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惠森
(浙江省桐鄉市烏鎮植材小學,浙江 嘉興 314501)
“因材施教”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更能讓每位學生都得到良好的體能訓練,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在體育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是體育教師研究的重要課題,根據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展開教學對提高體育教學質量、深化學生素質教育進程具有深遠意義。筆者結合自身多年體育教學經驗,從小學體育課堂特點出發,提出了幾點“因材施教”的策略,旨在提高小學體育課堂的有效性。
在進行班級教學中,教師在保證整體教學同步的基礎上,要照顧到學生實際學習中存在的差異性,實施個別教學,從而使學生都能體現各自的特長,促進個性的發展。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注重將體育素質相似的學生規劃在一起進行教學,減輕學生由于基礎不同而帶來的心理壓力。對于班級中體育素養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他們的長處,強化體育訓練,促進體育潛能的發揮。班級中有些身體素質以及運動能力較差的學生,使學生充分發揮自身的潛能,為實現自身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在進行技術性較強項目的訓練時,教師為了減輕能力較差學生的心理負擔,將能力強技術好的學生與之組合,從而達到幫扶的效果,不僅促使優等生發展,而且帶動較差生進步。
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無不對自己從事的事業有著濃厚的興趣,可見,興趣推動他們在通往成功的路上孜孜不倦地追求。小學生最大特點就是愛玩,喜歡體育課,多數因素是不用坐在教室里面對書本與黑板,可以在操場上任意跑跳。體育課多在戶外進行,但是,同樣的班級,一樣的教學內容,有些同學就能在老師指導下非常認真地練習,而有的同學任憑老師怎么強調也提不起精神,主要就是學生個體基礎與興趣存在差異性。筆者抓住這一特點,在體育課堂教學過程中注重摸索不同學生興趣,根據學生不同興趣進行教學。如小學球類教學時,包括小籃球、小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等。筆者不做統一規定,把學生分為幾個小組,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運動參與其中,如籃球運動的學習,在跑、跳、投等各個運動形式中發展學生的速度、力量和耐力訓練,全員學生不僅鍛煉了身體,還提高了體育學習興趣,大大提高了體育課堂教學有效性。為了增加課堂練習中的合作,筆者在教學中還設計了“懲罰”措施。如排球教學中,教學生墊球練習,十分鐘后為小組傳球,墊球傳球過程中,失誤了就要在墊子上被“懲罰”――做5個仰臥起坐。為了不被罰,學生紛紛與其他同學交流墊球傳球技巧經驗。基于興趣促使學生全身心配合,既很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又讓學生從小享受到了體育課程的樂趣。
《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提出:“評價以多元內容、多元方法、多元評價標準和評價主體,構成科學的體育與健康學習評價體系”;《課程標準》提出“在對學生學習成績進行評定時,既要有教師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的評定,又要有學生對自己學習情況進行評價,以及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筆者摒棄傳統教學中將學生按成績劃分的等級評價,根據新的課程標準,對學生進行合理評價。如筆者給學生的體育評分標準,不僅看最后一次的檢測成績,而是把學生日常體育練習表現作為成績單一部分計入總成績中,即“總成績=考試成績(70%)+平時成績(30%)”,這樣的評級模式更能規范學生在日常體育課堂上的表現。除了教師評價外,還會安排學生自評、生與生間的互評。既尊重學生的個體、個性,又增加評價的公正性,同時簡化操作程序,對學生實現綜合評價。評價管理是教學結束后必不可少的環節,小學體育教學同樣離不開合理的評價。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評價通常是將學生按成績來劃分為三六九等,這種劃分方式是極其不合理的。試想一下,若A同學自身身體素質較差,但上課十分認真,努力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堂任務,考試時考了75分;B同學身體素質好,對于體育鍛煉也是樣樣在行,但喜歡擾亂課堂秩序甚至曠課,考試時考了90分。對于這樣兩位同學,這種量化的評分標準是非常不合理的。從現實角度來看,無論A同學多么努力,也很難達到B同學的體育水平。因此,教師在評價中不能僅僅依照最終期末考試結果,應該結合學生平時課堂表現來做評判。
這里,筆者認為小學體育的評分標準可以參照現在大學課程的標準:總成績=70%考試成績+30%平時成績,這樣一來,學生除了注重期末考試成績,同樣也會規范平時的課堂表現。
困難教學法是指教師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設置不同程度的學習障礙,在學生不斷克服障礙的過程中提升能力。教師在為學生設置學習障礙時,不是只依據教學目標來設置的,還要結合每位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學習障礙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使學生在不斷克服障礙中,感到成功的可能,在獲取成功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身體素質雖然是通過人體各種基本活動和動作所表現出的力量、速度、耐力、靈敏和柔韌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體內在綜合機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體素質的狀況是衡量小學生體質強弱的一個重要方面。對兒童少年來說,機體正處于生長發育階段,單一的練習會造成機體發展不均衡,體育教師應采用全面發展的身體練習,以利于他們身體各種活動能力和身體素質的發展。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特征,實現個性化發展,使學生實現自身的價值,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