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晶 張碩
【摘 要】本文從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特點、培養方法和培養中應注意問題三個方面進行了初步探討,為新編制體制下軍隊院校如何高質量培養新型軍事人才,更新人才培養理念,創新育才模式,對接部隊需求提供了一定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人才;人才培養;軍隊院校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34-0127-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57
隨著軍隊改革的持續深入推進,我軍迫切需要培養大量新型軍事人才。習主席著眼時代特點,提出了“軍隊院校要堅持面向戰場、面向部隊、圍繞實戰搞教學、著眼打贏育人才,使培養的學員符合部隊建設和未來戰爭需要,向著部隊、實戰、未來貼近、再貼近”。這也為破解軍事院校人才培養難題,提供了科學指南,指出了實現路徑。
1 應用型人才培養特點
1.1 人才培養目標由專業技術型向能力素質型轉變
軍隊院校教育是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軍事教育,以培養能夠適應未來作戰和部隊建設需要的軍事人才為目標。過去學員的培養只注重學員專業技術方面的培養,雖然能夠盡快滿足第一任職需要,但發展后勁明顯不足。編制體制調整后,學員的培養方向應由專業技術型向能力素質型轉變,通過優化學科專業,使學員在專業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多個方面的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高。此外,戰役規模的不斷發展以及作戰需求的不斷變化,未來戰爭不單單是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涉及包括軍事學、管理學、法律學、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等各個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因此,應不斷拓展學員的知識寬度,以適應新型軍事人才的需要。
1.2 人才培養方向由單一型向“一專多能”型轉變
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使得高新技術越來越多,專業分工越來越精細,對官兵崗位專業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而隨著軍隊改革的深入進行,大量實際問題需要解決,特別是依據聯合作戰任務以及未來戰爭發展趨勢的需要,軍事應用型人才培養應由單一型向“一專多能”型轉變。要打破以往軍事人才“單行道”培養模式,堅持跨專業、跨軍兵種交流培養、復合培養的模式,不斷擴大人才培養的“帶寬”。對于培養應用型軍事人才,多專業的學習,既能鍛煉個人的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全方位專業素質,也能夠更好地適應信息化技術的高速發展。
1.3 人才培養模式由分散性向系統性轉變
我軍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在學科專業及課程設置上都較分散,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很難做到連續性、集中性和系統性。當前,軍事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應在現行基礎上,逐漸向系統化轉變,健全完善具有我軍特色的人才培養機制,形成制度彌補,加強頂層設計,明確建設目標與發展路徑。全面創新學科專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管理等體系。擴展本科教育,發展任職教育,規范研究生教育,以有效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
2 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法
2.1 以聯教聯訓為手段,加強聯合教學
著眼軍隊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以聯教聯訓為手段,加強聯合教學。首先,為保證應用型人才培養需求,課程設置具有前瞻性和實用性,軍事院校和部隊應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階段就加強溝通,采取雙向提出需求、共同確定課程的模式。在課程設置上,既要瞄準當前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又要依據部隊建設的需要,優化課程結構,構建能體現未來戰爭發展趨勢和特點的課程內容體系,使學員在學習專業課程的同時能夠更好地將所學的知識與部隊實際相結合。其次,對于一些實踐性比較強的課程,可以邀請部隊導師或教練來授課。也可邀請部隊指揮員和技術骨干進行講座輔導,聘請軍、地院校名家教授來院兼職,融合軍、地力量,拓展聯合辦學新領域。
2.2 以訓練演練為依托,加強實戰化教學
院校實戰化教學的根本目的是培養能打贏未來戰爭的軍事人才。而應用型軍事人才的稀缺性要求我們不能把這類人才的培養當作一種短期行為,而應立足長遠,著眼于人才素質的提高,拓寬人才培養渠道。實戰化教學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一是以實踐鍛煉為抓手,在年度教學工作安排中,留出一定機動時間,讓相關教員分批次帶學員參加部隊重大演習和遂行重大任務,加強學員實踐鍛煉,為未來聯合作戰打下堅實的人才基礎。二是要繼續發揚實踐性教學的傳統優勢,抓好學員的見習、實習、代職鍛煉,通過帶問題的技能練習、帶背景的綜合演練、帶任務的實際操練,把課堂延伸到訓練場。
2.3 以模擬系統為平臺,加強信息化教學
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提高軍事應用型人才實戰能力,需要運用與之相匹配的教學方法,構建實戰教學訓練環境。要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基于計算機模擬推演的各種教學模式。首先要完善軍事院校相關學科實驗室建設,研發模擬訓練系統。結合聯合作戰等任務實際,配套建立模擬仿真實驗室,為實戰化、信息化教學提供硬件保障。其次引進與研發相關系統,如戰術兵棋推演系統、指揮對抗模擬系統等。利用兵棋推演和模擬仿真的方式,為實戰模擬教學提供強力支撐。
3 應用型人才培養應注意的問題
3.1 統一思想推動觀念轉型
緊緊圍繞改革強軍發展需求,積極開展軍事應用型人才培養。為軍事院校必須確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思路,圍繞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總要求,改革教學科研、人才培養模式。一是,改革課堂灌輸教學,注重應用能力培養。重視學員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從過去的應試教育轉變到以提高學習者自身能力為目標的素質教育上來。二是,改革傳統教學觀念,提高知識應用能力。在能力培養上,要積極鼓勵學員以創新的意識能動地將所學到的知識轉化為實踐,培養出大批服務軍隊的應用型軍事人才。三是,培養實際操作能力,注重實踐性教學。改變過去重理論傳授、輕實際工作能力培養的做法。在課程設置上多增加到部隊實習等實踐性教學課程。四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促進獨創思維發展。軍事應用型人才必須具有較強的思維力和創造力。軍校的學習,不再是去死記硬背教員所講的內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學習目標和專業要求,選擇、吸收有用的知識。
3.2 加大教學與科研相融合
教學內容是院校教學的核心,必須緊跟軍事變革、裝備發展和部隊改革步伐,不斷增強針對性實效性。軍事院??蒲谐晒切卵b備與新理論、新技術創新融合的結晶。推進軍事應用型人才培養深入發展,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目標,強化科研成果及時向教學內容轉化,以此促進教學內容“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崗位、面向未來”保持動態更新。軍事院校應是軍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實踐基地,依托聯合戰役演習、集訓等多種平臺和國家、軍隊各領域重大發展戰略、重大工程項目、重大科研課題,加大教學與科研學術有機結合,為軍事應用型人才開創廣闊的實踐空間。
3.3 改進學員畢業考評方式
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特征就是應用能力,而應用能力的核心要素就是學員的實踐能力和職業素養。因此,依據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對應用型人才考核應重點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堅持學、講、研、練、考一體融合,完善畢業學員聯合考核制度。同時提高戰區、軍種參與度,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突出政治能力、戰略能力、指揮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專業素養等核心指標考核。
4 結語
軍隊院校教育是面向戰場、面向部隊、面向未來的軍事教育,以培養能夠適應未來作戰和部隊建設需要的合格軍事人才為目標。目前,部隊崗位能力素質需求與學員現有能力素質還有一定差距,為適應軍隊改革對人才的需求,必須加大以應用能力為核心的新型軍事人才的培養力度,大力開拓探索新的培養方法,建立新的培養理念,以切實滿足部隊的人才培養需要。
【參考文獻】
[1]印祺.提高軍隊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基本路徑[J].軍事學術,2018(3):42-43.
[2]張奇.加速推進軍隊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創新[J].西安通信學院學報,2016(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