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曉
(河北省保定市滿城區河北滿城中學,河北 保定 072150)
由于高中數學知識具有邏輯性、綜合性和復雜性,使得學生的學習產生了兩極分化,過于緊張、繁瑣的學習活動容易讓學生產生枯燥、苦悶的不良學習情緒,因此教師要結合這種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分層教學主要是將學生按照學習能力、學習情況和學習表現的不同劃分為不同的學習層次,教師再根據各個層次的差異進行針對性教學,學生在適合自己的數學學習范圍內不斷進步,從而實現提高數學成績的目的。
在高中課堂教學中實現分層教學首先要進行合理的層次劃分,科學地劃分層次是保證日后數學學習順利進行的關鍵。高效課堂的實現不僅在于教師設計出完美的教學活動方案,還在于適合學生學習。因此,為了保證教學過程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教師首先應該做好劃分層次的上課準備。
(一)合理劃分層次,實現科學學習課堂
對于層次的劃分是實現分層教學的前提條件,因此教師應該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將學生合理劃分為A組、B組和C組。教師還應該根據教學目標的設計進行進一步劃分,A組學生的課堂學習重點可以設置成識記、了解和基本應用;B組學生可以增加組合應用部分,用于應對更高層次方面的數學計算;C組學生可以增加較復雜的綜合應用計算。科學課堂的實現需要教師在分層劃分的基礎上,實行合理的教學分段要求,讓學生在相對輕松的學習環境下進行學習活動。
(二)設置分段學習目標,為學生提供逐漸進步的機會,讓學生以小組學習的形式實現高效學習。對于學生A組、B組和C組的劃分工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將學習目標劃分好階段。為了更清晰地明確任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實現階段學習。在實施分層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在適合自己的學習層次中可能會有不同的進步,因此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進步情況進行“升級”學習,讓學生在進步中不斷完善。小組學習對于學生的交流和合作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師應該重視小組的合作,例如在課堂問題討論中,教師可以將A、B組結合起來,B、C組結合起來,相互交流自己的學習經驗和解題策略,從而達到共同進步。
對于教學的分層設計,我們應該意識到,對于課前學生的預習目標的分層是課堂教學進行的基礎,而對于課堂教學的基本內容的劃分是保證學生科學學習的基本組成部分,對于作業的層次化要求是完成針對性教學內容的重要回顧,因此教師要在顧全大局的基礎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一)分層課前預習,讓層次化的學習滲透課堂準備環節
根據高中生數學知識的特點教師應該要求學生進行必要的預習學習,學生根據對新知識的閱讀理解會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對于學習的目的性、專注性和針對性也有了初步判斷。在教材的基礎上,教師應該根據已定的教學目標劃分出不同的層次,為學生提供不同的預習方法和預習重點,根據A組、B組和C組的實際學習情況提出不同的預習要求。例如對于A組的要求可以設定為復習知識,初步了解預習內容,帶著問題進入課堂學習狀態;對于B組的要求可以是初步掌握知識,嘗試完成練習題;對于C組的要求可以是能根據知識的運用獨立完成簡單的題目。
(二)分層課堂教學,讓學生在不同的要求中實現進步
教學過程的互動性在于教與學的雙向交流,教師在分層教學模式中不僅要發展學生的集體數學能力,對于分層中的任務教學也要將三組作為教學設計的參考。教學首先是由簡到難、循序漸進的過程,因此教師要適當在教學過程中明確層次化的界限。例如在“函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問題進行組織教學:(1)函數的定義;(2)如何確定函數y的范圍;(3)x、y的取值范圍如何構成集合?(4)能利用映射的角度重新定義函數嗎?等等。根據對學生層次劃分的不同可以為學生選擇不同的問題,讓學生在能力范圍內完成學習任務,增強自信。
(三)分層作業布置、單元測試,讓學生分層次地完成知識鞏固。在課堂學習結束后,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完成練習的方式鞏固學習內容。為了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要,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選擇不同的作業內容。單元測試作為檢查學生這一單元內容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需要教師的重視,教師可以通過對A組、B組和C組學生的日常學習情況擬定不同層次的考試題目,對于測試題的選擇可以根據學生所在的組進行選擇,教師可以在試卷上利用標注的方法明確相關題目供ABC三組學生選擇。教師還可以利用課下輔導的手段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教師可以給學習較差的A組學生“補課”,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掌握學習內容的能力。對學習能力較強的C組的輔導,可以開展拓展學習活動,將他們的學習從課堂上延伸到更深層次的學習中,從而為學生的共同進步實施分層輔導。
在高中數學課堂上實施分層教學是需要在不斷探索中逐步完善的。只有在以學生為課堂主體的基礎上實施科學化的教學才能實現高效課堂,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高中數學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發展情況積極尋求更適合學生發展和進步的教學方法,不斷完善分層教學模式,從而為學生的學習進步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