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英
(河北省順平縣蒲上鎮大恩村小學,河北 順平 072250)
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通過能促進學生有效的學習行為的教師教學行為來實現,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組合教材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通過課堂上教與學的雙邊活動,促進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現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標。
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果,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那么,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合理地確定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通俗的講,要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所以應該合理得安排一節課的信息量。對低年級和高年級的學生要進行區分,由于不同級的思維發展水平不一樣,因此相應的教學進度也要區別對待。對教學內容中的重點和難點也要有所區分,這樣能夠避免在教學時抓不住主要的基本內容,而在次要的或者學生容易接受的內容上多花時間從而達不到預定的教學效果。多年的教學實踐使我們清楚認識到,喚起學習興趣是使學生積極學習,形成有效教學的關鍵條件。有效教學本質上取決于教師建立能夠實現預期教育教學成果的學習經驗的能力,而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這就需要教師教學有方,寓教于樂,“開竅”有術,讓每個學生都參與教學活動。那么,如何使課堂教學散發吸引力?使課堂教學效益最大化呢?我認為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該從有效教學所要解決的主要矛盾——教與學的關系入手。
二、改革備課思路,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活動
構建小學數學有效教學課堂,首先要確立以學生為教學主體的教學理念,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又獨特的個體,都有自己在興趣、能力和學習需要等方面的獨特特征。因此,教師在制訂有效的教學方案之前,要對學生的獨特性做到適度的了解和掌握,這樣才能設計出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案。教師的任務不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幫助學生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給學生創建體驗知識獲得過程的機會,使學生獲得探究發現的樂趣,調動學生主動探求知識的強烈欲望,繼而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理解問題和記憶知識的綜合學習能力。下面我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以及多年的教學經驗,談談我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理解和認識。正確認識有效學習的含義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學習指的是學生自主進行的探究性、合作性、研究性的學習,也是指在小學教學階段,數學教師能夠在數學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將教材內容傳授給學生,能夠運用恰當而有效的教學方法實施教學活動,以達到大綱設定的教學目的,更是指教師為構,設想當時筆者如果對貿然出現的聲音立即批評,不僅使那位學生的思維停頓,連其他孩子的學習熱情都會受到影響。
三、運用形象直觀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是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即使是很簡單的應用題對他們來說也是抽象、難以理解的。教學時必須借助直觀演示、動手操作這一拐杖,使學生經過感知——表象——抽象的過程。最終理解題意,尋找出解題方法。如第三冊教材,在進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的應用題教學時首先通過對實物圖的觀察,由“幾個幾”到“幾份”,再到“幾倍”,按照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引導學生建立“倍”的意義,在學生初步理解了倍的概念之后,再通過動手擺小棒,讓學生在操作中感知,求一個數的幾倍就是求幾個幾是多少。這樣把“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幾個幾”聯系起來,學生就能較好地把前面學過的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的分析思路和解題方法遷移過來,既減少了學習的難度,又加強了知識間的聯系,還便于學生理解。傳統的教學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現代的教學既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在組織課堂教學的過程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況,捕捉學生的眼神、表情、動作等。學生在課堂上想什么、說什么、探索到什么、體驗到什么等成了課堂評價的重點。筆者讓學生自己獨立地做書上的練習。一生突然大聲說:“有一只鴿子的信送不出去。”筆者微笑著詢問是哪一只,其他小朋友爭先恐后地回答:“15-9。”在老師留給他們的廣闊的活動空間中,孩子們自己發現了多余的條件,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
四、建立合作小組,提供主動參與的合作伙伴。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在讓每個學生明確討論的內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組學習討論的形式,以4---6人一組為標準,將不同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興趣、性別、個別的學生分配在同一組內,再給組內成員一個特殊的身份,一項特殊的職責,讓學生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組討論之時,教師關心每一小組的討論情況,同時有重點地參與一、兩個小組的討論。學生通過小組內的相互幫助,共同商討,不僅對課文內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學習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現。在小組討論之后,學生熱情高漲,教師應抓住時機,因勢利導,開展組間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展示自我,肯定學生的獨到見解和鼓勵學生的相互爭辯。通過議論,爭辯,讓學生在攝取信息的過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補充,增強了學生主動參加評價與合作解決問題的意識。這種形式的交流,對于攝取信息能力強的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肯定;對攝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學生來說,則是一種啟發、幫助。學生學會了學習的方法,必然更會學習,更喜歡學習,學習信心也就更足。以及,教師在設計提問時應注意趣味性,課堂提問的內容新穎別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學生感到有趣而愉快,在愉快中接受學習。
總之,繼續狠抓教學研究,在這次研究的基礎上長期深入地進行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研究,學習課堂提問的更多高效的策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雖然無法為每一個學生設計一套問題,但要注意提問層次和梯度,并根據問題的難易提問不同的學生,使得學生全面發展。并努力做到提問目的明確,在引入新課、新舊遷移、解決難點、促使學生思考等等方面進行提問,盡可能地設計針對性強,有實際意義的提問,使提問恰到好處,為課堂教學知識穿針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