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強英
(山東濱州惠民致遠實驗學校,山東 濱州 251700)
眾所周知,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學生兩極分化問題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嚴重制約了英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加劇了英語教學難度。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學生的兩極分化的呢?如何縮小學生“兩極分化”差距呢?就此,談談自己的幾點見解:
近年來,我國中學英語的兩極分化現象越來越嚴重,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經過反思、總結以后,現將原因歸納為以下幾點:
(一)學生先天不足,自身素質低
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升學率高達99%,剛升入初中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成績不理想,他們在學習中敷衍塞責。剛接觸英語時,他們抱著好奇的心理,對英語有著較為濃厚的興趣,但是隨著課程的深入,他們會感到所學知識越來越難,而且學習精力也難以跟上,于是,他們就把學習看作是一種苦差事,是一種負擔,甚至產生了“不想學”的念頭。久而久之,形成了學困生。
(二)沒有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其表現是:有的學生貪玩、懶惰,沒有養成勤奮刻苦的學習習慣而是養成了等待依賴的習慣,只等教師講授,只完成簡單的抄寫作業,有針對性、難度大的作業則通過抄襲完成。有的學生在課堂上注意力不能堅持長時間集中,課堂學習效果很差。有的學生沒有良好的心理因素,性格內向,上課總是默不做聲,害羞、膽怯不敢張嘴;許多學困生死記硬背單詞、句型,對語言的理解不能融會貫通,照本宣科,缺乏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
(三)學習過程中的焦慮情緒和課堂中的膽怯心理
這是妨礙學習的一個最重要的情感因素。學生的競爭天性能產生焦慮,因為學生喜歡拿自己和同學作比較,一旦發現他人比自己強,表現比自己好時就會產生焦慮,一些同學一走進課堂就產生膽怯心理,生怕不能回答老師的提問,生怕被老師和同學評價太低。過分的焦慮會使學生感到不安、失意、自我懷疑,緊張和憂慮,從而使學生畏縮不前,課堂表現差,學習效果差。
(一)開展形式多樣的雙邊教學活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尋找樂趣是中學生的天性,成功的外語教學應在課內創設良好的情景,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學到的語言材料創設情景,讓游戲、娛樂,教學內容融為一體,使學生在一種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接受知識,教師應盡量將實物、模型、圖片、簡筆畫等直觀教具與錄音、錄像、多媒體等電教手段相結合,給學生創造真實的交際情景。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教學情境的設計要新穎,對話要簡單易懂,寓教于樂。在緊張愉快的節奏中,調節他們學英語的激情,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增強了老師的信心。
(二)運用評價體系,減輕后進生的情感障礙
1.轉化后進生的關鍵在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評價對學生的價值趨向和心理影響,善于評價,減少情感障礙,樹立他們的信心。
2.從學生的情感態度入手。后進生往往缺乏積極的學習態度,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老師要及時發現他們的點滴的進步,發現他們的閃光點,對后進生的要求低一點,允許他們出錯,要多表揚、少批評。老師還要走近他們的心靈與他們談心,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問寒問暖,時間久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三)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1.培養良好的預習習慣。預習是上好新課的重要前提。因而要提高學生尤其是慢生的學習成效,在指導學生做好課后復習的同時,加強對學生課前預習的方法指導,尤為重要。對于課文的生詞及詞組一般由學生在預習階段自學掌握,并通過聽說練習檢查預習的情況,使他們逐漸養成自覺預習的良好習慣。為了幫助他們有效地進行預習,并以愉快的情感積極參與,上新課前,布置一些預習的提綱,要求學生帶著這些問題預習,嘗試了解課文的內容或提出幾個問題,劃出難以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比如,在閱讀課中顯而易見的問題讓后進生回答簡單的問題或在課文中劃出答案,讓他們獲得學習的成就感。
2.培養良好的課堂學習習慣。課堂準備“三筆”、“三本”。“三筆”指鋼筆、鉛筆、紅筆,鋼筆記筆記、寫作業,鉛筆是用來做書上的填空題,便于糾正錯誤,紅筆用在筆記本和書上做重點符號。“三本”指筆記本、聽寫本、家庭本。筆記本,上課時用來記筆記;聽寫本,每節課抽3分鐘時間聽寫前節課的詞、句;家庭本,隨時抽空檢查他們的英語日記和家庭作業。
總之,要努力縮小兩極差距,提高教學質量,才是作為一名英語教師現在最大的任務!因此,我們教師就要不斷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