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華
(河北省易縣流井中心小學,河北 易縣 074200)
面對日趨激烈的科技教育競爭,為師者要與時俱進,加強學習,用創(chuàng)新思想和創(chuàng)新理論來武裝自己,把創(chuàng)新教學融會在教學的各個節(jié)。要特別強調學生主動學習意識的培養(yǎng),促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主動去探索、去思考,達到最佳的教學功能與效益。
一般認為,能夠主動提問的學生,思維較少受思維定勢的影響,學習過程中表現出求知欲旺盛、學習效率高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主動提問的意識應是解決數學教學的關鍵。
(一)培養(yǎng)興趣、好奇心。興趣是學習的源泉,是啟迪智意的動力。教學效果的好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濃厚。因此,必須盡可能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條件,精心設計,激發(fā)學生興趣。教師應十分重視把握好這一時機,去認真組織、實施課堂教學。無論從準備、設計、操作,甚至在課堂中的位置都應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加以改進、創(chuàng)新,努力提高教學效果。好奇心是人對新奇事物進行探究的心理方向,小學生強烈的好奇、求知心理將對學習產生濃厚興越。
(二)鼓勵猜想。鼓勵猜想是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意識的重要手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營造民主氛圍,鼓勵學生敢于有奇特的、大膽的、甚至可能是錯誤的猜想。“沒有大膽的猜想就做不出偉大的發(fā)現”,在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獵想概念的本質特征猜想數學公式的推導:猜想解題方法的種類,猜想他人的思維方式等等,讓學生提出猜想,在討論中探求知識。
教學方法是為教學目標服務的,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去操作,去小結,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主動發(fā)展,提高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一)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學習知識的最佳途徑即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在教學中,我們經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自己去發(fā)現新問題,探求新知識。如教學除數是小數的除法的教師讓學生先回憶商不變的性質和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然后問學生能否用已學過的除數是整數的除法法則來解決新知,學生馬上想到能利用商不變的性質完成二者之問的轉化,從而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
(二)讓學生自己去操作。例如教學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讓學生用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去拼湊,學生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且發(fā)現,它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它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由此悟出:三角形的面積=底x高÷2。通過操作,學生身臨其境,興趣濃厚,思維活躍,理解深刻。
(三)讓學生自己去總結。教師可以不直接講解概念、性質、公式等知識;而是通過讓學生觀察、分析,引導學生自己去歸納得出結論。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課堂小結也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去完成,以便教師及時反饋信息,了解學生掌握新知識的情況,發(fā)現新問題。
教學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要合理地進行聚合思維和發(fā)散思維的訓練,特別是在聚合中發(fā)散,在發(fā)散中聚合,這樣能有效地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
(一)求異思維訓練。一般從多方面入手,在訓練發(fā)散思維的同時,也訓練聚合思維。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時,教師要學生量這樣一個角,有的學生把轉角器轉動一下,有的把紙轉一下,使角轉動到了容易測量的位置,甚至有的學生提出可以用零度線來度量。教師對這幾種方法都予以肯定,并說明在生活中,要根據不同情況選擇最簡便易行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思維得到發(fā)散性訓練。
(二)假設思維訓練。有些應用題用假設的方式去思考,要容易得多,教學中引導學生解決難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假設檢驗的過程。這樣的思維訓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能力。比如在教學“智力測驗算分的一道思考題時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假設學生同題都答對時,該得幾分?為什么只得了20分呢?通過學生的積極思維從而解決同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