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鎮
(鄭州市財貿學校,河南 鄭州 450046)
近幾年來,各行各業對于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于人才的專業要求越來越高,中專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只有加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才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促進學生的發展。而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不只是專業課的責任,體育課堂也需要為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而做出努力。
現階段中專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方面。第一,體育教學的創新力度偏低,大多數的教師和學生都沒有意識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在實際教學中更加側重與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而忽略了學生體育專業技能的培養。第二,中專體育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實用性偏低,并沒有與中專學生的職業發展建立緊密的聯系,無法發揮出體育教學對學生專業能力的強化作用,嚴重影響了學生職業素養的培養與提升。第三,中專體育課程內容選擇不合理,沒有根據學生專業的不同而進行差異化教學,而是對所有學生進行相同內容的授課,體育教學水平偏低,無法促進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無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強化,不利于中專人才培養工作的改革。第四,中專體育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評價的重要性,依然使用傳統的教學評價模式,通過期末考核來進行學生身體素質的評價。在后期體育教學中,無法通過評價反饋來對學生實施針對性的指導,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體育知識的學習積極性,影響了體育教學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方面作用的發揮[1]。
要想在中專體育課堂中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需要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如果依然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其教學目標則為提升學生體育能力,提升學生體魄。體育課堂教學形式是以教師授課為主導、學生被動學習。這樣的教學理念并不適應現階段的教育教學改革需求。當今時代,各行各業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其具備一定的職業技能,更要具備一定的創造力以及綜合競爭能力。教師只有積極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對體育教學活動的參與積極性與主動性,才能夠充分發揮體育教學的作用。另外,在轉變了教師教學觀念的同時,也要增加體育教學的實用性,確保學生可以在增強身體素質、強健身體體魄的同時,增強學生職業體育能力以及心理素質的培養。
例如,在進行“體育鍛煉與身心健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科學的對待生理問題以及心理問題,引導學生在未來的職場工作中如果遇到較大的工作壓力,就可以通過體育鍛煉的方式進行緩解。而教師也可以在體育課堂中模擬職場中的高壓氛圍,當學生感受到工作壓力之后,再引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讓學生親身感受體育鍛煉對于緩解心理壓力的作用。這樣,學生的體育運動能力既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也得到了培養。
現階段,大多數中專院校,并沒有將體育教學與學生的課外活動建立緊密的聯系,并沒有體現出體育教學對學生體育綜合素養培養的作用。在全新職業教育理念的影響下,中專體育教師可以進行體育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將體育課內教學與學生的課外活動進行緊密的聯系,從而在培養學生體育運動技能以及專業操作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社交能力,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2]。
例如,在進行“體育運動損傷處理”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將體育運動損傷方法與職業損傷的處理結合在一起,加強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之后再引導學生參與到具體的體育競賽中,將所學體育運動損傷處理理論知識進行現場模擬,提升學生對常見損傷的處理能力,讓學生明白如何在未來的職場中避免出現專業職業損傷,如何利用所學進行損傷問題的處理。這樣的體育課堂就與學生的職業發展建立了緊密的聯系,對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中專院校中專業學科設置較多,而不同專業學科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職業發展方向。而不同的職業發展方向對于學生的體育能力要求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所以,教師應當以學生的職業發展方向為基礎對學生實施針對性地體育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
例如,針對建筑類或者園林種植類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多選擇一些與戶外運動有關的體育教學內容,為學生與自然的親密接觸創造更多的機會,強化學生的體育職業素養。針對服裝模特或者音樂表演類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側重形體塑造方面的體育教學內容,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針對旅游專業的學生,體育教師可以側重野外拓展訓練等體育教學內容,增強學生的體能和耐力,幫助學生更好的適應未來的職業生活[3]。
綜上所述,中專體育課堂可以有效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但是現階段中專體育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創新力度偏低、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實用性偏低、課程內容選擇不合理、不重視教學評價等問題。在這種情況下,要想在中專體育課堂上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就必須要轉變教學理念、加強體育課內與學生課外活動的聯系、通過職業能力對體育教學內容進行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