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元珍
摘? 要? 新媒體時代,教育出版面臨巨大挑戰,也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新機遇。傳統教育出版應在轉型期積極探索,發揮優勢資源,與教育者、學習者和教育機構密切互動,切實提高個性化服務水平,結合數字出版新技術,提升服務價值。
關鍵詞? 傳統教育出版;新媒體;融合發展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9-0072-02
新媒體環境下,教育出版不斷探索以媒體融合的方式順應時代發展,以此能夠在出版行業上繼續保留立足之地。2014年被稱為“媒體融合的元年”,中央層面《關于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的發布無疑是一個重大的信號,給予傳統出版業的轉型發展以堅定的信心[1]。
1? 傳統教育出版融合發展是新時代的必然選擇
教育出版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對系統化的知識的需求。傳統教育出版的優勢在于,它們具有十分穩固的根基,具有多年的資源和寶貴經驗,無論是從選題到策劃還是從編輯到加工等環節。但是在當今信息時代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大數據的廣泛使用和新媒體的快速崛起,傳統教育出版就顯得黯然失色了。的確,和現在主流的在線教育相比,傳統教育出版存在諸多不足。近五年以來,電子書、手機、iPad、App、視頻應用軟件和一些電子終端硬件的逐漸成熟,它們具有傳統的教育出版模式不具備的靈活性、立體性等優勢。由此可見,新媒體正在慢慢改變整個教育出版行業的形態。
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許多互聯網公司都開始轉型把傳統的教育模式和出版模式搬到線上,這樣做確實方便了很大一部分人,但是還存在許多不足。這些公司的優勢只停留在技術層面和創意層面,但是在內容上還是缺乏經驗和足夠的資源。他們有足夠的用戶群體,但是卻不夠了解用戶的需求,這一點,傳統的教育出版行業似乎更有發言權。一個企業的最終目的就是生產商品并將其銷售出去,那么就要從挖掘用戶的需求開始,即“內容為王”。因此,要想保證不丟失原有的傳統教育出版的產出質量,又想能夠順應時代的潮流和需求,將傳統教育出版行業和新媒體進行融合可能會是最佳的發展方式。
在國內,在線教育不斷被進入大眾視野,許多領域也先后加入教育出版領域。比如智能語音技術,網絡視頻通訊技術,都是加快在線教育發展步伐的積極表現。之所以能夠如此快速被大眾認可并接受,在帶給消費者方便的同時,也給資本方帶來了新的盈利模式。通過基礎服務與增值服務結合,平臺傭金、網絡廣告、會員包月等豐富的經營模式,加上技術與科技相結合,如果可以精準自身定位,那么新媒體出版行業的盈利將會非常的可觀。
2? 如何為傳統教育出版打造新的核心競爭力
教育與出版本質上具有相同的文化屬性,二者都是以語言為載體,以傳播知識、交流思想、傳遞信息為內容,以傳承和發展人類文明為目的的文化形式[2]。那么傳統教育出版機構在當下應該如何與新媒體融合才能強化自身在市場中的地位呢?
2.1? 利用資源優勢打造專業數據庫
上文中提到,我國的傳統教育出版機構擁有豐富的內容資源,比如選題豐富,作者影響力高等。像是這樣的出版機構,完全可以利用這一點,打造一個專屬于自己的并且具有針對性的專業數據庫。“一個單位要從根本上完成數字出版轉型,數據庫是一個根基。轉型是要從知識提供者到信息服務者的轉變,信息服務要建立在什么基礎上呢?就是海量的數據信息的基礎上,數據庫產品是我們的重中之重?!饼R學進談到,出版社轉型數字化應以數據庫建設為中心,以內容建設為基礎[3]。比如,在2013年被納入北京市出版工程項目的人衛知網百科數據庫中,積累了優質的內容和權威的專家。內容涵蓋范圍十分廣泛,包括臨床醫學、藥學、中國醫學等領域,還有手術操作百科、疾病百科等,語言規范,圖表豐富,可信度高,滿足了用戶在醫療與保健方面的需求。與此同時,網站還會根據用戶需求不斷進行更新內容,保證了信息的時效性。
2.2? 將數字與科技相結合進行數字出版
數字與科技相結合是出版業未來發展的主流,是傳統教育出版行業轉型的必經之路。傳統教育出版需要在其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和內容資源的情況下,擴展其發展和推廣的渠道和規模,從而成功
轉型。比如,我們將線下的傳統課堂搬到線上,即現在風靡中小學生的“網絡課堂”。通過線下的教學資源優勢與線上的互聯網模式相結合,這一新興教學模式受到廣大學生及其家長的喜愛。這一舉措帶來的好處是:學生可以不因距離遠、時間沖突的問題上課了。他們可以隨時隨地聽到國內一些名師的課,看不懂的地方還可以反復播放;學生還可以在課堂上與老師實時互動,也能與同學之間找到共鳴;學生家長也省去了不少時間,不需要再接送孩子,在家和補課班之間奔波。
在高等教育中相對應的同樣應用范圍很廣的則是中國大學MOOC這個平臺。這個平臺打造的是一個“沒有圍墻的大學”,目前它有專門的App、移動用戶端和PC端。學生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找到全國各大高校的名師教學視頻,每個視頻都有對應的教材,同樣滿足了不同用戶的不同需求。不過目前,MOOC這個平臺還處于發展階段,有些地方還需加以改進。此外,教育出版企業還可以通過建立自身教育信息自媒體的戰略體系來構建一個教育信息服務平臺。這樣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識與資源調動起來進行整合,從而通過資源共享來重構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雙邊關系。
2.3? 把紙質書和數字資源捆綁銷售
這種模式類似于從前的“書+光碟”的形式。現在的多媒體技術越來越發達,在書上的每個章節都印有一個二維碼,只需要用手機掃一掃,便可以打開對應的音頻或者視頻。這樣做更加輕便,隨時隨地都可以獲取你想要的信息。如某出版社在2015年推出的《周計劃:小學英語閱讀強化訓練》《新小學英語國際音標入門》均采用二維碼播放音頻。此種方式的銷售仍依賴于紙書的物理流通,紙書承載了音視頻資源的入口,通過互聯網和手機終端實現音視頻資源的播放。這樣做既減少了成本,又方便了讀者,因此較受讀者歡迎[4]。
2.4? 充分利用大數據,提升用戶服務體驗
有研究者指出,利用互聯網賺錢的三種形式,究其根本,都是依賴于為用戶創造的價值。一是利用互聯網平臺用戶群體集中的優勢做傳統生意,靠人多取勝;二是打廣告;三是所謂的增值服務,就是在一些免費的服務平臺上,要想獲取更高級或者更個性化的服務,需要向用戶收取一定的服務費。這三種經營模式盈利的背后,依靠的是大數據產生的商業效應,這也是傳統教育出版行業要想進行轉型必須具備的互聯網思維。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找到對應的需求用戶群在哪,然后把生意搬到線上進行經營。當一個網站或是門戶做到一定規模之后,就可以在這個平臺上投放對用戶有吸引力的廣告。在大數據分析過后,在做好基礎服務的程度上,我們積極搜集用戶反饋,找到自身的不足,同時了解用戶的更多需求,對此增加更多服務環節,讓用戶能花最少的錢獲得最大的方便。
2.5? 重新定義出版流程
在傳統教育出版行業中,每個機構都有一套自己的或是大同小異的出版流程。當機構或是企業想要往新媒體方向轉型發展的時候,大多會成立一個單獨的部門,讓這個部門獨立完成整個項目。但是往往這樣的結果是進展緩慢,存在漏洞或者缺乏可行性。不管是哪種出版形式,核心永遠是內容,內容是消費者需求的源頭。需求沒有變,變的只是形式。在重新定義出版流程上,不同的出版機構應有自己最合適的方式。本人認為大體上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全流程全媒體化,即出版部門既負責媒體化產品的加工,又負責紙質產品的印刷;二是設置獨立的新媒體部門,但只負責網絡平臺的運營和維護,核心內容依舊由出版部門負責。
3? 結束語
在傳統教育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養轉型意識。從轉型起步到逐漸走向成熟的發展階段,其本質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決不能因貪圖眼前的利益而步子過大,得不償失。我們要緊緊把握傳統教育出版的原型,基于其本身得天獨厚的教育資源,不斷開拓渠道和模式,這樣就能得到最大程度上的融合和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崔征.傳統教育出版的融合發展探究——以大象出版社考試與教學測評服務系統為例[J].出版廣角,2018(11):48-50.
[2]饒幫華,楊石華.在線教育:“互聯網+”環境下傳統教育出版轉型的藍海[J].出版發行研究,2016(7):44-46.
[3]孫晶.媒體融合時代傳統教育出版的新機遇[J].編輯學刊,2016(4):6-11.
[4]戎煒.略論傳統教育出版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J].現代出版,2015(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