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軍
(霸州市職成教育總校,河北 霸州 065700)
創新型人才對于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是十分重要的,我國正在建設創新型國家,正是需要這種人才,所以如何培養更多的創新型人才成為了目前的主要問題。中職院校方面應該積極地調整自己的目標與方法,更加科學的提高學生的能力,培養他們的創業素質。本文主要講述如何進行改革創新。
我國是以應試教育為基礎的教育模式,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大多數的中職學校在教學方式上仍然很單一,繼續采用灌輸式的教育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死板,更忽視了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啟發。學生很難發揮自己的主動性,沒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創新精神。對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來說,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老師在學生的學習生涯中扮演者一個非常重要的角色,是保證教育工作順利進行下去的重要因素。許多中職院校聘用專業教師進行創新創業教育,但是專業老師沒有實踐經歷,沒有經歷過培訓,只能死板的按照書本上的知識向學生講解,不能向學生傳授更多的知識。再者,由于院校方面很難與指導性強的企業建立關系,沒有能力邀請到具有經驗的老師來進行授課,學生就不能接受具有實踐性質的課程。
在現階段的教育工作中,各個中職院校都要改變自己的眼光,重新看待當前開展的創新創業工作,把握好目前存在的問題,找到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進而轉變自己的教育理念,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這樣才能發揮自己的指導、教育作用,將高水平、有創新性的人作為自己的培養目標,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當前中職院校應該將重點放在學生的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上,所以完善教育體系,以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為中心,建立工學結合的教育體系,才能更好的滿足當前社會行業的用工需求。學生在科學的教育體系中,能夠靈活的運用專業知識,培養專業能力。學校要設置思維訓練課程以及多層次的創新課程,便于學生掌握相關的專業知識以及實際問題中處理的方法,此外,中職院校方面在制定學生培養方案時,要依據學生個體差異制定不同的方案,并且采用分階段培養方案,保證每個學生都能提高。在進行培養時,院校要深入了解每個層次學生的水平,結合新時代每個行業的需求,進行有效的、個性化的培養,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大一學生入學時,就要引導他們對創新創業教育進行認識,樹立正確的觀念。
中職院校在實施教育手段時,可以采用與校企合作的手段,共同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使用現代化的手段,大力宣傳,讓學生們正確認識創業。院校方面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向學生推送關于創業的信息。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咨詢相關問題,從而參與到實踐活動中。中職院校和校企各取所需,為學生提供創業的機會,創造共贏。同時校方還可以開展各種社團以及各種實踐活動,布置具有鮮明特征的作業來提高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鼓勵學生參加不同的競賽,把握企業所需人才情況,明確自己進修的方向,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積累經驗。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現更高質量和更充分就業。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目前,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時期,體現在我國經濟處于經濟增長放緩的新階段,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放緩,市場對勞動力的需求隨之減少,導致宏觀就業壓力增大。近年來,高校畢業生人數不斷創新高,新常態下勞動需求的減少與畢業生人數不斷增多形成了供求矛盾的關系。面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創業無疑成為緩解就業壓力的一條重要途徑。在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高校應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對學生進行創業教育,提高學生創業意識,培養學生創業能力,使學生在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敢于、善于創業,解決自身就業問題,緩解社會就業壓力。
中職創業政策在國家的創業政策中是一項非常重要的條目,為中職生提供了大力的支持。其中,創業環境政策、創業融資政策、商務支持政策、創業教育政策,都在不同的方面給予了學生有力的支持,使學生具備了創業所需的環境、知識、金錢。
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就在于提高學生的創新水平,所以中職院校方面應該擔負起培養人才,改革教育方式的大任,立足于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學校的現狀,改革自己的教育方式,引導學生突破極限,提升自我價值,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以及經濟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