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麗
(河南大學體育學院,河南 開封 475001)
當前,大學體育教師要想提升教學效果,應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思想理念,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學習舞蹈動作,并結合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充分考慮到學生舞蹈功底有所差異,應做到因材施教。同時,重視引入不同的舞種,并完善教學設備,使學生學到更多的舞蹈動作,同時利用先進的教學設備講解舞蹈動作要領和技巧有利于提高舞蹈教學質量。
(一)舞蹈教室教學設備不齊全,在實際的教學中難以展現直觀的舞蹈畫面,且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舞蹈動作時,始終運用灌輸式的教學方法,將動作要領機械地傳授給學生,此種教學方法比較死板,而且,影響舞蹈教學效果,說明教學中因教學設備配比不齊全而導致教學效果不佳,并且,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導致課堂氛圍非常沉悶,在此種情況下,很難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學生對學習舞蹈不感興趣,甚至討厭上舞蹈課,進而產生厭煩感和抵觸情緒。
(二)教學過程中忽視因材施教,使得部分學生跟不上舞蹈教學進度,很多學生感覺舞蹈動作非常難學習和記憶,從而對學習舞蹈失去自信心,其在課堂上不積極跳舞,不認真記憶動作,在此種學習狀態下,學生不僅無法感受到舞蹈的美感,同時難以引導學生塑造體形。三、教學內容不豐富,長期傳授一種舞蹈,學生認為舞蹈課程非常枯燥,很難提升學習的興趣,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發展。
(一)完善教學設備
現如今,各個高校高度重視開展體育舞蹈教學,提高了對體育舞蹈教學的重視程度,并積極引入教學設備,給各個舞蹈教室配備多媒體設備、電腦、投影儀,以完善教學設備,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可以利用投影儀展現舞蹈教學視頻,先播放視頻內容,之后引導學生學習視頻中的舞蹈動作,學生邊學習邊按照舞蹈視頻呈現的動作伸展身體四肢,以此訓練學生身體的柔軟性和各個關節的靈活、身體四肢的協調性,同時調動全體學生積極學習舞蹈動作,進而轉變學生被動的狀態,能夠使學生以最佳的狀態學習體育舞蹈,教師對于積極跳舞、認真學習的學生,應多鼓勵,不僅激勵學生努力學習跳舞,同時增強學生學習興趣。因此,學校提供教學設備,為教師開展舞蹈教學工作提供了便利,方便講解體育舞蹈動作,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此外,學生跟著視頻播放的舞蹈動作跳舞,感受到舞蹈動作的形態美,更加積極學習體育舞蹈,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舞蹈水平,且提高體育舞蹈教學質量[1]。
(二)因材施教
在進行體育舞蹈教學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跳舞蹈的基本動作,從而了解全體學生舞蹈功底、跳舞水平,之后,結合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針對跳舞水平高,舞蹈展現優美的學生,適當增加舞蹈動作的難度,能夠激發學生潛能,并促進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進步。此外,對于舞蹈功底薄弱的學生,應放慢講解舞蹈動作的速度,邊講解邊分解舞蹈動作,在教師耐心的引導下,學生學會扭胯、扭腰、優美的旋轉,逐漸使學生感覺學習舞蹈動作并不難,從而對學習舞蹈充滿自信心,進而調動學生積極跳舞。而對于身體不協調,四肢比較僵硬的學生,教師在講解舞蹈動作時,應引導學生多練習基本的舞蹈動作。通過分層次引導學生學習舞蹈,既實現因材施教的目標,同時提高全體學生跳舞水平[2]。
(三)引入標準舞、拉丁舞
目前,大學體育舞蹈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引入標準舞、拉丁舞、交際舞、踢踏舞,從而引導學生學習不同的舞蹈動作,使學生了解不同舞蹈的美感和動作要領,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新鮮感,同時使學生對不同的舞蹈感興趣,從而使學生喜歡上體育舞蹈課,在興趣的驅使下,學生也會積極學習體育舞蹈動作,并主動跳舞,既活躍了課堂氛圍,又調動學生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必然會取得最佳的體育舞蹈教學效果。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講解舞蹈動作以外,還應重視引入不同舞蹈,豐富課堂內容的同時,能夠使學生學到更多舞蹈動作,并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舞蹈的魅力,更加積極跳舞。此外,在學生跳舞過程中,教師應及時糾正學生錯誤的舞蹈動作,引導學生跟著音樂的節奏伸展身體四肢,促進學生不斷進步,并提高體育舞蹈教學有效性,進一步實現學生的學習發展[3]。
綜上所述,大學體育舞蹈教師應結合新課改提出的要求,更新教學理念,并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講解舞蹈動作時,要深入落實分層教學法,從而實現因材施教的教學目標,同時運用教學設備播放舞蹈教學視頻,以及引入不同的舞種,都能夠調動學生主動學習舞蹈動作和動作要領,既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升學生對舞蹈美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可見,舞蹈教學中運用有效的教學策略,有利于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舞蹈動作,進而提升學生跳舞水平,進而實現學生學習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