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欣然
(東北電力大學外國語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千百年來,教師這個職業的特殊性質,決定了教師對學生的“言傳”與“身教”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教師的責任不僅是要塑造學生完善的人格與性格,更要帶領學生盡可能掌握立足于社會的科學文化知識;對于教師自身而言,教學過程中不僅要不斷發展完善自我人格,更要提升自身修養與專業化水平。雖然在傳統上教師有資質或職稱的差別,但是幾乎所有的教師所做的工作都大同小異,并無細致的差別,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當代先進教育工作者和學生的心理、思想的逐漸轉變,如今的教師隊伍也在與時俱進,不斷改革創新,教師的角色和作用也隨之正在發生細微的變化。
教師角色分工越來越細致化體現在逐漸有著分為講課型教師和導向型教師兩大類的趨勢。一方面,一些知識水平高、講課能力強、能輕松為學生答疑解惑的教師將主要擔當起授課型教師的角色。并且在互聯網大環境下,現如今授課方式也不再單一化,除了面對面教學,更有通過互聯網視頻教學這種便捷直接的方式,網絡教學也成為唯一的真正可以實現雙向互動與實時互動的遠程教育方式。教師的講課視頻也可以保存下來,通過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廣泛傳播,滿足廣大學生的需要。我們正處在每日科技創新瞬息萬變的時代,知識的更新換代的速度進一步加快,整個社會進入教育全民化、個性化的發展階段當中,人類也認識到終生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對這種授課型教師的專業素養要求越來越高,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意義重大,專業發展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學生的成績優異與否,上課積極性高低與否,學校教學質量好壞與否,與此類教師的教學水平息息相關。因此這一類教師首先需要不斷加強自身專業學習,時刻關注教學新動態、新要求、新方向;其次積極培養自主發展意識,這種意識包括自主學習與自主調整反省,不斷完善所持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能與自身素養,推動教師職業的專業化發展,堅持走在教學改革的前沿。
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教師將承擔起導向型教師的角色,這一類教師更能體現出教師的人格魅力、生活態度、人生觀價值觀,獨特的個性風格。他們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在學生的學習上發揮極大的作用,更在學生的心理發展和日常生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這一類教師通常不是直接進行知識傳授,而是主要承擔起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學習目標與學習狀態為學生量身制定不同的學習規劃,并且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的各種細微的動向,定期進行更新調整,并且重視學生的心理引導工作,確保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這和傳統上教師的角色和作用有著非常大的不同與改進。這類教師通常致力于構建健康活躍的師生關系,為師生關系賦予色彩與生命。隨著信息技術的特別是互聯網+的廣泛應用,此類教師也要利用好網絡的研修功能,混合式學習日漸普及,學習的中心逐漸向學生傾斜,作為導師型教師也要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實現高實效性、增強教學吸引力也是改革開放以來對教學發展的重要訴求和重大趨勢。以上所提到的教師角色和作用的變化,已經在教育領域得到充分的體現,并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我國大部分教師的角色和作用將持續向著兩個方向不可避免的分化和遷移。
蔡元培曾經說過:“教育是幫助被教育的人給他能發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類文化上能盡一分子的責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種特別器具。”身為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教育是個體的終生活動,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素質教育深入推進的必然要求,是個人與集體走向未來的基礎,分享前人積累的知識財富,獲得獨立生活的前提,更應該承認自身重大的責任,加強自身的專業素養的重要性。
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的過程也就是“教學——反思——再教學——再反思”的持續循環。不論作為哪個領域的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的專業化水平,與時俱進,發展創新,不可以秉持個人主義與經驗主義的思想,更不可墨守陳規,拒絕更新教育理念與知識結構,并且對教育內容、教學方法固步自封。為了緊跟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腳步,人民教師也需要具備批判精神,定期自主反思自己的教學過程;學會借助網絡,利用好網絡上形形色色的教學資源,積極感受最前沿的教育理念,敏銳地捕捉豐富的信息,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走專業化的發展道路。
教育是有規律可循的,但教育的結果又往往具有不確定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教育既是科學,又是藝術;所以如何把握教育的科學性和藝術性,是教育工作者需要終生面對和思考的問題。與學生保持良好的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之間的合作,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近況,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