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梅
(廣西百色市右江區百林小學,廣西 百色 533000)
在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過程中,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已經趨于普及化,且新課程標準理念對每一門學習產生的影響也在進一步加深,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作文教育。針對小學生而言,作文的學習難度逐漸增強,大多數的小學生在書寫期間經常摸不到頭腦,導致小學語文作文教學質量不佳。在語文作文中引進課外閱讀敬具有重要的意義,課外閱讀教學模式的引進可以加強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便于學生寫作技能的提升,因此研究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引進課外閱讀的作用以及巧妙發揮尤為必要。
因為小學生自身的年齡較小,學生往往不能長時間的將注意力集中的學習上,所以小學語文教師需要采取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寫作興趣,提高學生對作文課堂的參與程度。教師不僅要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還要做好學生學習的榜樣,引導學生朝著積極的方向成長與發展。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的引導學生閱讀著名的書籍,促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得到情感的升華[1]。與此同時,語文教師可以選取適當的機會和小學生一起閱讀課外書籍,并且給予學生針對性的指導,這樣學生可以增強對文本閱讀的喜愛,自主的參與到作文課堂活動中。
此外,教師需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確保學生可以自主的學習與思考語文知識,針對學生講述優美的詞句時,及時的給予學生贊揚與肯定,在學生不能自主的講述優美詞句時,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鼓勵,樹立學生學習作文知識的信心,強化學生成就感和榮譽感,在提高學生閱讀積極性的同時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借助課外閱讀,小學生可以吸取到更多的精神食糧,便于學生想象能力與寫作技能的發展。大多數的家長和小學語文教師沒有給予課外閱讀高度的認知,覺得閱讀活動可以提升學生學習成績,所以寫作能力的提升才不可獲取,且課外書籍不需要充分的閱讀與分析。這樣家長往往會給學生購買一些具備優美詞句或者作文大全等類型的書籍,目標是提升學生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閱讀其他類型書籍的必要性[2]。本質上,學習成績僅僅是檢驗學生掌握知識程度的工具,而小學生可以借助課外閱讀,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與此同時,在課外閱讀活動中,學生可以加強對事物的認知能力,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提升學生寫作能力。
語文教師應該了解到,只有學生廣泛的閱讀書籍,才會在有限的時間內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更加優美的句子,若學生完成大量的課外書籍閱讀任務,其在課堂上學習的語文知識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轉變為自身的學習技能,所以課外閱讀活動的開展便于學生清晰的掌握的語文知識。因此語文教師可以借助課外閱讀促使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
比如《伊索寓言》課外書籍的閱讀活動,教師可以針對《龜兔賽跑》和《農夫和蛇》對學生進行引導,要求學生自主閱讀之后找到文本中存有的優美句子,反復賞析與閱讀,增強學生語感,加強學生對語文的喜愛,同時培養學生懂得感恩以及腳踏實地做事情的道理。
語文教師要想加強學生寫作技能,應該引導學生積累作文寫作題材,而積累的形式可以體現在兩個方面,也就是生活以及閱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閱讀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制作閱讀標簽,記錄讀書信息,并且對閱讀的內容進行評價與體會,幫助學生獲得更多的寫作素材。與此同時,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將學生對閱讀書籍的感悟心得進行總結,將其視作期末語文學科的考察項目之一,便于學生了解自己的課外閱讀情況,針對閱讀的效果進行反思,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寫作熱情,還可以持續性的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3]。
需要注意的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結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引導學生自由的創作通話故事或者詩歌等,因此學生在參與課外閱讀活動之后,才有可能寫出富有文采的作文。此外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適當的對課外閱讀書籍內容進行摘抄與鑒賞,品味書籍中涉及的文字和內容,加強學生對閱讀書籍內容的感知,充分的為小學生提供豐富的寫作素材,延伸學生寫作范圍。
比如《魯濱孫漂流記》課外書籍的閱讀活動,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借助這本書籍樹立學生積極勇敢,不向困難屈服的生活態度,而學生通過閱讀活動,可以深入的走進文本世界,獲得與生活態度相關的寫作素材,便于學生寫作素材的大量積累,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課外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還可以增加學生寫作素材,提高學生寫作文采,因此開展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課外閱讀的作用及有效發揮的研究課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價值。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充分的了解到課外閱讀對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作用,更新與時俱進的教學思想,采取科學的教學方式,全方面的在作文教學中引進課外閱讀書籍,擴展學生學習視野,增加學生語文知識儲備量,不斷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有效性,強化學生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