程平臺,夯實學生的科學基礎、文化基礎和素質基礎,引導和鼓勵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學生選修相關學科的課程。
3.2 探索聯動機制,構建多元化的人才培養環境
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其知識體系覆蓋面廣,涉及多學科領域知識,專業交叉度廣,知識復合度高,任何單一的學科知識的培養難以滿足人才培養的需要,另一方面,網絡安全與執法中涉及的網絡安全技術及其知識更新快,需要未來的公安網安人才具備不斷消化、吸收和利用網安新技術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因此,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方面,除了搭建教學實驗實踐平臺去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專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外,還需要鍛煉學生自主思考、獨立分析、自行解決問題的實踐習慣,需要培養學生能利用新技術進行網絡安全案事件中的技術處理和執法方面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為達到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學生能力和素質培養要求,以學院單方面圍墻式為主的人才培養是遠遠不夠的,則需要積極建設和完善校局合作、行業企業參與的產學研協同的多元化人才培養環境。
在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人才培養上打造多元化培養體系有助于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的掌握,技能實踐能力的提升,解決問題的新技術運用和實現能力、創新能力。筆者們認為公安院校具有教學獨特性、科研先導性的特性,應以課堂教學為第一課堂,夯實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培養基本專業技能和自主的學習能力;以結合具體的公安工作需求,通過開展課外科技小組活動、學科競賽、導師制等方式為第二課堂,指導學生開展實驗(訓)項目,這種在“干中學”、“學中干”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水平,提升其協作能力和創新意識,提高其學業挑戰度;以校局合作實習基地為第三課堂,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崗位任職能力;以學院-行業企業聯動、聯合培養為第四課堂,因為行業企業具備技術前瞻性特性,采用聯動、聯合培養方式可以擴寬學生的學術視野,培養新技術的適應和利用能力。
3.3 協同共建實踐教學基地,注重實踐能力培養
網絡警察職能工作的特點,決定了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具有更高的實踐能力要求。除了在課程教學方面探索課程的多樣化實踐教學運作方式,在課程實施環節中探索采用多樣化的實踐教學運作方式外,還需要公安院校、公安機關、行業企業之間的協同來加強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構建協同化的實踐教學新體系。
在構建實踐實習平臺方面,可依托與行業企業共建的校內實驗(訓)平臺,公安院校可通過項目競賽、社會實踐活動等開設大量開放性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完善專業訓練系統和案例庫,以實網環境、實用技能作為主要教學內容,不斷增強學生科學實驗、專業實訓成效。同時,完善校局合作機制體制,建立以公安部門為實際教學環境的校外實踐基地,建設以學生實踐與就業聯動為導向的校外實踐基地,縮小公安院校的人才培養與公安部門的用人需求之間的差距。
其次,開辦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公安院校可深入研究國內外網絡安全基礎建設,著眼于未來網絡靶場和安全平臺建設需求,嘗試采取公安院校-公安院校多方參與合作、校局合作、校企合作或行業企業參與等方式聯合設立統一的互聯網、移動網、工控網等典型網絡場景下的逼真模擬網絡環境建設,積極開展網絡空間訓練環境模擬及演訓模式、內容和手段研究,結合出現的新技術、新方法、新手段,不斷促進相關訓練平臺的建設,用于發現網安人才,提升專業師資水平,更好地服務于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4 結束語
作為新興專業,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其發展的歷史不長,對其認識也才剛剛開始,在專業的人才培養方面自然也會產生一些困惑和亟須解決的問題。作為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的主渠道,公安院校應針對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的專業特點和成長規律,應大力加強教學基本建設,積極探索培養模式改革和配套機制創新,采取超常規的舉措和方法,盡快形成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的新途徑。
【參考文獻】
[1]龔德忠.以實戰為導向的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課程體系探索[J].公安教育.2018(5):58-61.
[2]周建華,陳彥羽,李歡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培養目標與路徑探索[J].湖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8(1):20-23.
[3]靳慧云.地方院校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建設探究[J].信息網絡安全.2011(10):78-79,82
[4]黃步根,陳南華,張亮,顧海艷,滕麗萍.網絡安全與執法本科專業課程設置研究[J].浙江警察學院學報,2014(5):88-91.
[5]劉志軍,黃鳳林.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探索與思考[J].湖北警官學院學報,2017(5):116-122.
[6]劉三滿.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實踐與思考[J].山西警察學院學報,2019(4):125-128.
[7]佟暉,楊晨.公安高等院校實踐教學體系建設——以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為例[J].北京警察學院學報,2017(9):116-120.
[8]曹金璇,郭紅濤,解易.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學生軟件開發能力培養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83-88.
[9]蘇鵬沖,馬丁,袁得崳.“互聯網+”時代網絡安全與執法專業人才培養研究[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1):7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