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霞
(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盤信鎮民族完小,貴州 銅仁 554102)
語文作為學生必修且綜合性較強的人文學科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重要作用,識字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詞匯量,還可以提升閱讀理解能力,更是為后續提高寫作能力奠定基礎。因此,筆者本文就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在小學語文識字中的應用作出研究,希望以此來實現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目的。
小學教育階段的學生往往具備超強好奇心,對一切新鮮事物都有著強烈的興趣和探究欲望,同時對外界事物的抵御能力也較低,學習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狀態。其中識字教學作為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對學生的未來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以往傳統教學課堂大多數以教師直接講解為主,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往往比較少,所以一些較為生僻字或者是生詞的音、形、義學生并不能較好的掌握,沉悶的課堂氛圍會使學生感覺到枯燥乏味。而情境化課堂教學方法可以有效改善這種問題,教師通過該方法可以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夠全神貫注投入到教學情境中,進一步在情境中學習和掌握生字詞的音形義,從而既能實現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又能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1]。例如,在學習那些較為難理解和記憶的漢字時,教師可以通過構建生活場景來引導學生想象,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教學情境可以讓其產生一種熟悉感覺,從而不斷提高學生識字效率和教學水平。
新課改的不斷革新和深入,對小學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必須加強對學生識字教育。情境課堂教學模式是目前應用最多的手段對學生識字具有很大促進作用,但是由于不同學生心理特點和學習能力存在差異,很多時候對漢字的理解和認識往往存在差異,倘若采取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不僅不能滿足學生學習需求,使其從心底產生強烈的反感,也不能實現加深學生對相關漢字的理解和記憶[2]。為此,教師可以利用情境化教學來為其創作生活化情境,貼近學生實際生活的情境可以使其產生一種熟悉感覺,有效促進他們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例如,在學習“一二三”時,教師不應單純的教學生怎么書寫,應先讓學生先認識這些漢字,只有先讓其對漢字有一個初步認識才能加深印象,同時在教學生書寫漢字時除了要引導正確書寫外,還應要求學生認真仔細書寫好每一筆畫,從而既能認識新的漢字又能書寫一手漂亮的漢字,最終提高小學識字教學課堂教學效率和水平。
情境化課堂教學比較注重過程,簡單來講就是注重識字整體過程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為漢字的學習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學好的,是循序漸進且持之以恒的過程,也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慢慢的感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而教師的教學方式方法也會影響學生學習效率。因此,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應采取有效的方式來授課,應當在設定的教學環境中潛移默化的讓學生感受識字樂趣,進一步讓其逐步掌握相關漢字。通常情況學生在剛剛接觸漢字知識時,我們是不提倡強制性訓練的,因為這樣很容易讓學生產生抵觸心理,一旦學生對其產生厭煩或者是抵觸心理就會不愿意學習,所有必須要注重自身的教學方式方法。例如,在學習“小猴子下山”一節時看似簡單的文章,但是剛接觸識字的學生來說依然存在難度,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隨后再要求學生仿寫,仿寫中教師要給予學生適當的鼓勵以此來提高自信心,慢慢的學生就會掌握相關漢字,從而實現高效教學的目的。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多媒體也頻繁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現如今已經成為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增添不僅豐富了課堂內容,也可以將抽象化知識點變得形象化,學生可以通過它看到生動形象的畫面,這對加深學生對漢字的理解和記憶有促進作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為其他學科學習奠定夯實基礎。例如,在學習那些較難的漢字時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多媒體上展示的圖片或者是動畫進行學習,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漢字的認識[3]。比如“山”“火”字的學習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將實際景物來展現給學生,這種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眼球,先讓學生觀看山和火的相關視頻或者是圖片,再引導學生用手中畫筆描繪出山和火的形狀,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可以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興趣,從而推動課堂教學順利高效進行。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要想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可以利用情境化教學模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指導,適當的為學生創設生活情境以此來加深他們對漢字的印象,也要注意教學方式方法不斷提升學生自信心,同時要巧用多媒體教學用具來豐富教學內容,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及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推動教學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