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傳龍 陳姍
【摘 要】與專利創新結合的“互聯網+”比賽越來越受到各類高校的重視,尤其是以工科為主的應用型大學,逐漸將“互聯網+”與工科專利創新的教學融入在一起。本文在“互聯網+”背景下,結合應用型大學的工科類教學實際,建立大學生工科活動指導中心平臺來進行工科專利創新的教學改革,闡述了“互聯網+”平臺信息與工科專利創新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對應用技術大學工科專利創新教學改革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互聯網+”;工科專業;專利創新
中圖分類號: H319.3;G4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05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22
近幾年,中國“互聯網+”比賽成了中國教育類規模最大、影響力最廣的比賽,受到了中國所有高校前所未有的重視,作為應用型大學,如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將專業教育和建設與“互聯網+”比賽有機契合,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增強學生的專業能力,是應用技術大學教育教學的迫切需求。縱觀眾多“互聯網+”比賽全國和各省市獲獎項目,尤其是獲得金獎和銀獎的項目中,不在少數與科技創新相關,尤其是工科類專業院校,結合科研實際,專利轉化進行比賽更容易獲得獎項,因此,研究“互聯網+”背景下,以工科為主的應用型大學如何將專利創新與“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使學生獲得良好的創新教育的同時,具備良好的科技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大學是科技創新的重要力量,發明專利是科技創新的直接成果,應用型大學如何基于“互聯網+”與工科專利創新中進行教學改革的應用成為新的時代命題。
1 “互聯網+”背景
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旨在深化高等教育綜合改革,激發大學生的創造力,培養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1]。參與的高校學生團隊在比賽過程中獲得了歷練,為以后的成長成才奠定了堅實基礎,很多高校的獲獎項目來源于科技創新,尤其是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專利創新,例如: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參賽項目《基于智能摩擦技術的新型工業機器人減速機》獲得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成為當年唯一來自地方院校獲得全國金獎的團隊,該項目是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項目,并且項目負責人從入學至獲獎已申報10余項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獲得多項授權[2];南京航天大學參賽項目《超高分辨率光矢量分析儀》獲得全國銀獎,該項目申請發明專利 28 項,14 項已授權,形成了完整的自主知識產權[3]。“互聯網+”通過信息技術及互聯網平臺,與另一資源相結合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4-5]。“互聯網+”的成果可以運用于各個領域,使之創造出更高的價值,為社會創新發展服務。
2 “互聯網+”與工科專利創新在教學改革中的應用流程
全民創新創業已經融入各個領域,高校也不乏響應國家號召。創新創業大賽和“互聯網+”項目在高校中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許多高校逐步也開設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如何能將創新創業課程的成果落地開花,是許多高校面臨的巨大課題。針對這一課題,作為以工科為主的應用型大學,將專利發明融入創新創業及“互聯網+”項目中,可以使學生更好地發揮專業優勢,做到理論知識與技術應用結合,獲得更大進步。
2.1 選擇關鍵信息
在實施專利挖掘、“互聯網+”項目之前,先從“互聯網+”這個平臺中歷年的比賽庫或者專利信息網中提取相關信息數據,然后將信息進行甄別。尤其需要注意的是,如在“互聯網+”里面重點挑選技術創新方面的數據進行信息提取時,信息內容要多種選優,抓住關鍵信息進行選擇;而且在專利找到相關信息時,要注意將信息進行轉變。
2.2 結合專業技術有效處理信息
從“互聯網+”技術創新的信息或者專利信息網中找到的關鍵信息,要注意處理,多看專利信息以及“互聯網+”技術創新的信息,學會將工科專業優勢和技術熱點進行總結,并結合“互聯網+”關鍵信息,總結一些現有技術或者信息沒有涉及的,發揮工科優勢進行改造升級,之后可以作為新的技術,嘗試進行申請專利,獲得創新樂趣。
2.3 信息內容擴展
在創新創業教育課中,將發明專利的點子與創新創業獲獎的信息結合起來,讓學生逐步了解怎么樣來發現生活中哪些問題可以利用其他的方法可以解決的,引導學生寫好專利說明書,如此保護好自己的研究成果,然后在利用自己的專利在申請“互聯網+”項目或者創新創業項目,如此,可以將項目從一個理念到為社會創造價值,真正做到為國家創造效益。
2.4 收集信息,建立數據庫
運用“互聯網+”技術尋找大量工科前沿知識,取代課本部分老舊的知識,并根據所收集的知識建立前沿學科數據庫,結合實際生活進行總結,以此在創新創業課堂上進行案例講解,并引導學生對知識點進行頭腦風暴,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接受前沿科技,以此達到教中學,學中做的目的。
3 建立大學生工科活動指導中心
采用麥可斯平臺設置問卷和深入學生宿舍與學生座談的方式,傾聽工科學生對所學專業的創新認識,共同探討學生感興趣的工科專業和易于產生發明創造的知識點;積極與相同類型專業的兄弟院校交流學習相關教育教學方法,集思廣益,探討工科發明創新的重要性。深刻認識發明創造不是一時的興起,在學校層面上,可建立大學生工科活動指導中心,創業導師在創新創業課程上發掘到有頭腦靈活,點子較多的學生時,將他們引薦到該中心里,由他們組成中流砥柱,教師在整個中心里面起到指導作用,幫助學生樹立發明創造的信心,從而逐漸建立專利創新實踐基地,讓學生組建出專利制作小組,指導學生申請國家專利,并將專利制作出來。
3.1 學校重視專利隊伍的組建
學生對專利的發明創造的成效基于學校的大力支持,因此,為將對專利發明有感興趣的同學組建起來,學校可在大學生活動中心處組建大學生工科活動指導中心,為專利發明制作小組成員提供場所,為學生在專利的撰寫以及信息發掘中提供智力支持,使學生開心走進指導中心,信心滿滿學到專利知識。
3.2 學校重視專利指導教師的選拔
專利教師的選拔需要學校的高度重視。第一,由于專利的指導教師組要有一定的專利發明經歷才能夠指導學生做好專利的申請,因此,專利指導教師需要獲得過大量的專利培訓機會和申報過一定量的發明專利;第二,專利指導教師需要引導大量感興趣的學生去作為發明專利的生源,因此,以工科類的創新創業課程為基礎組建專利教師隊伍,在課程中吸引并教育學生結合課程創造發明,隨時隨地創造機會讓學生接觸專利信息,從而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科技發明意識,為學生就業創造優勢。
4 “互聯網+”與工科專利創新結合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利用“互聯網+”平臺,可以及時收集和更新專利信息點,結合工科專業發掘專業優勢和特色,可以有效地獲得技術創新點,有利于促進教師的創新創業教育,形成亮點,有利于學生進行發明創造。同時,將專利申請的過程和技巧運用到創新創業或“互聯網+”項目的教學過程中,又可以為新一輪的創新創業課提供教學資源。因此,在將兩者融合到“互聯網+”創新創業教育教學改革中,深度協調與處理,有利于促進應用技術大學工科專業的創新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18764591?fr=aladdin.
[2]敢想敢拼!我校團隊榮獲第二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金獎[EB/OL].https://www.gliet.edu.cn/xsgzc/info/1086/1831.htm
[3]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優秀作品展[EB/OL].http://newsweb.nuaa.edu.cn/2017/1017/c242a65885/pagem.htm.
[4]百度百科.互聯網+[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互聯網+2B.
[5]呂杰英.三維全景在實訓基地漫游系統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18):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