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世泰
(甘肅省隴西縣高塄蔣家山小學,甘肅 定西 748100)
良好課堂學習心理氣氛的營造,需要教師的精心組織和主動創設。教師要更新觀念,重審師生關系,擺正自己在教學中的位置:即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輕松和諧、愉悅的狀態下學習,帶領學生向既定目標前進。教師在課堂中要充分體現對學生的尊重,要將自己放在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上,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出發,運用好激勵性語言,在對教材的學習、理解、分析之中,幫助學生揭示心育內容,感受心育滋潤,接近心育目標。
教師熱愛、信任學生和理解學生,學生尊重和敬仰教師,可以形成積極向上,愉快、活躍、和諧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因此在學生成長過程中應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學生,以民主的方式指導和組織教學,以適應學生日益擴大的信息面、學生的獨立性和日益增強的成人感的需要。如微笑地走進教室,微笑地上課。當學生回答問題或者提出問題有困難時,老師適時地微笑可以減輕或者化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時時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和誠信感化學生,給全班學生以積極的情緒體驗,以創造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
教育心理學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師對學生的高期望會使學生向好的積極的方向發展,教師對學生的低期望則會妨礙學生的進步。對于學生學習的期望,不僅要關注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理解和掌握,還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只有當教師采取的方法合適,對學生的學習期望合理才能形成良好的課堂學習心理氣氛。因此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有意識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贊揚學生在學習上取得的成績,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意志力。在課堂教學中特別要避免使用“你聽我說”“我告訴你”之類的命令式、灌輸式的語言,堅持用鼓勵性的、商量式的語氣說話,例如“請你繼續講”“你的分析是不是這樣”“請聽聽我的想法”“我想作一點補充”“如果這樣說是不是更全面”等。教師在教學中使用這樣的語言表述,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學習是學生的主要活動,學生大量的心理困擾也都產生于學習過程中,因此我們應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幫助他們順利地解決。實際上小學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適合心理輔導的內容和素材,而且學習過程中還會經常出現有利于實施心理教育的情境。教師要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結合教育教學實踐,鉆研課程標準和教材內容,挖掘本學科心育內容。例如:教師通過選擇典型課文,開發訓練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想象能力;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感悟,對所營造出的教學情境的深入體會,發展學生思維的深度、廣度;通過課文對人物語言、動作、品格的描寫,受到人文內涵的熏陶,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只要教師細心挖掘、善加利用,那么,在一篇篇課文的教學中,在一個個生動例子的研讀中,一定能挖掘出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豐富內容,收到心育的實效。
新教材極為重視人的發展,語文教師要在教學中把握關鍵,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引導學生從中感悟,使心理健康教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自然地得以滲透。教材涵蓋的內容十分廣泛,既有語言文字訓練的內容,也有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它不僅選入了大量文質兼美的出色篇章,還塑造了豐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這是一條極其精美、豐富的人物畫廊,老師應該讓學生在認識這些人物高尚靈魂的同時,引導學生把這些人物形象作為榜樣,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心靈得到凈化,情操得到陶冶;同時,利用課本中的反面人物形象,引導學生分辨、否定這些人格中的雜質,對比自己人格中缺失的地方,修正人格中的缺陷,努力往健全人格方向發展。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課文內容表現了對祖國的愛,對民族的自豪感和尊嚴感,對社會勞動和公共事務的義務感,對社會集體的榮譽感,對同學的友誼感及國際主義情感等,而這正是人格因素的主要內容。如教材中《萬里長城》、《趙州橋》等課文介紹的都是我國寶貴的歷史遺產。讓學生為這些寶貴的歷史遺產而驕傲,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引導學生樹立集體主義思想,克服個人主義,把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道德觀念、道德原則變成學生普遍遵循的道德風尚和道德習慣。
遠大的動機給人確立人生目標,濃厚的興趣讓人熱烈地去追求,自覺的意志行動、穩定的意志品質則使人勇敢、堅強、不屈不撓、持之以恒地去戰勝困難,成為一個能夠創造事業和幸福的成功者。但是目前小學生普遍表現出意志薄弱的現象。耐挫能力的培養要使學生對挫折有正確的認識態度,培養對挫折的容忍力超越力。教材中有許多課文表現主人公遇到挫折后不氣餒,以頑強的毅力戰勝困難,取得成功的出色品質。在教學中可引導學生以這些模范人物為榜樣,學會處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培養克服困難的頑強毅力。使他們慢慢地形成堅強的意志力、頑強的拼搏精神,是培養小學生抗挫心理素質的主要環節。使學生明白挫折并不可怕,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難會給人打擊,帶來悲傷和痛苦,但也能使人奮起、成熟,變得堅強起來,自覺地維護心理健康。
總之,學生智力因素的開發,重在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在教學中,要抓住各種教育契機反復滲透、耐心誘導和細心培養。可結合多媒體教學,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設計“激發——探索——總結——探索”的教學結構,引導學生進行“再創造”的活動。教師要多嘗試進行開放的課堂教學,這樣的課不僅可以給學生以樂趣,更可以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心,使學生的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因此,在教學中要著眼于心理素質教育來進行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和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真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