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促
(廣西壯族自治區都安瑤族自治縣澄江鎮百地小學,廣西 都安 530700)
語文作為一門母語教育課程,既是幫助學生學好其他學科的工具,更是讓學生更深入的認識人類文明,掌握本民族精神文化的窗戶,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發展、人格健全等多個方面都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語文核心素養既是對現代語文教學提出的新的要求,更是給我們的語文教學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我們需要從語言建構能力、思維能力、鑒賞能力、文化傳承意識這四個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方面來展開語文教學實踐活動,以此來為學生打造更精彩的課堂,促進學生實現全面、個性的發展。
通過相關的調查研究發現,現階段,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缺失的表現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語言能力出現問題。也就是說,一些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等一些基本的語文學習能力都比較薄弱,不利于其實現更深入、更高效、更系統的語文學習。
第二,思維能力出現問題。也就是說,一些小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過程中,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而且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都不是很強,他們習慣了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懶得動腦,不會動腦,缺乏學習的主動性,更不能將自己的想法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來。
第三,審美鑒賞能力出現問題。這一能力的不足突出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學生鑒賞美的能力不足,沒有正確的審美觀念和意識,二是創造美的能力比較欠缺。
第四,缺乏文化傳承意識。這一核心素養的缺失也主要表現在兩個大的方面,一方面是對本土文化的傳承能力不足,缺乏民族歸屬感,對民族傳統文化和思想了解的不是很深入。另一方面是對國際文化的理解能力比較欠缺,也就是說不能更加客觀、公正的看待國際文化。
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需要特定氛圍的熏陶和長期不斷的引導和培養,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所以,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從多方面著手為學生營造一個有效的核心素養的教育氛圍。而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著手,做好教材內容的重新規劃、整合、拓展、連接,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符合本校學生需求的,涵蓋語文核心素養的校本課程,能夠更有效的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而這一方面需要我們加強與學生溝通交流的程度,明確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缺失的具體表現,需要培養的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另一方面,要加強對教材內容的研究和開發程度,能夠做到以教材為根本,在此基礎上實現縱向和橫向的延伸;此外,還可以通過學生流動走班聽課,教師流動走班授課等形式,來豐富校本課程的內容,從而更好的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更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不可小覷,教師提升自身的修養,規范自己的行為,通過自己的言行舉止來給學生正面、積極的引導,同樣有助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因此,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一方面語文老師要擁有良好的教學習慣、學習習慣,做好學生的榜樣;另一方面,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不斷豐富自己各方面的知識體系;此外,還需要重視課堂教學、評價的創新,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總之,要從核心素養的方方面面著手,用實實在在的行動來影響和帶動學生,從而讓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工作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
小學語文涵蓋的核心素養比較多,主要涵蓋語言建構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四個大方面的內容,其中每個方面還有很多更具體的內容。因此,在實踐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需要根據語文課本的具體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的放矢的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科學的融入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給予學生豐富的語文學習體驗,從而幫助學生收獲更理想的語文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魯濱遜漂流記》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意識,就可以讓學生在掌握文章基本內容之后,展開合理的想象,讓學生將魯濱遜在島上的生活進行具體的描述,以此來發散學生的思維,進行創新練習,經過長期的鍛煉和培養,學生不僅能夠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多姿多彩,而且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思維創新意識也能夠得到有效的提高。
總的來說,在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從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具體內容出發,研究出更多行之有效的策略,既是時代賦予我們一線教師的神圣使命,也是當代學生的訴求。而本文所提出的加強校本建設,提高自身修養,教學方式多樣化三個策略主要是為了營造有效的核心素養教育氛圍,在教學實踐中有效、順利的引入核心素養的內容,使得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提升。當然,這并不能一蹴而就,但相信,在更多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一定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事業也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