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蓉
(湖南省湘陰縣靜河鎮中學,湖南 湘陰 414600)
音樂是一門學科,更是現代藝術的構成部分。農村地區的教育相對比城市教育稍顯落后,更是需要注重教育的方式方法,樂譜是音樂表達最為直觀的一種形式,能否正確的識譜成為了學生音樂學習的一個前提,趣味性是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樂于接受教育活動的一個前提。農村地區的小學生對于音樂的接觸還是比較少,欠缺音樂專業的基礎,大部分的學生對于識譜學習都比較陌生,甚至一些學生存在著排斥心理與畏難心理,無法適應識譜教學的節奏,這就更需要讓趣味性作為先導,來幫助學生能夠主動參與的同時更能夠積極探索與樂于接受,真正的讓學生快樂的在音樂的海洋中自由遨游。
當前,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存在著一些錯誤的認知,比如即便是不能識譜也能夠唱歌,因此不重視識譜教學。實際來講,如此的唱歌只是簡單的模仿,并不能真正的掌握這首歌曲,更不能真正的走進音樂的殿堂,把握音樂的精髓。在農村小學音樂教學中,一些小學音樂教師并未認識到對學生的識譜能力的培養是學生音樂學習的靈魂。具體來講,關于農村小學識譜教學,主要存在著兩大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小學音樂教師自身缺乏對識譜教學的正確認知,甚至在教學實踐中忽略識譜教學,認為識譜教學跟音樂技能教學并不存在差異,而這對于小學生來說并不重要,最終只要讓學生學會“唱歌”就可以了。事實上,只是讓學生學會了“唱歌模仿”,并沒有真正的獲得音樂收獲。另一方面,過度重視讀譜訓練以及視聽練習。農村地區的小學識譜教學中,小學音樂教師往往更多的將教學精力以及教學時間放在視聽訓練的環節以及讀譜訓練的環節,一些教師大量的課堂時間都用于讓學生識譜訓練,最后也只是讓學生簡單的對識譜法進行了解,難以把控識譜精髓,更不能靈活應用樂譜知識。這跟音樂教學的理念以及目標是相違背的,并不能提升學生的音樂專業素養,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音樂學習習慣,掌握正確的音樂學習方法。
小學生這個群體的生理年齡以及心理年齡都比較小,對新生事物充滿好奇心,但是自律性并不強,注意力十分容易分散。而識譜相對于其他音樂教學環節,內容相對枯燥乏味。結合這一些特點,應在教學方法上注重提升識譜教學的趣味性,從而讓小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能夠與教師積極配合,全程集中注意力。基于此,可以將音樂游戲融入到音樂的識譜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是十分樂于做游戲的,借助音樂游戲活動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課堂互動性,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積極的調動起來,讓學生可以消除畏難情緒,真正的體味到音樂識譜教學的樂趣所在。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借助格子節奏游戲這一訓練方法,引導著小學生把不一樣時值的音符放進不一樣的格子里,讓學生能夠對音符有所熟悉,鼓勵學生積極的加入到這一游戲中,無形中就在游戲的過程中弱化了識譜教學這一環節的抽象性,讓小學生在動手與動腦中學會音樂識譜,感受到這一活動的趣味性,讓音樂識譜學習變得簡單快樂[1]。
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社會大環境也有所更新改變,信息技術元素融入到音樂教學實踐中,借助多媒體來提升教學的良好效果是必然的選擇。農村地區更是需要緊跟時代的發展腳步,讓多媒體信息技術融入到教學活動中。音樂識譜教學的過程中,音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進行識譜視頻的播放,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的新鮮與新奇,這就增加了教學活動的趣味性,通過播放圖聲皆備的視頻,讓學生在多彩的畫面以及有趣的聲音中不知不覺就跟著學會了樂譜知識,讓教學活動融入了更多的生動性元素,更加直觀的展現給學生樂譜知識,降低了學生的學習難度,讓學生更樂于去接受樂譜、理解樂譜[2]。
老師臺上講,學生臺下聽的教學模式跟音樂識譜教學并不合拍,只有激發小學生主動思考,才能夠讓小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不僅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還能夠真正提升識譜教學的課堂效率。基于此,小學音樂教師可以嘗試的將小組合作學習融入到教學實踐中,讓小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能夠合作學習。一方面,探索式的學習方式能夠讓學生更體會到學習的趣味,另一方面,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團隊精神,加強同學之間的默契,提升整體學習氛圍。此外,在這個過程中,還能夠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獨立思考精神,意識到學習主要是要考自己多學多想,而不是過于依賴教師的督促和灌輸。教師可以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的音樂基礎以及性格特征,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小組,基礎好的學生可以幫助基礎差的學生,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成為課堂的引導者以及學生的幫助者,讓學生之間實現共同的識譜學習,如此一來,不單單讓學生感受課堂學習的樂趣,更是提升了教學的效率水平[3]。
音樂是學生學習的需要,更是學生成長的需要。識譜教學是培養學生音樂素質,提升學生音樂技能的必經之路,將趣味性注入識譜教學中更是能夠提升教學的效率水平,讓學生有更大的學習收獲,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獲得更滿意的教學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