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江偉
(保定市清苑區東臧小學,河北 保定 071104)
識字教學和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整體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標準》倡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必須以低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為出發點,強調在進行教學時充分調動學生識字寫字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但在新課程改革的歷史進程中,小學低年級識字寫字教學始終難以逾越教學效率低下的瓶頸。
1.學生書寫姿勢不正確
在新課標中,明確強調書寫姿勢要正確。但是,現在仍然有很多小學生不能保持正確的書寫姿勢,坐得不正,身體不直,頭低的太深,臉幾乎貼在了書本上。以至于小小年紀鼻梁上就架著一副沉重的眼鏡。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身體成長發育的關鍵階段,不良的書寫姿勢也會對身體發育產生不良影響。
2.書寫不規范、字體不美觀
常言說:“字如其人”,寫好字對一個人人格的培養、文化的修養大有好處。《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非常重視寫字教學,它指出“寫字是小學生應具備的一項重要的語文基本功。然而,在學生的書面作業中,我們發現學生的書寫橫不平,豎不直,點寫成捺等現象普遍存在,翻看學生的作業,滿頁都是字,大小不一,可以說是滿天飛舞。
3.學生對識字寫字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
識字寫字本是一項相對比較枯燥的學習,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直沿用教師教,學生寫的老套方法,是很難吸引學生學習的。學生學習沒有興趣,學習效率自然不高。筆者觀察到,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往往是抄寫生字五遍或者更多,學生展現出來的反應是:又留這樣的作業,總是抄寫生字。其實學生對教師布置抄寫生字的作業已經產生了厭煩心理,學生寫作業已不是主動的積極的態度。
1.缺乏專業化的師資隊伍
在實習的學校,筆者觀察到,學校沒有專門的寫字課,也沒有專門的寫字老師或者是書法老師,而且學生識字寫字的學習,全都是由語文老師進行授教。然而,據調查實習學校75%的老師所學專業和所授科目是不相符的,專業素養可能不如科班出身的教師高,所以由此看來,教師們的寫字功底很薄弱,自身能力也是很有限的。
2.教師教學目標定位不準,過于強調多認多寫
《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對漢字的“會認”和“會寫”兩種不同的要求作了明確的說明:第一學段,會認1600到1800個字,會寫800個字,會認的字只要求讀準字音、認清字形,會寫的字,不僅要讀準字音、掌握字形,而且還要了解字詞在特定的語言環境中的意思并能正確書寫。
3.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創意
教師在識字寫字教學的過程中,主要分為四個板塊,分別是:教師展示生字、學生觀察生字、教師講解生字、學生進行臨摹。這樣的教學設計本身是沒有什么問題的,但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識字寫字的樂趣,體會不到中國漢字的博大精深,以及漢字的魅力。
據調查75%的語文老師都不是科班出身,甚至有的老師學歷只達到高中畢業。俗話說:學生需要一杯水,老師就要有一桶水。專業的不對口,學歷的低下,不能保證高質量的語文老師。學生的學習需求是否能達到滿足令人擔憂。
教育理念最根本的是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教育,并且全面提高基本素質。新課標的改革不斷深入到教學實踐中,素質教育理念也潛移默化的在教育者心中生根發芽。為了提高學生的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展開了形式各樣,豐富多彩的素質教育活動。例如:跳繩比賽、乒乓球比賽、春季秋季運動會等等。然而這些比賽中,提升學生傳統文化教育品質的并不多。
低年級學生使用鉛筆寫字,教師必須教授學生正確的寫字姿勢及運筆方法,指導學生掌握漢字的正確筆順和間架結構。寫字的時候雙手要一左一右架于桌面,左手壓住紙張,右手握筆。正確的書寫姿勢是寫好字的基本條件,同時也是保證學生身體健康成長的措施之一。良好的書寫習慣不是短時間內做到的,平時在學生識字寫字的過程,就要求教師隨時隨地的觀察,指導,糾正。
1.學生的不良心理
在筆者的觀察中發現低年級學生主要存在以下幾種不良心理,具體表現為:一是態度不端正,老師在識字寫字教學中經常說,把不認識的字勾畫出來,坐正,把字寫標準,注意觀察字的結構。二是求量不求質,學生作業量大,時間也短,一筆一劃的書寫很影響速度,在他們心里完成作業是最主要的,只要完成作業才不會受到老師的懲罰,所以學生對字的要求很低,只要能認出來就可以。
2.激發學生識字寫字的興趣
興趣是一個人學習的最好動力。識字寫字是一項相對比較枯燥的活動,小學生的自覺性差,耐力不夠,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因此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是解決問題的關鍵。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對教師教學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全面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水平,加快教師隊伍專業化的進程,校領導應組織教師進行專業化理論知識培訓,定期參加國培計劃,組織全體教師觀看著名教師的講座。這樣對中小學教師,尤其是農村教師的業務都會有很大的提升。
識字寫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在整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具有重要意義。識字寫字能力是學生必備的綜合能力的一種,要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必須進行識字寫字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