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琴 蔡海燕 詹小瞿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兒肺炎患兒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對治療效果產生的影響。方法 方便選取該院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125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行綜合性護理,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家長滿意度情況以及臨床療效。結果 觀察組住院時間為(6.12±1.05)d,短于對照組的(9.86±1.56)d,退熱時間為(5.02±0.28)d,短于對照組的(6.98±0.96)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4.28±0.98)d,短于對照組的(6.12±1.2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8.633、7.116、6.236,P<0.05);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968,P<0.05);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8.12±1.28)分,高于對照組的(75.96±1.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66,P<0.05)。結論 小兒肺炎患兒行綜合性護理干預利于提高治療效果,提高患兒恢復速度。
[關鍵詞] 小兒肺炎;常規護理;綜合性護理;治療效果;影響
[中圖分類號] R473?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4-0742(2019)10(b)-0139-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treatment effect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Methods A total of 125 children with pediatric pneumonia admitted to the hospital from February 2017 to December 2018 were conveniently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underwent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 time of disappearance of lung voice, fever time, parental satisfa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6.12±1.05) 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9.86±1.56) d, and the time of fever was (5.02±0.28) 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98±0.96) d. 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arpeggios was (4.28±0.98)d, which was shor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6.12±1.25)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8.633, 7.116, 6.236, P<0.05). The treatment efficiency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9.37%).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χ2=8.968, P<0.05). The parental satisfaction scor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12±1.28)points,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75.96±1.28) points,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t=12.266,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children with pneumonia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improve the recovery rate of children.
[Key words] Pediatric pneumonia; Routine nursing; Comprehensive nursing; Therapeutic effect; Influence
小兒肺炎屬于一種常見的小兒呼吸系統疾病,病情危重,且發展迅速。近年來,隨著我國大氣污染程度不斷加重,肺炎患兒數量明顯增加[1]。肺炎發病的主要原因為致病菌侵襲,在毒素作用下,會明顯增加支氣管平滑肌腺體分泌量,氣管分泌物分泌量也會隨之增加,進而堵塞氣道,促使患兒出現刺激性咳嗽現象[2-3]。因肺炎患兒生理以及心理均具備特殊性,除了合理選擇藥物對其進行治療外,為了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預后,還需為其提供綜合護理服務[4]。該研究方便選取于2017年2月—2018年12月該院收治的125例小兒肺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綜合護理模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方便選取的125例小兒肺炎患兒均在該院接受治療,納入標準:①家長知情同意;②經痰培養檢查、胸片檢查,同時結合體征與臨床癥狀確診為小兒肺炎。排除標準:①中途退出;②存在心理或者精神疾病;③原發或者繼發性癡呆;④合并嚴重心肝腎等器質性疾病。將患兒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患兒年齡6個月~10歲,平均年齡(4.05±0.28)歲,病程2~6 d,平均病程(3.05±1.05)d,共62例,男性31例、女性31例。對照組患兒年齡7個月~9歲,平均年齡(4.12±0.19)歲,病程2~7 d,平均病程(3.12±1.09)d,共63例,男性31例、女性32例。研究通過倫理委員會的批準,對比兩組基礎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患兒行常規護理干預:即護理人員在患兒入院時對其進行全面評估,了解患兒病情嚴重程度,觀察其是否出現嚴重咳喘、呼吸困難、心律不齊以及肺部啰音等現象;對患兒加強各方面檢查,醫生以患兒檢查結果為依據,為其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護理人員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為其提供相應護理服務。
觀察組患兒行綜合護理干預。
1.2.1? 心理護理? 一般情況下,肺炎患兒年齡偏小,對自身病情嚴重程度難以了解,所以極易產生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護理人員要根據患兒實際情況采取相應方式對其加強心理疏導,例如通過講故事、講笑話等方式來幫助患兒對自身情緒進行合理調節,進而緩解病情。其次,部分患兒家長出于對患兒病情的擔心,也難以避免的會產生驚慌、不安等不良心理狀態。為此,護理人員要針對性地向患兒家長講解小兒肺炎相關知識,糾正其對疾病的錯誤認知,提高患兒家長配合度與理解度。
1.2.2? 環境護理? 肺炎患兒年齡偏小,各項身體功能尚未完全發育成熟,機體免疫處于低下狀態。為此,護理人員在護理過程中要為患兒營造一個溫馨、舒適的住院環境,確保病房內空氣流通,對室內溫度與濕度進行合理控制,最大程度上保證患兒的舒適度;為了避免交叉感染,要定期消毒病房,每周行1次紫外線消毒處理;若患兒有咳痰、咳嗽等現象出現,護理人員要及時幫助其將痰液清除干凈,告知其正確的咳痰與咳嗽方式,避免病原菌在病房內部進行傳播;改善患兒肺功能,將肺泡通氣量適當增加,將室內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
1.2.3? 咳嗽護理? 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將患兒呼吸道分泌物及時清除干凈,并采取正確的方式促進患兒排痰;若患兒咳嗽較為嚴重,那么護理人員可嚴格遵照醫囑給予其服用止咳糖漿,以此來達到有效止咳效果;若患兒呼吸道阻塞,難以順利排出分泌物,那么可酌情采用霧化吸入治療方式;通過輕輕拍打患兒背部、翻身行體位引流等方式來促進患兒排痰。
1.2.4? 輸液護理? 輸液前采用生理鹽水沖管,行正壓封管操作,在患兒輸液過程中,護理人員要對其病情變化情況進行仔細觀察,了解是否有靜脈炎、滲出以及穿刺部位紅腫等現象出現;以患兒實際情況為依據,合理控制輸液速度,避免患兒出現肺水腫等不良現象。
1.2.5? 體溫護理? 一般情況下,肺炎患兒會出現發熱現象,體溫每升高1℃,便要及時補充10%體液量;若患兒病情嚴重,則應該將運動量減少,確保臥床時間充足;確保肺炎患兒每天飲水量在80~100 mL/(kg·d)之間;在患兒體溫過高的情況下,護理人員要及時與主治醫師聯系,針對性地采取合理降溫措施,常見的包括冰敷、濕毛巾擦拭等[5-6];如果患兒體溫依舊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則可以嚴格遵照醫囑采用藥物來降低患兒體溫。
1.2.6? 運動與飲食護理? 囑咐患兒家長給予患兒清淡、營養豐富的飲食,攝入充足纖維素和維生素,避免辛辣、刺激食物;護理人員要根據患兒實際情況為其制定針對性的運動方案,以患兒能夠耐受為度,運動過程中應該嚴格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患兒因運動過度而出現呼吸困難、身體乏力等現象;若患兒病情嚴重,則要將運動時間減少,臥床休息時間增加[7-8]。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兒住院時間、肺部啰音消失時間、退熱時間、家長滿意度情況以及臨床療效;患兒家長滿意度總評分為100分,滿意度與得分成正比[9]。
1.4? 療效評定
患兒體溫未降低,肺部炎癥未減輕,則為無效;患兒體溫有所降低,肺部炎癥減少,X線片顯示病變部位明顯好轉,則為有效;肺部癥狀消失,體溫恢復正常,則為顯效[10-11]。有效+顯效=總有效。
1.5? 統計方法
數據分析使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其中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差異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住院時間與癥狀緩解時間對比
與對照組對比,觀察組住院時間、癥狀緩解時間更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臨床療效
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護理滿意度評分
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8.12±1.28)分,高于對照組的(75.96±1.28)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2.266,P<0.05)。
3? 討論
小兒肺炎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發病率,是導致嬰幼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2]。肺炎主要由由真菌、衣原體、支原體、病毒以及細菌感染引發,患兒在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肺部啰音、呼吸困難、呼吸急促、咳嗽以及發熱等[13]。該疾病對患兒身心健康產生了嚴重影響,除了及早對患兒行藥物治療外,加強護理干預同樣十分必要。該研究中,觀察組住院時間為(6.12±1.05)d,短于對照組的(9.86±1.56)d,退熱時間為(5.02±0.28)d,短于對照組的(6.98±0.96)d,肺部啰音消失時間為(4.28±0.98)d,短于對照組的(6.12±1.25)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對肺炎患兒加強綜合護理干預利于促進病情康復,改善臨床癥狀。其次,觀察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37%(P<0.05);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評分為(98.12±1.28)分,高于對照組的(75.96±1.28)分(P<0.05),這進一步證明了綜合護理干預的有效性,利于促進臨床療效提高,改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究其原因,綜合護理屬于一種整體化、系統化、科學化的護理模式,強調將肺炎患兒作為護理中心,主動為患兒提供優質護理服務。該研究根據肺炎患兒特點,對其加強了心理護理、環境護理、咳嗽護理、輸液護理、飲食與運動護理等,不僅能夠改善患兒的生理狀態,同時也能改善患兒及其家長的心理狀況,促使臨床療效與患兒家長滿意度提高。蘇娟等[14]學者經研究發現,綜合護理組肺炎患兒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86.67%,這與該研究具有高度相似性,進一步證明了綜合性護理干預的有效性。