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茗超
(遼寧省盤錦市遼東灣實驗高級中學,遼寧 盤錦 124221)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英語教學的地位已從單純的基礎技能,上升成為一種必不可少的交際手段。然而,受應試教育形勢的影響,部分教師卻依然將其當作一項任務來進行,反復的進行單詞、文本的背誦,采用題海戰術來鞏固相關語法、句型的認知,只為快速提高學生的英語成績,忽視了對新時代教學理念的研讀,這并不能為學生的長遠發展制定相應的教學策略,嚴重阻礙了學生的終身發展。針對這一問題,筆者認為,高中英語教師應當保持清醒的頭腦,明確自身的教學職責以及現階段的英語教學本質,重新確立英語教學的方向,從而凸顯英語教學的價值,進而實現學生的個人價值。
開設高中英語學科的本質就是能夠讓每個學生都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這也就決定了英語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包羅萬象,與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英語教材中的內容較為多樣化,不僅包含中國的一些傳統文化,還包含一些國外的大事件以及生活習俗。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核心素養中提到了“文化品格”一詞,要求學生能夠在日常學習英語以及應用英語的過程中,深度探尋知識內容中的文化軌跡,挖掘其中的知識內涵,在提升學生基礎英語知識的同時,也能實現文化的傳承與傳播,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化品質。例如,在教學《 What’s your favourite festival》相關知識點時,除了要引導學生掌握“What’s your favorite festival? My favourite festival is......”這一句式的應用,還應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傳承中國傳統節日,鼓勵學生用口語的方式進行闡述,讓學生做文化的傳播者,使其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避免了崇洋媚外思想的產生。
另外,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的把握德育素材,促使學生在進行英語學習時能夠接受德育教育。例如涉及到“感恩節”這一話題時,則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向父母感恩,鼓勵學生用英語口語或者作文的形式表達自己的感恩。與此同時,教師應該運用靈活的方法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例如在涉及到“朋友”這一話題時,可以引導學生用討論的方式,聯系英語口語,同時重新認識朋友的內涵。
問題教學法是有前蘇聯教育科學院士米·依·馬赫穆托夫提出來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且貫徹新課改理念的一種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新教學方法,能夠培養學生的質疑、探究、合作、自主學習、創新的意識和能力,實現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目的。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將問題教學法穿插到教學中的各個環節之中,以激發學生探究欲和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主動進行分析、探究,進而逐步找到解決方法,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認知能力,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以便讓學生找到屬于自己的學習方式,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與此同時,學生在解決問題實踐之時,也能夠有效培養他們自主學習的能力,增強其自主學習意識,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發展其個性思維,讓學生今后有能力獨自進行英語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質量,實現師生間的雙贏。
比如,在教學《Carnival》一課時,為讓學生了解國內外節日,增加學生國際文化知識,鼓勵學生使用英語談論節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筆者在教學中創設相關問題,如“Where does Carnival come from? What does it mean?”“When was it celebrated?”“How long did the first Carnival in Venice last? What about now?”“What is the meaning of carnival?”……通過簡單地問題,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令學生積極主動地分析、探究問題,從而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要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時,幫助學生梳理思路,解決所遇到的難題。
思維導圖是一種借助圖文形式表達發射性思維的有效思維工具,是展現學生思維過程的有效方式。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當的借助思維導圖,鍛煉學生的思維品質和能力,幫助學生將復雜、繁多的英語知識借助思維導圖的形式直觀、形象展現出來,促使學生有效吸收、掌握英語知識,樹立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信心,讓學生今后帶著強烈地求知欲進入到英語學習活動當中,和教師形成良性互動,便于教師高效開展英語教學,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水平。
總之,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根據相應的教學內容,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興趣愛好等條件,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知識的興趣,讓學生帶著強烈地求知欲進入到英語學習活動中,便于教師在新課改背景下順利、有效開展英語教學,借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提升學生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