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四清
(湖南省武岡市晏田鄉中心小學,湖南 武岡 422409)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啟蒙階段,學生剛開始接觸數學課程,對數學知識具備較強的新鮮感,在初始階段也具有較大的興趣。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善原有的教學理念,順應現今時代的發展趨勢從而制定有效的教學方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的首要任務是提升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數學課程中。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的積極性,明顯展現出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小學數學課程的主要目標。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方式,以有效并且科學的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也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理解學生的想法,使學生對于教師有一定的信任,教師的引導也就更具備說服力。學生在學習數學教材中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從而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材中的內容相對比較簡單,都在學生的接受范圍之內。但小學生的思維方式具有一定的跳躍性,在學習數學知識時也容易被外界的新鮮事物所影響。因此教師在數學課堂中應對學生的想象能力選擇合適的切入點進行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與學生的學習能力是分不開的,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造性思維是小學數學教師的責任與義務。小學生的身心發展尚不完全,以有效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是十分關鍵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科學理念以不同的角度進行數學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從教師與學生的兩種角度制定教學方案,可以有效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雖然小學數學較為簡單,但學生也需要循序漸進地進行學習,為之后的數學課程奠定良好的基礎。
小學階段學生對部分數學知識認知不清,在學習過程中也比較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數學教學中首先應樹立正確的教學觀念,結合情境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想象力也較為豐富,與成年人的思路存在較大的差距。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特征以及認知范圍進行情境教學。例如,在教學“圖形的變化”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情景教學模式使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模擬圖形的變化狀態,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學生通過自身思維與其他同學不同思維方式的碰撞更全面地理解了圖形的變化狀態,不斷推動了興趣教學的發展并鞏固了小學數學的課堂質量。
小學數學知識雖然相對簡單,但分布較為廣泛并且貼近日常生活。小學階段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無法通過自主學習了解到教材中的重要概念以及解題方式。教材中的內容雖然來源于生活,但卻存在較大的偏差。部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明所以,需要教師有效引導。小學階段數學教材內容相對卡通化。例如,在教學“加法與減法的應用題”時,教材中通常將以小動物買賣水果的形式融入題目中,部分學生并不太了解這種現象,需要教師拓展學生的認知范圍。教師可以通過生活實例來展現加法與減法的應用題,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的認知水平。可以通過學生的班級人數進行加減法,使學生通過最貼近自身的數學案例理解這一課程的內涵。學生在計算起來也更加得心應手,從而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教育行業也融入了多媒體技術,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動態視頻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對學生的感官都有一定的刺激。結合數學教材的視頻內容動態性的展示出課程內容,使學生理解起來變得更加容易。這種學習方式也可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不僅僅通過多媒體技術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更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例如,在教學“因數與倍數”這一課程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因數與倍數的特點以及相關性,使學生有興趣的進行學習。教師也可以通過相關的數學故事加深學生的印象并調動課堂范圍,使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進來。
組織學生進行練習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加深其對知識的理解與認識。由于學生水平與層次的不同,所以在理解能力與接受能力上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科學化的教學方法,做好學生練習的組織工作,結合學生的不同層次,設計出有針對性的練習內容。教師在布置練習題時,要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入手,結合學生的特點來選擇有針對性的內容,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意義所在,從而實現知識的內化。另外,教師還要走到學生中間,積極和學生進行交流,關心他們的學習情況,了解他們的學習特點和需求,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從創新教學方法入手,在教學中總結經驗,運運用創新教學方法調動學生數學學習興趣,拒絕枯燥乏味的課堂,使學生愛上數學課堂,在數學課堂上結合學生的優勢與特點,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實現能力的提升,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