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宇
[摘要] 高職院校醫學類微課制作要求教師具備多方面的積累,該文通過查閱文獻,從錄制的內容選擇、微課設計、素材積累、視頻錄制、教師能力5個方面進行闡述,希望對高職高專醫學類教師制作微課提供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 微課;醫學;高職院校;內容選擇;課程設計
[中圖分類號] R-4;G6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5654(2019)10(a)-0148-02
微課是基于MOOC翻轉課堂的有力工具,是如今教學模式改革的熱點研究內容。我國“學堂在線”“愛課程”“好大學在線”等幾大網絡平臺上通識課有著巨大的視頻資源,相對于醫學專業課程的MOOC開發,目前還比較少。其中適合高職高專院校特色的醫學MOOC更是難以找到,以職業技能培訓為培養目標的微課程制作尤其需要醫學類教師自主開發。
教師如何能夠自主開發制作出一個好的微課,該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索,報道如下。
1 ?錄制的內容選擇
醫學教育課程分為醫學基礎課和專業課,基礎課的傳統授課模式教單一,學生接受效果不好,但它是醫學教育的基石。微課錄制前,基礎課各教研室的教師可以根據多年授課經驗和職業院校的學情特點,將一門基礎課程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匯總統計,列出關鍵詞的表格。基礎課教師將表格中教學關鍵點與專業課教師進行橫向共享交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目標,共同從中篩選出不同專業后續課程密切相關的知識點。最后基礎課和專業課教師共同確定最有意義的微課錄制內容,這些內容有利于學生在學習基礎課、學習專業課的課前、課后反復自行觀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提高對教學重點的掌握程度,提高職業技能的學習能力,從根本上考慮學習者的職業需求,賦予微課巨大意義,增加其反復觀賞學習的含金量[1]。
2 ?微課設計
①時間分配。根據“全國高校微課教學平臺”中獲獎的全國各類微課作品統計,大多數是8~15 min的時長。10 min左右的時間剛好能說清楚、講透徹一個知識點,超過15 min,學習者會產生視覺疲勞,講授者語言也不夠簡練,邏輯條理也不夠清楚、更不利于學生學習記憶。
②微課錄制的結構設計。比較成功的微課設計可分為課程導入、正文講解、課后小結3個環節[2]。
好的開頭就是成功的一半。好的知識點導入對微課制作能夠起到巨大作用,如何開宗明義、加深印象,吸引眼球,值得每一位制作者深刻思考。醫學類微課制作導入的方法多數是臨床案例的引用。
正文講解考驗一名教師的教學功底。需要教師組織教學內容邏輯嚴謹、絲絲入扣、循循善誘帶領學生了解真相,深入淺出洞悉科學事實、層層剝繭認識并掌握現象背后的規律。講者通過控制語言的節奏、突出重點,通過語氣、語調的改變引起聽眾的重視;利用視頻特有的表情神態與肢體語言給觀眾帶來視覺的盛宴。教學方法形式多樣,根據不同醫學課程知識點內在的特征可以采用引導式、啟發式、設問式、推導式等多種教學方法[3]。
課后小結要突出該次微課的關鍵知識點,起到畫龍點睛之作用。教師用簡短的2 min總結、概括教學重點,利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回憶視覺印象,并加深本次微課重點知識的理解。有案例導入的微課尤其要注意前后呼應,將課前的疑問從現象到本質簡練地解釋清楚。小結也可以采用復習題的形式,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利于翻轉課堂中教學討論的開展。知識點較多的也可以采用填空題的形式,逐一對號入座。
③課后反饋。教師通過網絡平臺或問卷調查形式收集學生學習微課的反饋意見,在學生難以理解的教學難點、教學重點等問題上征集線索,了解微課的教學效果和學生滿意程度,為翻轉課堂的課上討論內容和微課錄制的改良提升指導方向。
3 ?素材積累
3.1 ?數字資源
需要教師平時在國內外醫學專業網站、MOOC平臺上多瀏覽、收集、整理有益的網絡資源,包括圖片、音樂、動畫、小程序、小視頻等理論推演示教與臨床案例。但一定要注意版權,如果制作微課中引用,一定要征得版權人同意并標明出處。
3.2 ?教師微課錄制時使用的教學工具
可以是實驗室購買的教學模型、仿真人體模型,實驗儀器設備和操作流程;教具使用也可以是輔助教學的板書、板畫、推導的原理公式,也可以是教師根據教學經驗自己制作的小道具,也可以是教師的絕活,沙畫等多種演繹形式。總體的原則就是教師能將抽象的醫學知識用直觀的、簡單的、具體的形式方法演繹出來,易于學生理解并接受記憶[4]。
4 ?視頻錄制
4.1 ?自己錄制
教師在家模仿“可汗學院”利用簡單的設備錄制,自說自畫這種方法適用于線性邏輯關系的教學內容,但要求教師有一定的美術功底。也可以是教師對著PPT錄制,使用錄屏軟件和電腦即可完成。這種方法錄制的微課較傳統的教室背景下的大課堂錄制,節省了人力成本,提高了錄制效率,教學難點的解讀針對性更強,只是錄制的視頻可能質量不高。
4.2 ?公司制作
雇傭專業的第3方公司攝錄,減少了教師的負擔,增加了錄制成本。錄制結束后公司給予后期處理,包括視頻編輯、片頭片尾動畫設計、解說文字稿、教師摳圖、插入PPT、背景音樂等大量編輯制作,目前MOOC平臺上的多數微課制作采用此方法,視頻錄制的清晰度高、質量更上了一個臺階,視覺整體效果大為提升,學生滿意度高。
5 ?教師能力
微課制作常常是教師自導自演,這就要求教師具有多方面的能力。
5.1 ?教學基本功的日常積累
我國醫學課程的授課教師很少有師范類專業畢業的科班教師,大多數教師都是醫學類碩士畢業,這就要求這些教師先從教學基本功開始訓練。教姿教態、普通話發音、語速語調來自于日常的積累和刻意訓練,教師要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錄制時教師最好加上肢體語言,通過多種形式表達在教學重點的講解中激發學生興趣、引起學生重視。
5.2 ?知識底蘊與跨界靈感
要求教師具有“雙師”資格,根據醫學不同專業的特點,結合不同專業的培養目標和課程標準,精簡知識點夠用為度,減少學生負擔,體現高職高專的教學特點,培養應用型實用人才[5]。好的教師能夠旁征博引、跨界融合、將高大上的醫學知識還原為日常生活中理解的常識,將晦澀難懂的術語用家常話娓娓道來,為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上點亮一盞起航明燈。
5.3 ?表演能力
相聲的說學逗唱、演員演繹的喜怒哀樂,要求教師在科學傳播的舞臺上同樣具有這些能力。好的教師要體察學生、熱愛學生、充分互動,感悟生活、熱愛科學并擁有崇高的思想境界,這樣才能成為學生愛戴、敬仰的大師。
如何成功地錄制一節微課,不同的教師有不同的理解。該文從以上5個方面梳理了錄制微課必須要掌握的策略。成功的微課制作形式是多種多樣,但知識點應該具有深刻的臨床意義[6]。每一節微課的錄制都是一部大片的制作,幕后都隱藏著大量的辛勤工作與汗水。成功的微課背后都具有一顆熱愛科學的心,它是教師對教育事業的無限熱愛與專研、是對學生的無比理解與仁愛。
[參考文獻]
[1] ?鄭瑞強,盧宇.高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優化設計與實踐反思[J].高校教育管理,2017,11(1):97-103.
[2] ?鄭小軍.微課可持續發展的“道”與“術”—兼論微課發展研究理論體系建構與方法論創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8, 31(1):31-39.
[3] ?李丹,趙艷.教師微課制作問題分析及培訓對策研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2019(3):12-16.
[4] ?汪洋,劉揚.微課制作在骨科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醫藥衛生,2019,3(35):943-945.
[5] ?金瑞華,田志娟,羅丹,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基礎護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7(2):61-62.
[6] ?張煒平.高校試行“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芻議[J].教育與職業,2016(3):103-105.
(收稿日期:2019-0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